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國家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雙反正在進行中,中國太陽能產業內憂外患,一線大廠對市場的看法和未來策略對于整個市場具備引導和榜樣作用。EnergyTrend日前就此訪問了昱輝陽光首席執行官李仙壽先生,談及市場現狀、公司的未來及發展策略。
雙反必然,國際化進程規避風險
目前的雙反案件中,美國已經決定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歐盟對中國的晶矽光伏組件及電池、硅片等關鍵原材料產品正在進行反傾銷調查,并進行反補貼調查;印度雙反也在持續。另外一方面,中國為削弱各國對中國雙反產生的影響,一是把美國的非法征收懲罰性關稅和歐盟部分國家施行非法補貼均訴諸WTO,且引來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圍觀;二是對歐盟、美國和韓國等原產地的太陽能級多晶矽進行追溯性征稅調查。對全球光伏貿易戰爭不斷升級的態勢,李仙壽認為,海外國家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雙反是一種必然現象。
由于中國制造業發展迅速,整體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外貿系統人士稱,2012年前十個月中國貿易順差規模達到1802.3億美元,預計到2012年年底還將再上漲400億美元。中國制造產品的出口對進口額較大的國家和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很多出售的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因此根據市場周期的特性,對中國的雙反存在普遍性。
雙反的范圍不僅僅限于太陽能產業,包括鞋類、電子產品等等多個制造行業。以美國為例,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除太陽能外,美國還對中國生產的風電塔、硬木和裝飾用膠合板、不銹鋼水槽、汽車零部件等等不同的產品發起至少20起反傾銷、反補貼訴訟。
雖然這些訴訟絕大部分都不合法,但對于已經受到雙反影響的企業而言,把握國際化和全球化的進程是規避雙反危機的重要途徑。李總認為,中國太陽能制造商仍需在海外市場保持領先地位,而為了爭奪海外的市場份額,需要從中興和華為等優秀的中國傳統制造企業“走出去”的戰略中汲取策略,完成大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保證未來更快更穩健的發展。
事實上,中國的太陽能企業無論是在技術、產能、管理、人才,還是在當地化銷售管道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同時在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全球十大光伏市場占據領先市場地位。而發揮好這種特有優勢,完成從制造形象到國際化品牌形象的轉變,是規避雙反的重要策略。
昱輝陽光稱,該公司正在比較本地化尋找代工、當地建廠以及收購破產或停產企業等不同模式的優勢和劣勢,希望選擇出更適合公司發展的方式,調整公司運營策略和結構,在2013年把觸角伸向全球不同的市場,從而避開雙反,也更好的掌握未來的全球市場。
昱輝陽光首席執行官李仙壽先生
創新戰略轉型系統集成
制造業的輝煌在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中,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太陽能產業中,用產能和制造規模搶占市場的時代也已經過去。李仙壽認為,在產能過剩和低利潤的時代,如何運用自有優勢,消耗自有既有產能和市場已有產能,擴大出貨量和營收才是正確的選擇。韓華新能源首席技術官 Chris Eberspacher也曾表示,對于太陽能行業的參與者而言,一旦停駐創新的腳步,就很有可能在明日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這也注定了太陽能技術需要持續革新。
現有企業都在各自尋求并不斷調整經營策略,擴大出貨量和回復營收,韓華最近在加利福尼亞的硅谷設立了其第三個研發中心,重點關注新材料、太陽能電池新概念和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產品等,并加大對設備方向的投入,轉型成為創新驅動型企業;英利集團正悄然進行內部管理結構調整,實行大區制,押寶逐漸啟動的國內市場;超日太陽能則在積極布局新興市場。李總預計這些經營策略是否有效將在2013年逐漸呈現高下之分。
昱輝方面,目前每年會在研發方面進行2000-3000萬美元的投資,并長期持續對硅片、電池等產品的效率進行研究。該公司計劃到2013年進行戰略轉型,加大對系統集成和整體系統效率提升方面的投入。李仙壽表示,通過光伏整個系統的改良,太陽能發電成本還有望下降30%,進一步使太陽能電力更具備挑戰傳統能源的資源的競爭力。除了微型逆變器,明年還將陸續推出離網型小型儲能系統、大中型儲能系統,并進行大型獨立離網系統和隨插即用式產品的研發。
另外,昱輝陽光還在按照市場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光伏電站開發,嘗試小規模的下游光伏電站建設,預計今年完成70MW光伏電站,明年安裝量則有望達到150MW。
政策落實引擔憂,市場2年后出現大逆轉
企業積極尋求應對之道,中國的政府、銀行等相關部門也在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國家發改委審批速度明顯加快,國家電網出臺光伏并網意見,銀行扶持某些重點企業,而政府也不斷出臺附加補助計劃、第二批金太陽申報以及上調十二五安裝量預期等等。
李仙壽認為,相較于歐美、日本、澳洲等較為成熟的市場,中國的太陽能產業依舊處于起步階段,雖然中國政府、銀行及中國電網等相關單位和機構正在積極出臺政策,但由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綠色電力收購制度和資金預算等方面的調整,并網、貸款及補貼政策的滯后性使市場積極方面需要2至3年后才可體現。
以中國電網11月1日正式實施的分布式光伏并網新政正式實施為例,該公司對6MW以下分布式光伏發電專案提供免費并網服務,并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允許剩余電力上網,但中國光伏企業普遍擔憂最終并網的落實問題。由于傳統發電的成本遠遠高于民眾所付出的電費,因此政府需大力補貼傳統能源,而原本就需要政府救助的電網公司,對購買新能源電力有很大壓力。因此李仙壽認為,中國的電網比海外很多國家的電網先進,光伏電站并網并不是最大的問題,電網體系的改革才是發展新能源的關鍵所在。
盡管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太陽能市場依舊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太陽能產業的未來有很大期望,但李總預計短期內這些市場不會爆發式增長,至少需要2-3年的緩沖期后才會得以較快成長。這也是眾多從業人員看好2014年光伏市場出現嚴冬回暖和大逆轉的主要原因。
在多晶矽方面,由于全球可以實現20美元以下生產成本的多晶矽企業不足十家,市場價格及規律迫使絕大部分企業停產,小部分大型企業大規模減產、停產檢修以減少損害,企業庫存在過去一段時間消耗明顯,預計到2013年第二季度度后多晶矽會出現明顯反彈。
EnergyTrend觀點
Renesola 成功從矽外延片片轉型成經營下游元件的公司,符合市場貼近下游的策略,尤其在公司本身擁有上游資源的情況下,兩頭抓的模式可以兼顧成本與出海口,對于未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加倍的優勢。除此之外,電池部分因為都涉及美、歐雙反,因此采取與臺灣廠商配合的模式,保有彈性可規避貿易問題,是目前市場低迷時一個好的方法。
太陽能的市場有其發展步驟,過去太陽能蓬勃發展利潤極高,廠商的策略以搶占市場,擴大產能為首要目標,但隨著市場成長趨緩,企業轉而尋求利潤以及營收確保財務本質,而低迷終有結束的一天,經歷一波市場谷底的淘汰,產業內的企業必定減少但各自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因此隨著市場反彈,誰能快速應對,提供市場所需,并且順勢加強在終端的品牌競爭力,誰就會是市場再起后的新一輪贏家。
短期內,資金與市場氛圍還是對于企業的發展不利,同時多數廠商選擇在此時集中資金,將希望寄讬在拓展電廠出海口,但發展電廠的資金龐大,若是當市場升起時,主要資金仍停留在電廠專案內,反而錯失擴張機會。因此在未來一年內,應觀察資金充裕不盲目投資、上下游關系建立良好的廠商以及下游品牌形象優良的廠商,在未來2-3年內才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