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知名上市光伏企業紛紛遭遇信譽評級下調,展望也多被評為負面,業界投資額降到了一個歷史新低點。在光伏產業目前亟需資金“造血”的困境下,面對金融機構的此種行為,怎樣引導金融機構對光伏產業實現理性投資從而保障光伏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也是吳達成秘書長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問題。
“光伏產業本身是依靠政策驅動發展起來的,在歐洲或者是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光伏應用市場發展更是比較快。企業發展需要資金無非是再次擴大市場或進行技術改造創新等這幾個方面,保證正常運轉的同時,謀求未來的發展。企業處于上升階段的時候,它的一些資金需求包括融資、借貸等方面就比較容易實現,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作為金融投資機構,它希望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能夠取得更高的回報,所以企業有沒有成長性或者說是否有發展前景就很關鍵。”吳達成秘書長說,“目前光伏產業是遇到一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那么隨之而來產生其他一系列的影響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要客觀地分析光伏產業面對的問題,清醒地知道,它只是一個新興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不是一個行業本身實質性的問題,例如技術路線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而且光伏產業恰恰是作為科技能源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未來主要的替代能源和最有發展希望的能源之一,應該說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吳達成秘書長說,“目前這一現象的確應該值得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是,光伏產業目前的發展事態讓投資機構感到了資金的極大不安全。在全球經濟持續蕭條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包括光伏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還有行業自身的發展問題。我國光伏制造業前幾年在制造業方面發展過于快速,加之產品嚴重依賴出口,在目前遭遇國外政策市場變化尤其是貿易保護的因素后,導致中國的光伏產品出口受到一些比較大的影響,進而傳導讓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就是說,是前幾年擴產速度過快使得制造產能和市場脫節或者說是失衡,而出口受阻帶來的影響就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甚至出現一種比較自殺式的競爭行為,即價格戰。這使得企業利潤空間一再壓縮,甚至有些企業出現價格和成本倒掛,但是為了生存又在繼續這么做。還有些企業為了消化些庫存、盤活資金、競相壓價,對整個行業負面影響也很大。在這種境況下,對光伏行業,多家投資機構紛紛采取撤投、少投或不投的措施,進而導致企業'輸血'機制不暢,又加劇了危機的蔓延。盡管這么困難,真正退出這個行業的還很少,整個行業基本上處于一種僵持狀態。雖然很多原來的投資受到抑制,但其實還是有一些新的投資進入,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來看是比較平緩的。”
“現在,投融資機構或者銀行機構對光伏企業的確非常謹慎,但不能'一刀切',不能一說是光伏項目就予以否決或者采取排斥的態度。對具體的項目仍需進行一些評估,對有前景的有成長性的企業仍要大膽投資,這樣才有利于光伏行業的正常發展,也是以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表現,也不會輕易錯失投資機會。同時,國家對新技術也會給一些政策的支持,包括銀行在這方面也做一些風險投入。這樣,相對而言風險稍微大一些。換句話說,金融機構應該看到光伏行業的未來的發展前景,對具體的項目進行客觀評估,該支持的還是支持。所以,客觀分析很重要,不能太草率,要理性。”吳達成秘書長說。
產業扶持應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銀行機構代表在河北保定召開“秘密會議”,討論對光伏企業“保大棄小”。之前,政府也已經敲定救市的“六大六小”企業名單。一時,業界議論紛紛,喜憂參半。
吳達成秘書長說,“實際上,出于政策上的考慮,政府對新技術的發展采取一些政策的優惠,這本身并沒有錯。從可再生能源這個領域來看,全球戰略性的產業都要提前進行布局,出臺各種各樣的一些優惠來進行扶持發展。促進新技術的應用其實非常關鍵。一個新技術在初期應用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新技術,例如光伏發電,首先它的發電成本要比常規化石能源發電成本高很多。若想促進新的技術盡快成長起來,從一個不具有市場競爭性的技術產品,通過盡快提高它的市場競爭力,成為一個有競爭性的新的能源,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對市場應用端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的補貼是比較明智的,各國政府也紛紛正在采取這種方式,也是無可非議的。”吳達成秘書長說,“同時,由于市場的拉動,將有更多的資金、人才進入這個行業,使它的成本再度下降,同時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和應用規模的擴大,成本也會進一步下降,質量也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今天的補貼是為了未來的不補貼,是出于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的能源供應方式的戰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