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著名財金專家葉檀發文《中國不需要拯救光伏大企業》。因為有名,各大網站一時“洛陽紙貴”。如果按照完全市場化產業分析,葉文不落窠臼,針砭國政的結論也許是對的,可是光伏產業起碼目前不是完全市場化產業。分析問題的基礎錯了,難免得出錯誤結論。而這,恰是許多評論光伏產業者的通病。
光伏產業不是完全市場化產業。人類從能源戰略和減少碳排放角度選擇了承受高額成本探討新能源發展。近四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已從每千瓦時4元多人民幣降為目前1元,仍高于傳統能源,是以國家補貼多少決定的非市場化產業,而不是以供求關系決定的市場化產業。這是人類發展必須付出的成本。所以當這個產業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國家“拯救”。過去,在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確因和葉檀犯過同樣的錯誤,按照完全市場化的做法打造非市場化產業,結果是產業的嚴重供求失衡;今天,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不能因為過去的錯誤就因噎廢食,更不能因有這樣的錯誤而混淆了事物的本質,根據同樣的邏輯犯不同的錯誤。好在國家的管理者并未失去理性判斷,年初以來出臺的大量“拯救”政策絕非草率之為。
國家應當加大對光伏產業的科學扶持力度。當市場規模不清晰的時候扶持產業是錯誤的,當社會的承受力和市場規模清晰的時候,站在負責任大國角度,中國應當承擔起對光伏新能源發展應盡的責任;站在中國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產業的國家競爭力角度,國家更應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去年中期以來,歐美國家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一浪高過一浪,不但說明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說明中國的競爭威懾力。在中國光伏產業經過本次整合完全可能走在世界前面的時候,我們不應當成為這種期望的助推者。
大力扶持具有競爭力的企業。葉文說“政府救市,要救的是強壯者,而不是想救老虎卻救了一只病狐貍”是對的。那么誰是老虎,誰是病狐貍這恰是一個難題。中國只有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頒布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對于重災區的光伏產業鏈中游企業卻無標準可談,這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缺憾。按照筆者對中國光伏產業過去高速發展應分為2004-2008理性增長、2008-2010非理性增長兩個階段的劃分,第一階段的企業的產能基本是與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并且均完成了在境外公開上市,應當是中國最具競爭力企業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應當是國家最應扶持的部分,而這恰是與國家開發銀行所提要重點幫扶的12家企業基本相符。再分析這些企業,無論從品牌知名度、國際市場經驗、產能和技術水平都是全球一流,除了迅速膨脹帶來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戰略中問題有待在發展中提高外,最缺少的就是流動資金和發展資金。如果國家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并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相信中國的光伏企業定能為人類的新能源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即葉文所說“只有讓高效、建立價格公信體系、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占據市場,中國的新能源才有前景。”
附帶說一下葉文所說“政府要不要救助多晶硅生產企業?不要。”懇請葉專家再細分一下市場。不同于組件市場的嚴重供大于求,多晶硅市場是嚴重供不應求。大部分組件企業不救也就罷了,多晶硅企業還真應能救就救為上策。因為今年多晶硅進口總量將達8萬噸,占國內市場需求的50%,創歷史新高。眼看著有競爭力中國多晶硅企業在困難中于不顧,而讓外國企業大行其道,似乎從感情到邏輯都不通。何況象保利協鑫這樣的全球最具競爭力企業還真不是“病狐貍”。
光伏產業不是完全市場化產業。人類從能源戰略和減少碳排放角度選擇了承受高額成本探討新能源發展。近四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已從每千瓦時4元多人民幣降為目前1元,仍高于傳統能源,是以國家補貼多少決定的非市場化產業,而不是以供求關系決定的市場化產業。這是人類發展必須付出的成本。所以當這個產業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國家“拯救”。過去,在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確因和葉檀犯過同樣的錯誤,按照完全市場化的做法打造非市場化產業,結果是產業的嚴重供求失衡;今天,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不能因為過去的錯誤就因噎廢食,更不能因有這樣的錯誤而混淆了事物的本質,根據同樣的邏輯犯不同的錯誤。好在國家的管理者并未失去理性判斷,年初以來出臺的大量“拯救”政策絕非草率之為。
國家應當加大對光伏產業的科學扶持力度。當市場規模不清晰的時候扶持產業是錯誤的,當社會的承受力和市場規模清晰的時候,站在負責任大國角度,中國應當承擔起對光伏新能源發展應盡的責任;站在中國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產業的國家競爭力角度,國家更應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去年中期以來,歐美國家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一浪高過一浪,不但說明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說明中國的競爭威懾力。在中國光伏產業經過本次整合完全可能走在世界前面的時候,我們不應當成為這種期望的助推者。
大力扶持具有競爭力的企業。葉文說“政府救市,要救的是強壯者,而不是想救老虎卻救了一只病狐貍”是對的。那么誰是老虎,誰是病狐貍這恰是一個難題。中國只有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頒布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對于重災區的光伏產業鏈中游企業卻無標準可談,這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缺憾。按照筆者對中國光伏產業過去高速發展應分為2004-2008理性增長、2008-2010非理性增長兩個階段的劃分,第一階段的企業的產能基本是與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并且均完成了在境外公開上市,應當是中國最具競爭力企業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應當是國家最應扶持的部分,而這恰是與國家開發銀行所提要重點幫扶的12家企業基本相符。再分析這些企業,無論從品牌知名度、國際市場經驗、產能和技術水平都是全球一流,除了迅速膨脹帶來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戰略中問題有待在發展中提高外,最缺少的就是流動資金和發展資金。如果國家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并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相信中國的光伏企業定能為人類的新能源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即葉文所說“只有讓高效、建立價格公信體系、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占據市場,中國的新能源才有前景。”
附帶說一下葉文所說“政府要不要救助多晶硅生產企業?不要。”懇請葉專家再細分一下市場。不同于組件市場的嚴重供大于求,多晶硅市場是嚴重供不應求。大部分組件企業不救也就罷了,多晶硅企業還真應能救就救為上策。因為今年多晶硅進口總量將達8萬噸,占國內市場需求的50%,創歷史新高。眼看著有競爭力中國多晶硅企業在困難中于不顧,而讓外國企業大行其道,似乎從感情到邏輯都不通。何況象保利協鑫這樣的全球最具競爭力企業還真不是“病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