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兩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正在激烈作戰,皇鳴太陽能認為日出東方超常的快速申報合格一定有問題,并把矛頭直指拿出檢測報告的江蘇質檢部門。而日出東方對此也認為很委屈,責任不在自己。當人們為這場看似熱鬧的戰爭吸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了解到,之所以有這個戰爭,是政府對太陽能企業有補貼,因此是利益之戰。但看熱鬧的時候,卻更深地發現這太陽能熱水器之戰只是冰山一角,背后的太陽能發電行業,也就是行內專業稱之為光伏的產業,在目前的中國面臨更大挑戰,甚至是生死存亡之際。為什么在中國快速發展起來的世界性行業竟是如此的脆弱,一轉眼就生死存亡了?《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太陽,還能嗎?”
國家質檢總局開始介入太陽能企業“騙補”風波的調查了,10月30日本周二,這條消息給持續了一周的“戰況”更添一把火。就在同一天,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第三次召開記者見面會,要求有關部門撤銷江蘇質檢院的檢測資質,并取消日出東方獲得補貼的資格。
黃鳴:我們強烈呼吁新聞媒體對國家40億惠民補貼公正性進行監督,有關單位介入調查,給行業和公民真相和公正\\假如最終澄清了當事人是清白的,我黃鳴愿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目前,太陽能利用分為光熱、光伏兩大項,打得不可開交的這兩家正是光熱的龍頭企業。今年6月1日,太陽能熱水器被批準加入節能惠民工程,補貼金額40億元。10月24日,皇明太陽能實名舉證,江蘇質檢院與日出東方聯合騙取國家補貼。28日,江蘇質檢院發布公告,承認檢測時間有誤,且檢驗地點不符合國家規定,愿意重新檢測。但受檢方日出東方則表示,不接受這一說法,并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韓小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皇明一說這個事以后,大家覺得你是自己沒有跟人家競爭過,但是皇明說的是一個實際問題,\\像江蘇省的質檢院這樣一個單位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檢查質量,把表要填對了,他居然連表都填不對\\這里頭背后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影子的話,他們絕對不敢這樣干,\\國家拿了40億在補貼這個行業,大家都在騙補。
相比光熱企業為了補貼反目成仇,光伏行業的生存更加慘烈。光伏是將太陽光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被地方政府視為“朝陽產業”,在經過高歌猛進的黃金十年之后,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產能過剩等矛盾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這是繼歐盟對華“反傾銷”調查立案之后,對中國光伏出口的又一次致命打擊。
韓小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我們有90%的產品銷往國外的,甚至可能比例還要更多一些。\\但是由于美國的“雙反”調查,\\還有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比如說像印度,也提出了對中國的產品進行“雙反”調查,\\我們主要靠外部發展的一個產業現在就面臨很大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張曙光:我們為什么遭遇到反補貼呢?原因是我們支持的不對,你支持生產者還是支持消費者?支持生產者馬上人家就“雙反”調查。\\但是如果把這個錢拿去支持消費者,那是多好的事情?
10月28日,當記者來到浙江開化的光伏工業園時,各廠區都大門緊鎖,空無一人,曾經云集了40多家光伏企業的園區風光不再,連小餐館也生意慘淡。
葉女士 周邊餐館老板A:這里廠現在都關掉了,沒效益,廠里關門,像我們做吃的,做飲料、煙酒都賣不動了。
鄧仕海 浙江開化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目前面臨的困難比較大,現在生產的企業正在逐步的減少,目前41家當中有31家都處于停產或者半停產。
31日本周四,擁有英利、晶龍兩大光伏集團的河北省發布了《光伏產業運行分析報告》,稱經濟運行環境比2008年金融危機后更為嚴峻。英利和晶龍集團由去年同期盈利21.38億元下滑為虧損16.26億元,同比負增長22.66%,中小企業則全面停產。而江蘇、浙江等光伏大省,也同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行業危機。
白巖松:幾年前,光伏產業是一個極具誘惑的有賣點的概念,因為中國一起步就似乎前景一片光明。于是,太陽能新能源產業似乎照到哪里哪里亮,也被很多城市作為引進產業的坐上賓,光伏產業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迅速在各地落土生根,幾年間也的確看上去很美。為此,迎娶這“美女產業”的地方政府也從政策到土地、資金,真金白銀沒少拿。就在這歌舞升平的高速發展中,地方政府與光伏產業被綁上了同一艘戰船,順利的時候,共享榮耀,但是不順的時候呢?
在無錫光伏產業園區,這座有著兩面巨大玻璃幕墻電池板的大樓,就是國內光伏企業龍頭,無錫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如今這座大樓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自從遭遇寒冬以來,人們紛紛猜測著他們的境況。
張建敏 尚德電力投資者關系部經理:我能夠說的是我們的企業在正常的運轉,在生產 在銷售 每個員工在上班,這就叫正常。
說到無錫尚德,人們用的最多的形容詞就是創富神話。2005年12月,創立不到4年的尚德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發融資總額為19.77億美元,總市值達178.65億美元。創始人施正榮,也因之成為當時的中國“首富”,開創了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創富傳奇。而在這一輪的光伏產業的寒冬中,他們也未能幸免。
張曙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上市,最高的時候,一股上到92美元,現在一美元。
隨著尚德股價的暴跌,美國紐交所發出警告:如果在接下去6個月里不能使股價維持在一美元以上,那么它將被迫退市。因債務壓身,虧損嚴重,加上市場不景氣,無錫尚德這家光伏巨人,目前正陷入內外交困的嚴峻局面。今年九月底,無錫市市長朱克江前往尚德現場辦公,明確表示政府將支持尚德渡過難關。
朱克江 無錫市市長:你們為社會 為光伏產業 為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社會應該理解你們 政府應該支持你們。
在很多人看來都把當年無錫尚德的成功,歸功于無錫政府的先見之明和強力支持。因為沒有無錫市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大力支持的話,尚德神話只能是天方夜譚。2005年,為了實現尚德成為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國有股獲益十幾倍后相繼退出。而如今面臨危機,尚德面臨是否政府再次出手救助。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現在有很多人在這就業,銀行也借給他們很多錢,地方在工業園中給他們好多土地,這個產業現在如果倒下的話,對經濟影響還是比較大。
當年無錫尚德的成功發展道路,讓中國很多城市管理者找到發展的榜樣。光伏企業不僅僅是地方政府眼中的納稅和就業大戶,也關乎地方政府的臉面和政績。在中國光伏最瘋狂的時候,幾乎每個省市的開發區都有光伏產業園。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地方政府幫你創造條件上;地方政府連條件都創造不出來了,趕鴨子上架也要上,不管怎么樣咱們先上再說。所以就造成到處遍地開花,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到處都在做這個東西,到每一個開發區都是這一套,都在搞太陽能的產業。
有數據顯示,到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就占全球市場的60%以上,然而,這么大一個產業卻90%以上的產品市場都在國外,目前美國市場不保,歐盟也正面臨雙反調查,這就意味著90%的市場都沒了。
張曙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去年全世界太陽能電池需求是2900萬千瓦 咱們自己國內的制造能力在3000萬千瓦以上。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如果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話,它不會這么盲目的擴張,我投這些錢一定要考慮有沒有收益,到底有多少風險,只有在用別人的錢的時候,才不考慮風險,才不考慮這些擴張代價。
有機構預測,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其中,無錫尚德的總負債達35.75億美元,而它手中可動用的現金不足5億美元。顯然,不少光伏大佬們已經瀕于破產邊緣。但是高額的負債和眾多員工面臨下崗問題,卻成為當地政府和銀行的難題。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政府和企業變得互相之間好像分不清界限,大家融在一起 當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時候,就把政府拖入一個困境之中,它的倒臺可能要把你拖垮,所以你又不能讓它倒,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問題。
從2005年開始短短的幾年間,活力充沛的光伏企業全線潰退。無錫尚德等光伏界里曾經耀眼的地方名片,如今已變成政府的負擔和麻煩。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很多產業都是這樣,都是趴在政府身上,賴在政府身上,什么事情都要政府替你買單,典型的太陽能產業就是這樣,你盲目擴張的結果,最后沒辦法,讓老百姓買單,讓政府買單。
白巖松:今年是發展市場經濟在中國確立的20周年,人們愿意高呼“信市長不如信市場”。可真到了現實中,這市場與市長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中國式市場經濟”還真很難讓你堅守理想主義。光伏產業高速發展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跟定了它。可如此一來,一些光伏企業生死存亡的時候,企業的老總就把希望投到了市長帶來的救援身上,從政策到資金都要。面對光伏的中國老大,無錫決策層就有兩派意見,一,得救,二,不救,讓市場說話。可是這話不好說呀,誰讓你以前和他走得那么近呢?
一眼望下去,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個太陽能的電池板。要到歐洲去,在德國這些國家,跑到樓頂上去一看,星羅棋布,到處都會有,德國的陽光還不如北京好,它都會裝那么多的電池板。
從韓曉平14層辦公室的窗戶向外看,找不到任何一個太陽能發電板。而在德國太陽能發電的使用者三分之一都是普通居民,不僅很多房屋上會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像這樣的路邊移動書亭也會用太陽能發電來提供照明。而且德國政府近幾年每年都會按比例推進太陽能設備的降價幅度,來刺激太陽能市場的需求和普及。而在國內,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光伏行業出現危機,引起國內對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反思,可能誰都不會注意到光伏,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這些年來,我們自己沒有在真正開放光伏市場方面做真正地工作。#很多企業都是地方領導的政績工程,##地方政府追求GDP,它希望這個產業只發展制造業,我來制造這個產品賣出去,90%的產品銷往國外的,甚至可能比例還要更多一些。但是從來沒有很好的考慮我自己怎么用,所以一直也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
10月25日,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在河北保定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幫助光伏企業度過“寒冬”。會議中提到下一階段的工作內容,將繼續擴大國內光伏的應用規模。隨后第二天,國家電網多年來首次“表態”為光伏發電項目開“綠燈”:從11月1日起,6兆瓦及以下容量的光伏發電項目,不但可以直接入網,而且使用后的富余電量還會全額收購。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這一次提出來6兆瓦以上,就是6000千瓦以上的太陽能電站,應該說也是一個挺大的電站了,這樣的電站接入電網可以不交任何的費用,而且電網在45天之內會把這些事情給你辦妥。這個應該說是一個重大的進步,這個確實在中國會啟動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國家電網這樣的承諾,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入網難問題。無疑為光伏產業打開國內市場的大門提供了可能。而像尚德這樣面臨或破產或被國有化的企業,政府似乎是在提供另一種選擇的出路。
張曙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這些產業需要在市場競爭里面去摸爬滾打的,不是政府能夠包起來的,政府包起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沒有政府支持發展不了,但是關鍵是政府怎么支持,這才是關鍵性的問題。
而對我們來講,以后每個人都有可能不用再被動的買電使用,或許有一天我們自己就可以在屋頂架起太陽能發電板自主發電。
張曙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國內2030年要達到10億千瓦,現在3000萬千瓦,達到10億千瓦,達到幾十億千瓦,我覺得這個發展的前景仍然很大,不是說沒有市場,而是市場前景很大,就看我們做了。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太陽能是通過市場化來解決問題,進一步的開放市場也是解決其它企業產能過剩的一個很好的方向。而在解決開放市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使一些企業被優勝劣汰,未來一定會有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被淘汰掉,這也是一個自然規律。
有人擔心,一旦光伏入網可能會打破國家電網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那么市場化解決光伏困境的初衷能否很好地執行?顯然,目前市場化道路的“門”已經打開了一道縫,而這道“縫”到底能開多大,還要看政府決心。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過去的扶持都是政府說你如果建一個電站我給你多少錢,##這一次改革,太陽能,包括液燃氣一系列的改革,都會看到一個大的背景,就是政府用市場化的方向重新啟動了電力能源的改革,這個改革應該說有巨大的動力,因為這個動力來自于市場的本身。所以當更多的企業有意愿來參加這個市場的時候,這個可能會使我們的經濟進一步地被拉活。
張曙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借著這個東西(光伏產業改革),把政府的方式、政府支持產業發展的方式、政府產業政策上實施的辦法也能夠轉變轉變,這樣對這個產業發展會有好處,既政府支持,政府又不在那個地方成為一個主導的勢力,使得企業真正看的不是政府的臉色,而是市場的競爭。
白巖松: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盛極又衰是一個代價很大的鏡子,一方面,我們可以把火撒向美國和歐盟,為保護自己的產業而亂殺他人,以至于中國光伏老大的股票從當初的一股86美元到現在一美元都不到;但是另一方面,罵完老美和歐盟得知道,過去、現在、將來,老美們都會是這樣,想去人家那兒掙大錢,你得有更大的本事,打鐵還需自身硬。而同時,在中國內部,市場和市長該怎樣合作,而不是違反規律的捆綁和利用,更該是這次光伏危機我們必須進行的反思。太陽每天都會升起,中國的光伏產業還沒死,但愿反思后的明天,太陽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