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訊:彭博社、barron`s.com報導,Maxim Group LLC分析師Aaron Chew 28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很可能不會對進口的多晶硅課征關稅。他指出,市場有愈來愈多人預期中國將在2月20日針對國內多晶硅制造商指控自歐洲、南韓與美國進口的競爭產品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乙案作出判決,但是該證券認為其可能性不大。
Chew表示,雖然對進口的多晶硅課稅將可報復美國在2012年10月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加收關稅的做法(歐洲也考慮跟進),但是這么做對中國本土太陽能硅片/ 電池/模組供應商的沖擊恐怕會高于當地多晶硅廠商的受惠程度。
Chew指出,對進口的多晶硅課稅將會增加制造成本,進一步壓縮中國太陽能硅片/電池/模組廠的獲利,而這些廠商先前早已飽受嚴重跌價壓力的沖擊。他表示,太陽能模組制造商對中國經濟與就業市場的重要性高于多晶硅業者。
根據報告,市場猜測中國可能會對進口的多晶硅課征50%的關稅,這意味著多晶硅價格將會上升至每公斤30美元,進而讓中國太陽能模組的每瓦特最低制造成本上升0.05美元至約0.65美元;相較之下,目前中國太陽能模組的每瓦特平均售價僅為0.60-0.65美元。他警告,這可能會沖擊中國旗艦級模組制造商的競爭力,或是推升模組價格、進而影響全球太陽能需求以及中國2013年新能源發電的裝機發展目標。
Chew認為,中國展開的調查政治意味濃厚,預期中國方面的判決至少會等到歐盟于5-6月份決定是否要向中國太陽能產品課稅后才出爐。
倫敦市調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簡稱BNEF)統計顯示,全球最大多晶硅制造商為中國的保利協鑫能源 ( GCL-Poly Energy Holdings Ltd. ),排名在后的四家廠商則依序為南韓的OCI Co.、美國的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德國的Wacker Chemie AG以及挪威的Renewable Energy Corp.。
全美最大多晶硅供應商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曾于??1月14日發布新聞稿宣布,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周裁減密西根、田納西廠房總共400名員工并減少產能,主要是受到全球多晶硅供給嚴重過剩、國際貿易爭議的影響。
Hemlock表示,若整體市況仍然欠佳,上述裁員計劃將成為永久性的人力刪減行動。Hemlock總裁Andrew
Tometich指出,美國、中國中國與歐洲之間尚未解決的貿易爭議問題是該公司決定采取上述行動的主要因素。他說,進口至中國的美國制多晶硅恐遭課稅讓來自中國的訂單銳減,而中國卻是Hemlock最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