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光伏迎來寒冬。中國光伏市場在2011年涌入過多新興生產商,僅光伏行業生產鏈的重要環節(硅棒、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其擁有生產商數即由807家激增至901家。
各工廠為實現盈利、維持生產,不得不打起嚴酷的價格戰。2011年12月國內生產商售出晶硅組件的均價為 €0.68/瓦 (¥5.84),至2012年同期,該價格已跌至 €0.46/瓦 (¥3.72)。
薄膜組件面臨的危機可能更甚。2011年12月中國薄膜組件平均售價為€0.63/瓦 (¥5.41) ,至2012年同期,該價格跌至€0.57/瓦 (¥4.61)。多數大客戶購買薄膜組件即是因為它之前相對晶硅組件所具有的價格優勢。然而現在的薄膜組件由于不能及時降低成本消耗,其平均售價已遠高于晶硅組件。薄膜市場正面臨著停滯不前的困窘。
大量生產商正隨著利潤的消失而走向破產。2012年間,光伏行業生產鏈的重要環節擁有生產商數從901家銳減至704家,其中組件生產商從原有的624家銳減至454家。此外,還有180家鏈內生產商進入臨時停產狀態。
中國光伏業內的小型生產商,其運作規律一般為,訂單有利可圖時接單生產,無訂單期間不進行生產活動。面對泡沫縱生、訂單稀疏的市場,小型生產商通常只有選擇停止廠房生產、遣散工廠員工以減少成本消耗。這種現象實際對行業更有利——即當行業出現膨脹,可幫助快速汲干行業內的多余產能,均衡供需。因此,雖然這些小企業不顧全球光伏供需環境而盲目加入光伏生產助長了市場泡沫的形成,但其之后對無盈利市場的退出反應也無意成為一劑修復行業創傷的良方。
2013年的光伏需求正呈增長趨勢。隨著光伏寒冬的結束,我們定將看到部分臨時停產的小型企業再次加入到光伏市場的競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