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006-2015全球太陽能產品供求狀況
根據SEMI 市場研究部門對全球近800家太陽能產品制造商的統計,中國廠商在硅片、晶硅電池和模組制造上的產量已經遙遙領先全球其它國家的廠商(圖2)。中國在多晶硅和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大量投資也將使得中國在未來2-3年里,成為多晶硅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出大國。但是“做大”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因為制造業有一個所謂的“中國現象”:任何產品,一旦有中國廠商參與大規模的生產制造,產品的利潤就加速下滑。在光伏領域,這是一件好壞參半的事:好的方面是加速所謂的光伏“平民化”或“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壞的的方面是迫使企業只追求數量而輕產品技術研發和質量,以求在微利狀況下“茍活”。長此以往,中國制造產品的競爭力勢必下降,而全球范圍光伏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又將迫使中國企業逐漸退守本地市場,盈利前景不明朗。現在幾乎每一家中國的光伏產品制造商都在往國內的下游光伏發電市場上擠,這些廠商的“無序”競爭已經把光伏制造業搞到“大家都沒錢賺”的境地,現在又“一哄而上”地都去做電站,這種情況下,政府給多少政策來培育下游市場也是“僧多粥少。”
圖2:2006-2015全球晶硅太陽能模組生產量(MW)
從原材料多晶硅的供應來看,盡管2013年總體上也呈現供大于求的態勢,但市場淘汰小型制造商的力量似乎比其它制造環節來得更有力量。據統計,在2011年的六十幾家年產出不足2000噸的供應商中,預計其中半數以上將在2012-2013年退出市場,加上大型廠商(Wacker,OCI,GCL-POLY)已經放緩擴產步伐(圖3,圖4),多晶硅供大于求的情況將在2013年有所緩和。這一點也反映在產能利用率上:2013年全球多晶硅廠商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將高于其它產品制造商約5到10個百分點,除了化學工業固有的生產特點外,多晶硅產業加速整合也有助于提高其整體產能利用率。此外,隨著大型廠商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多晶硅制造商也有望成為光伏產業鏈上最先改善盈利狀況的廠商。SEMI的研究還指出,目前這一輪多晶硅產業的調整將一直持續到2014年,2014-2015年,一些新的、背景實力雄厚的新廠商有望開始進入市場。
圖3 2011年全球太陽能多晶硅成本-供應曲線
圖4 2013年全球太陽能多晶硅成本-供應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