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產業面臨重重困境
目前光伏產業面臨三大窘境:一是價格大幅跳水,光伏組件從2011年的平均每瓦1.5美元降至目前的0.7-0.8美元,降幅達50%。價格急劇下跌,在企業出貨量增加的情況下,造成企業營業收入銳減,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左右。二是企業經營困難,負債普遍嚴重,省內幾家主要光伏上市企業總負債超過600億元,平均負債率在7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67.57%,阿特斯79.47%,尚德接近85%。三是生產出現停滯,該省近千家光伏制造企業,有近半處于停產狀態,大型企業也嚴重開工不足。
據了解,除了外需市場增長乏力、美國等相繼對我國光伏產品實行“雙反”等外部因素外,企業自身的原因也須引起重視。如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資料顯示,我國光伏組件產能達40-50吉瓦,全球估計達60吉瓦,而今年全球需求量估計約30吉瓦,一半以上產能無法消化。此外,行業的無序競爭,國際光伏市場增速的降低,導致國內光伏企業競相壓價出貨。
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優勢集中
業內人士指出,發展光伏產業,一方面要擴大國內市場的應用。由于江蘇省光照資源相對西部有一定差距,在現有的建設成本下,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應達到每千瓦時1.3元左右,高于國家1元的標桿電價,需要省里增加補貼才能正常實施建設。為擴大省內光伏應用,去年江蘇省出臺了繼續扶持光伏應用的政策。“江蘇已建成地面、屋頂和農業大棚等類型的光伏發電項目100多個。從建設和運行情況看,還存在著審批、驗收程序繁瑣、國家電價政策和補貼政策不配套、光伏電站后期運營維護不規范等問題,這些應引起關注。”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許瑞林說。
另一方面,“重組改造,調整一批”、“關停落后,淘汰一批”也應快速提上日程。據悉,下一步江蘇省將堅持利用市場機制,鼓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引導資源和發展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形成少數幾個綜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晶硅制造企業,若干個研發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優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電池制造企業。針對無錫尚德負債嚴重、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正通過債權人重組的方式,積極協調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對尚德進行重組。各地政府也應進一步提高門檻,優化布局,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并逐步淘汰落后產能。
骨干企業境外設分支機構
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也是有效規避“雙反”的好辦法。目前江蘇省光伏產業境外投資成效顯著,省內90%的光伏產品出口,骨干企業基本上都在境外設立了分支機構、研發機構或生產基地。協鑫、綜藝、中盛、聚能等一批光伏企業在境外投資光伏電站,有的還開展EPC總承包,協鑫、綜藝境外電站建設規模均已超過100MW,中盛光電已成為專業化境外EPC總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