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日太陽的控股股東倪開祿及其女兒與青海國資簽署協議,后者將收購倪氏家族35%的股權,超日太陽將改姓“國有”。這對于深陷重重困境中的超日太陽(002506.SZ)來說,青海國資無疑是“救世主”。
而在此前,新余、無錫兩地的國資已先后接盤了同樣深陷困境的賽維LDK(LDK.NYSE)和尚德電力(STP.NYSE)。
國資紛紛入股光伏企業,意在救急與“輸血”,避免企業倒閉,這是因為光伏企業與地方有太多的利益重合點——新能源產業是不少地方主打的“名片”,不單單是用工大戶、納稅大戶,更是當地力推的明星企業乃至形象工程,自然不能說垮就垮。地方國資實力雄厚,關鍵時刻幫一把,既解圍企業,又利好地方,看上去似乎是皆大歡喜。然而,國資“輸血”雖能緩解光伏企業的燃眉之急,卻不能增加國內外的需求,也不能改變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更不能提高一家企業或一個行業的自生能力。
所謂的產業陣痛,本是市場自發地“調結構”,是對過往畸形發展的一種矯正。因此國資慷慨解囊,并不能幫助光伏行業真正走出這個產業陣痛期。
這些年來,光伏產業頭頂著“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等令人目眩的光環,成為某些地方政府的“寵兒”。客觀分析,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兩個“扭曲”之上:第一個“扭曲”在生產端,包括廉價勞動力、高能耗、高污染、出口退稅等等;第二個“扭曲”在需求端,各國巨額的補貼刺激了光伏電站建設,如果減少或取消補貼,這些光伏電站不具備成本優勢,將無法運營。而國資大規模的“輸血”,極有可能造成第三個扭曲——那些未擁有核心技術、不具備產業競爭力的企業依然能夠存活,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失靈。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依賴于需求和技術的雙輪驅動。光伏產業的市場需求是“扭曲操作”,而技術瓶頸(主要指多晶硅和薄膜的轉化率)也難以克服,雙輪無法驅動,在這種情況下,打著“新技術革命”旗號的產業無法獲得實質性發展。這是典型的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1995年,高德納咨詢公司(下稱“高德納”)提出這個概念。高德納認為:新技術或新應用需要經過五個階段,即技術誘發期、期望釋放的頂峰、失望的山谷、頓悟的斜坡、生產力的高地。在誘發期,新技術被人描述了一幅令人無限暢想的美妙前景,媒體的曝光率最高,資本市場對此更是炙手可熱,形成巨大的泡沫,泡沫最后崩裂,產業陷入低谷。緊接著發生了生產力革命,或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新技術最終登上了“生產力的高地”。從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再到2010年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的崛起,美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歷程,印證了高德納的技術成熟度曲線。
現在的光伏產業正處于“失望的山谷”,必須攀爬“頓悟的斜坡”。斜坡有多長,斜率有多大,取決于光伏行業的“頓悟”,而“頓悟”是建立在新技術革命及新商業模式之上。舉例來說,3G網絡自2000年開始建設,但預想中的信息社會卻遲遲未到,“信息高速公路”上始終車輛稀少,運營商背負著沉重的成本,直到2008年蘋果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iPhone,引領風潮,移動終端成為核心引擎,才引爆了整個產業的急速增長,這創造了巨大的流量需求,反過來牽引或挾持著寬帶的建設。
中國的光伏產業要走出“山谷”,走向“高地”,走出一條技術成熟度曲線,需要冷靜的反思,尋找創新性的技術路徑,創造需求,從這兩個角度尋求突破,這是破解光伏產業困局的根本所在。
而在此前,新余、無錫兩地的國資已先后接盤了同樣深陷困境的賽維LDK(LDK.NYSE)和尚德電力(STP.NYSE)。
國資紛紛入股光伏企業,意在救急與“輸血”,避免企業倒閉,這是因為光伏企業與地方有太多的利益重合點——新能源產業是不少地方主打的“名片”,不單單是用工大戶、納稅大戶,更是當地力推的明星企業乃至形象工程,自然不能說垮就垮。地方國資實力雄厚,關鍵時刻幫一把,既解圍企業,又利好地方,看上去似乎是皆大歡喜。然而,國資“輸血”雖能緩解光伏企業的燃眉之急,卻不能增加國內外的需求,也不能改變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更不能提高一家企業或一個行業的自生能力。
所謂的產業陣痛,本是市場自發地“調結構”,是對過往畸形發展的一種矯正。因此國資慷慨解囊,并不能幫助光伏行業真正走出這個產業陣痛期。
這些年來,光伏產業頭頂著“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等令人目眩的光環,成為某些地方政府的“寵兒”。客觀分析,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兩個“扭曲”之上:第一個“扭曲”在生產端,包括廉價勞動力、高能耗、高污染、出口退稅等等;第二個“扭曲”在需求端,各國巨額的補貼刺激了光伏電站建設,如果減少或取消補貼,這些光伏電站不具備成本優勢,將無法運營。而國資大規模的“輸血”,極有可能造成第三個扭曲——那些未擁有核心技術、不具備產業競爭力的企業依然能夠存活,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失靈。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依賴于需求和技術的雙輪驅動。光伏產業的市場需求是“扭曲操作”,而技術瓶頸(主要指多晶硅和薄膜的轉化率)也難以克服,雙輪無法驅動,在這種情況下,打著“新技術革命”旗號的產業無法獲得實質性發展。這是典型的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1995年,高德納咨詢公司(下稱“高德納”)提出這個概念。高德納認為:新技術或新應用需要經過五個階段,即技術誘發期、期望釋放的頂峰、失望的山谷、頓悟的斜坡、生產力的高地。在誘發期,新技術被人描述了一幅令人無限暢想的美妙前景,媒體的曝光率最高,資本市場對此更是炙手可熱,形成巨大的泡沫,泡沫最后崩裂,產業陷入低谷。緊接著發生了生產力革命,或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新技術最終登上了“生產力的高地”。從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再到2010年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的崛起,美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歷程,印證了高德納的技術成熟度曲線。
現在的光伏產業正處于“失望的山谷”,必須攀爬“頓悟的斜坡”。斜坡有多長,斜率有多大,取決于光伏行業的“頓悟”,而“頓悟”是建立在新技術革命及新商業模式之上。舉例來說,3G網絡自2000年開始建設,但預想中的信息社會卻遲遲未到,“信息高速公路”上始終車輛稀少,運營商背負著沉重的成本,直到2008年蘋果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iPhone,引領風潮,移動終端成為核心引擎,才引爆了整個產業的急速增長,這創造了巨大的流量需求,反過來牽引或挾持著寬帶的建設。
中國的光伏產業要走出“山谷”,走向“高地”,走出一條技術成熟度曲線,需要冷靜的反思,尋找創新性的技術路徑,創造需求,從這兩個角度尋求突破,這是破解光伏產業困局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