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此前一直快速成長的太陽能電池產業2009年將出現負增長。日前,本站記者就金融危機的影響和今后的戰略采訪了臺灣太陽能電池單元專業廠商――昱晶能源(Gintech Energy)的總裁兼COO廖國榮(Ellick K.J. Liao)。(采訪人:北原 洋明)
――此前表現一直良好的太陽能電池產業受金融危機影響也出現了增長停滯現象,這對貴公司有何影響?
金融危機之前預測的08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為6G~6.5GW,但發生金融危機后就降到了5GW左右。尤其是歐洲市場的需求大幅下降。而我們的產品100%出口,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為此,本公司緊急調整了2010年將太陽能電池單元產能擴大至1.5GW的計劃。中止了原定于08年10月竣工的第3工廠的建設,將實現1.5GW的時間推遲了1年。
――今后計劃如何經營太陽能電池業務?
將進一步致力于庫存管理、性能的提高以及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其中庫存管理方面,從生產到供貨所需的天數由以前的30天縮短至10天。性能方面,計劃供貨轉換效率為16.6%的單元,比競爭對手高出一個百分點。我們的方針是,即使提高轉換效率,價格也依然不變。
與相關企業的合作方面,我們對臺灣的專業晶圓廠商――Eversol進行了投資。目前從海外的7家公司采購晶圓,今后還考慮從臺灣廠商采購。
――您認為太陽能電池市場何時才能跨越金融危機實現增長?
要想擴大市場,就必須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太陽能電池系統為7美元/W,發電的單價則為0.46美元/kWh。要想在沒有政府支援的情況下實現自主增長,就必須實現與現有電力相同的“電網平價(Grid Parity)”。到那時,太陽能電池系統將為3.8美元/W,發電單價為0.24美元/kWh。從供需預測來判斷,這一時期將在2015年前后來臨。
――如何才能實現電網平價呢?
只能通過切實降低生產成本來實現。目前,多晶硅材料的生產成本約為25~30美元/kg,晶圓生產成本約為1.45美元/枚,單元生產成本約為1.5美元,模塊生產成本約為2.1美元。在降低這些成本的同時,還需要提高轉換效率,削減設置成本。轉換效率方面的目標是,將多晶硅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效率提高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