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珺博士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夸大我們期待從中獲得的進步,那么很多艱巨或危險的偉大事業都會被人們拋棄。
---- Sanuel Johnson, 《The Rambler》,1750年
2012回眸之一:總是抄不到的底
對于中國的大多光伏從業人員來說,2012年是個痛苦而不忍回眸的年頭。
其實,這痛苦從2011年就開始了,但要追根的話,其實,2010年就種下了禍根。
在光伏產業短暫而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中,有一個規律始終不變:近期的變化總是被人放大,遠期的變化總是被人忽視。
組件價格從13元/瓦,跌倒了現在的4元/瓦,下跌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測。現在,有不少人說,可以抄底了。這樣的論調一年半以來已經出現過多次了。以多晶硅為例,2011年8月,降到36萬的時候,有人就開始抄底;2011年10月,降到29萬的時候,又有人喊著抄底;2012年3月,多晶硅價格跌到了18萬的時候,有人說,這下真的到底了,買吧;2012年9月,價格跌到15萬的時候,有人說,現在有錢趕緊買多晶硅放起來;2012年底,叫賣的價格到了12萬元,還有更低的跳樓甩賣價,又有人心動了。
人們貪婪的本性注定是這樣的,不論過去吃過多少次虧,對利益的渴望總是戰勝了對風險的恐懼。----也許這次真的到底了呢?買入的時候,都是這樣想的。“我只是想把去年在原料上的損失彌補一下”,“這下應該會穩賺錢了吧。”真的會賺錢嗎?不會賺嗎?會賺嗎?不會嗎?會嗎?
有不少從事投資的朋友,看到那么多工廠停工,有的還要破產,問,現在是否是收購一兩個工廠或者設備資產的好時機,因為,那些賣主給出的價格十分誘人,設備價格連成本的兩折都不到,當然,有些債務是要同時背過去的。但仔細算算帳,他們發現,用背過來的債務等量的資金,現在完全可以建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同樣產能的工廠。那干嘛還買這個老廠呢?
2012回眸之二:墻倒眾人推
比價格下跌更可怕的是人言。墻倒眾人推,這是國人的“美德”。這一“美德”,在2012年的中國光伏產業表現得尤為“亮麗出彩”。
施正榮,彭小峰,現在已經“被”媒體、分析員、財經記者總結了無數次。一個學者,懷揣著幾十萬美元如何變化到身價200億,再淪落為法律調查的對象;一個做手套的如何瞬間成為新能源首富,然后成為政府“幫扶對象”,分析文章一個比一個透徹,細節一個比一個精彩,觀點一個比一個正義。從雪片一樣飛過來的文章看過去,每個人都比施正榮、彭小峰高明百倍,個個都是諸葛亮,可惜是事后的。到了歲末,又多了個倪開祿被大家拎出來開涮,“攜款十億元跑路”,新聞扎眼而誘人。盡管倪開祿從海外打來電話說元月十五日就回國,但媒體充耳不聞,依然只管“質押套現、轉移資產、虛增業績”這些事情,“上海光伏終于‘冒泡’了”,冷嘲熱諷,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不一而足。
18世紀的英國文學家塞繆爾-約翰遜在他的《漫談者》中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夸大我們期待從中獲得的進步,那么很多艱巨或危險的偉大事業都會被人們拋棄。”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感謝施正榮博士在2001年起,如祥林嫂般地向政府官員、投資大佬不厭其煩地宣講光伏,我們要感謝石定寰、趙玉文、崔榮強等一代學界前輩,老僧傳道、篳路藍縷地為光伏奔走呼號;我們要感謝高紀凡、陸永華、苗連生、彭小峰、朱共山、陳紹章、劉漢元、倪開祿等實實在在的企業家為我國光伏產業奠定了如今占世界半壁江山的基業,我們還要感謝趙健華、楊懷進、萬躍鵬、佟興雪等技術專家和經營管理專家,以及其它許許多多的學術界、企業界、金融界許多大腕對于光伏的身體力行、支持言論、溢美之詞、善意批評。所有這些,對于一個新興的戰略性產業,都是必要的。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支持和批評,也需要一些夸大的宣傳,也不得不經歷一些詆毀。
“一塌糊涂”,“前景黯淡”,“險象叢生”,“全行業破產”,這是2012年對光伏產業描述最多的詞語,給人們的印象是血雨腥風,黯淡無光。如果大家回到2010年下半年,看看那時的媒體,無論是行業的,還是財經的,對于光伏的溢美之詞,看了簡直令人臉紅耳熱,心動不已。對比之下,不禁讓人感慨萬千,使英雄淚滿襟。
除了媒體的評論外,企業之間爾虞我詐,相互壓價,競相攻擊,這種兄弟鬩墻的做法,更加讓人不解。墻倒眾人推,這是國人的劣根性的典型表現。這個劣根性,不僅媒體有之,技術專家有之,財經分析專家有之,投資者有之,企業家有之,甚至普通從業人員也有之。面對別人的困難,隔岸觀火,指指點點,冷嘲熱諷,殊不知,這困難終究有一天自己也會遇到,隔岸的火很快就燒到了自己,而那些媒體、財經分析的人員,自己的飯碗就是靠這些產業才有的,產業都黃了,媒體、證券、金融上哪里賺錢去?
墻倒眾人推,眾人被墻埋。后半句這個明擺的道理,似乎大多數人都看不透,或者都認為自己夠運氣,能夠躲開。
2012回眸之三:政府還是有高人的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光伏界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浮淺,還是有一些人在跌宕起伏的大潮中,始終扎穩腳跟,不隨大流,進行著冷靜的思考,而不是見風使舵。
2012年十月份以后,中國政府接二連三的政策出臺了。如果僅僅是光伏的政策出臺,并不一定值得慶幸。但今年的政策與往年不同,穩而準,當然狠勁還沒出來,但絕對值得期待。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完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展的機制”,“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以上舉措,較之以前的“金屋頂”、“金太陽”、 “一元一度電”等傻大黑粗的政策,不僅命中率高,直擊光伏產業命門,而且,招招都是妙招,準確而有效。
十二五規劃末期的光伏裝機目標,從5GW,10GW, 15GW, 21GW,到40GW,雖然給人朝令夕改的印象,但值得慶幸的是,畢竟是不斷向正確的方向調整,數字也越來越真實、合理。所謂目標,就是要讓人跳一跳才夠得到的,如果我國發改委制定的2015年的目標,到2013年就實現了,那不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接近年底,行業媒體的文章也越來越有水準,對產業的透視漸深漸遠,技術發展分析漸趨準確,這些,大概是在出了這么多問題后,高價買來的教訓吧。
當然,還是有些跳梁小丑在權威媒體上大放厥詞,什么“薄膜是替代晶硅的下一代先進技術”了,什么“光伏材料污染嚴重,會帶來負面影響”了,“光伏發電不具備經濟可行性”了,等等。小小寰球,幾個蒼蠅嗡嗡叫,不可避免,也無關大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同時,也一樣會有很多不是“才人”的人跟著出來的,這是自然的科學規律。
每個偉大的產業都是從脆弱的幼苗成長起來的。對一個新興行業,因其暫時未占主流就予以打壓、唱衰,是絕對錯誤的;所以中國有句俗話說,“莫欺少年窮”,就是這個道理。但反之,對光伏一味吹捧,無限抬高,也是一種危害,是“捧殺”。例如,現在有人說“光伏很快就要全面取代火電”,這就是一個欲速不達、拔苗助長的夢話。
2013靜思之一:化石能源依然會在
進入2013年,這個從2012年的“世界末日”后獲得新生的第一個年頭,中國的光伏界需要所有的人冷靜下來,到清靜的所在,斟水沏茶。現在,是該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煤炭,石油,天然氣,不論其儲量的爭議有多大,不論其造成的污染是否存在,有一點是勿庸置疑的,就是,這些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至于世界上的化石能源能用多少年,從數十年到數百年,可能爭議不斷,但是,總有一天會用完的,這是沒有爭議的。
但是,并不代表說,光伏,就能夠全面替代這些能源。
傳統能源能否被取代,并不是實現低成本光伏發電就能決定的。化石能源的能量密度高,這是任何新能源都無法替代的,而且正是光伏的軟肋。
石油,作為運輸工具的主要能源,也是新能源不能直接替代的,如果要替代,那么,從發動機、驅動輪、充電、輸配電,還有許許多多相關的產品、產業、技術都要發生全面的改變,才可能實現。電動汽車的艱難發展,已經讓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石油的經濟可采儲量,也由于開采開采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石油價格的上升而不斷增加,而重油、油砂、油頁巖等非常規石油的開采技術突破,也增加了石油的經濟可采儲量。
煤炭,目前是發電的主力能源,現有建成的電廠,發電裝備制造,電力維護,交易機制,電力調度方式,這些都是涉及到規模巨大的產業,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煤炭的消費量、儲量和質量都涉及到關系重大的問題。對于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煤炭意味著工業、動力、擺脫貧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意義,不能被輕易地擱置或者代替。考慮到煤炭占中國的能源消費的三分之二,所以煤炭的持續增長的意義相當重大。在加上煤炭的利用技術也不斷進步,如超超臨界發電把煤炭發電的能源效率提高了很多,而煤氣化聯合循環和煤變油等“清潔煤炭”技術雖然還沒普及,但看來大大減少了碳排放。想把煤炭淘汰出能源領域,似乎是誤入歧途的看法,至少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是這樣。
天然氣,這個傳統能源中的“清潔能源”。一直雖然占比最小,但2012年頁巖氣的產量迅速攀升,好像從天上掉了個大餡餅,頁巖氣儼然成為傳統能源的救星,被忽悠得幾乎上了天。其實,頁巖氣僅僅是天然氣的一種,與煤層氣、油砂氣、可燃冰一樣,屬于非常規天然氣。過去早就發現了這些儲量,只是因為近兩年開采技術突破,產量才在短期突然上升。但頁巖氣的儲量比常規天然氣低得多,由于構造和新開采技術的限制,氣田的可開采周期也短得多,因此,2012年迸發出的這些產量的持續時間也會短得多。指望頁巖氣成為化石能源的救星,只能是望梅止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天然氣的開采技術不斷進步降低了非常規天然氣的開采成本,而LNG等技術的進步又降低了天然氣的儲運成本,而頁巖氣、煤層氣等開采技術的突破,不斷增加了非常規天然氣的產量;因此,天然氣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能源效率也越來越高,這會延長地球上天然氣的使用年限。
綜上所述,現有的由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系統是歷史的積累,是經過兩個多世紀逐步建立起來的。便宜的燃料,為西方的工業革命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基礎,也為我國建國后和改革開放后的經濟騰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些作用還體現在教育、科研、國防、通信、醫療等社會和公共服務方面,因此,也為人民的生活改善奠定了基礎。雖然,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能源危機和污染危機對我國下一步發展的影響,我國今后的工業化不能重復西方的能源消耗模式,但是,我們的現有的能源系統給了碳燃料太多的優勢,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多的回報。這不僅僅是五大發電集團或者電網公司等利益集團的問題,廣大的人民、廣大的中小企業、我們的國家都從中得到了不少益處,因此,我們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或者數年之間就徹底改造它。
2013靜思之二:“平價上網”不會使光伏“井噴”
在光伏界,有個不言而喻的共同信念:當光伏達到“平價上網”時,全社會都會搶著使用,放棄化石能源,一起進入低污染的新能源時代。然而,這個假定很可能是錯誤的。政府和大量企業在現有的火力發電廠、設備和專業知識中有非常巨大的投資,認為政府和這些電力企業會放棄這一切似乎不切實際(購買了中石化、中石油、中煤、中海油等能源上市企業股票的股民也不會同意)。實事求是地說,考慮到所有待完成的建設和改造,光伏發電的普及將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壯舉。畢竟,我們還沒有見證過能夠擺脫燃煤電廠的光伏電網,相反,在德國這樣的光伏第一應用大國,光伏發電已經加入了現有的能源組合,融入了現有的能源格局當中,主要是幫助社會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以及為用戶提供在白天用電高峰進行發電的最近便的服務。
太陽能的儲量是巨大的,一天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的能量可能夠我們使用一萬年,但是,問題不在這里。問題是,任何重大的能源方式、甚至能源利用方式的轉變都需要時間,都會涉及混亂、失敗以及意料之外的社會經濟影響和抵制,就像中國的光伏產業現在遇到的境況一樣,當然,也一定會有進步和成功。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或者輕而易舉。即便用光伏發電取代了中國一半的燃煤電廠,那也需要消耗巨大的其它資源,如電力、硅石、鋁礦石、白銀、和石油化工產品,徹底改變開采、供應、運輸和利用等各個環節。認為光伏發電會在十年內改變世界,這樣過高的期望可能注定會被真相擊碎,起到拔苗助長的效果。
因此,光伏發電,不應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甚至,把光伏發電與火力發電對立起來,這樣的極端觀點,是意識形態的,是錯誤的;從長遠看,也是有害的。
2013靜思之三:光伏也是人?
除了傳統能源系統的巨大慣性難以短期改變外,光伏本身的弱點也值得我們認真分析。
光伏發電的優勢,清潔、易得、普遍等不需多說,過去光伏發電的成本高昂,這兩年已經大大改善。現在,不少地區的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火力發電了。但是,光伏的弱點是什么,作為光伏從業人員,卻似乎很少有人分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兵法常識,在光伏行業卻似乎被人忽略了。或許是因為光伏發展得太弱小,所以,大家還顧不上考慮這個問題。
其實,光伏的問題,不是“哪里能用光伏”,而是“哪里不能用光伏”,如果把后者考慮清楚了,光伏的發展會理性和健康很多。除了目前全球陷入的經濟困境造成各國政府開支困難以外,對光伏發電的實際技術能力不利的現實因素還有很多,我們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熱情是絕對應該的,但熱情可能會使我們忽視這些現實因素,因為損害了它們的積極作用。
影響光伏應用的不利因素,包括(用法律術語來說,還應當加上“但不限于”)成本高和持續性差。光伏目前總體還是比常規的火電要貴,而且不連續。即便我們采用多種能源的組合,夜晚和陰雨天還是會把光伏排除在外。盡管有人設想如果全球都采用了光伏,而且這些光伏形成了一個全球的能源互聯網,這樣,地球上就至少有一半受陽光照耀的地方能夠給另一半供電。就算這個光伏世界互聯網能夠實現,如果全球產生大面積的陰天,或者陸地上大部分是陰天而只有海上晴空萬里,那么,對于用電的城市、鄉村和工商業機構,就會因得不到能源而形成災難性的后果,因為,這些能源不像煤炭、石油甚至天然氣那樣能夠儲存。所以,光伏發電是一定要和其它的能源形式結合使用的,即便地球能源互聯網形成以后。當然,如果有成本低廉、清潔、大容量的儲能技術取得突破,這種狀況會得到改善,但我們依然很難找到理由去拆除剩余的火力發電或者風力發電,還有那些還能夠安全運轉的核電。
光伏產業的制造,雖然相對來說也不像某些人說得那么污染和耗能,但是,畢竟需要消耗能源,組件銷售也需要運輸,而現在的運輸工具,無論是汽車、貨輪還是飛機,還是要靠石油來驅動。
光伏產業是一個不斷迅速擴大的全球產業,也是一個能力有限的能源類別。把光伏的作用和可能應用無限擴大化,作為未來唯一的能源看待,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考慮的單位面積的能量有限,光伏可能很適合于分散化、分布式的利用,而不是龐大集中的設施。即便僅僅如此,它也會在未來的全球經濟和全球社會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更加靈活的能源多樣化。只要光伏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已經能夠帶來大量的應用和變化了,何況光伏能夠做到的,還遠遠不止這樣。
結語:光伏產業需要代價、決心和耐心
加拿大著名環保與能源科學家瓦茨拉夫-斯米爾在他所寫的《能源神話與現實》一書中描述了一個現在看來很真實的前景:“在大陸或全球的規模上奪取可觀的市場份額,這將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一個非化石的世界可能非常理想,但其實現將需要巨大的決心、代價和耐心。”
從長遠看,光伏發電絕對不會被這個世界放棄,因此,光伏產業盡管這次跌得很重,但絕對不會一蹶不振,而且很快就會東山再起。在經濟危機時期,人們對新能源的需求和期望會更加迫切。但是,經驗證明,先是慷慨大量的投入,緊跟著是突然的崩潰,這最容易讓技術遭受挫折 ----- 技術進步、專業知識以及經濟意識等所有發展勢頭都很可能會因此蕩然無存。這里面,耐心起著重要的作用。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有一次在普林斯頓大學進行互動演講時,兩人一致認為,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是耐心。耐心是需要信心支撐的。面對巨額的虧損和已經打水漂的巨大投資代價,面對著還需要繼續源源不斷地投入的巨額資金,這對任何一個人的信心都是最嚴峻的考驗,也考驗著每個人的意志和決心。
----寫于2012年12月31日23: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