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瞿曉鏵
第四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太陽能展覽會11月1日—3日在江蘇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屆大會主題為“新能源、新應用、新出路”,探索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尋找中國新能源產業出路等。
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瞿曉鏵表示,中國光伏企業在技術上差異化同時,也要努力做到產業經營模式的差異化,這一點要走華為、中興之路。
他表示,華為和中興一開始也是從制造業開始,但是它迅速的從制造業進入到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方向,因此它靠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也實現了對全產業鏈高端利潤的掌握跟把握,中國的光伏行業最后也一定要走這個方向。
以下是瞿曉鏵嘉賓的發言:
謝謝各位,謝謝新能源行業的同仁們。剛才很多發言者已經對我們這個行業形勢做了分析和判斷,我很同意這個分析判斷。這個分析判斷基本上就是說太陽能行業經過過去五六年的快速增長以后,首先這個行業已經變成了重要的行業,為什么這么說呢?我自己進入這個行業是1996年,1996年到2001年我回國創業的時候,這段時間我們經常說太陽能是未來的能源企業。我們開玩笑說,這個行業永遠是未來,那這個未來什么時候能夠變成現實?經過2004-2011年七八年的快速增長,太陽能行業真正成為了現實的企業,同時是一個高科技企業里面重要的領域。
這個行業作為整合期,整合期我們面臨的困難是什么?面臨的基本挑戰是什么?剛才幾位老師都做了介紹。第一是世界整體經濟基本放緩。第二在整體經濟放緩,在美債、歐債的情況下新能源幅度開始下降,這樣就產生了產能的過剩。產能過剩更多是2008年以后金融危機以后,不光是中國的4萬億,還有美國的恢復計劃,各國都是為了刺激經濟花了大量金錢,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很多行業的過渡擴張,太陽能行業也是一樣。
外國業界說起太陽能產能過剩,經常會說這是中國人造成的,其實不是這樣的。中國產能的確有過剩方面,那美國友沒有?歐洲有沒有?當然也有。我昨天看到一個新聞美國一個新聞是做全新技術的企業,最近公司要破產,而且創始人還有四項法律的指控。我們看到這個企業在前面拿到了幾千萬的風投,這不光是一個企業,大量的企業都是這樣。
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國際市場的不確定跟潛在的風險。潛在風險上,企業還要應對這種風險,應對這種風險我們需要跑馬拉松。這個馬拉松怎么跑?我想要分成幾點來進行討論。
首先,這個行業要跑馬拉松的這些企業,就一定要堅持信心,當然也要調整節奏。怎么叫堅持信心呢?剛才王斯成老師專門談到行業中很多獨立權威的研究機構拿出的數據,我就不再做太多重復。基本上這些研究數據表明在2030年的時候,如果太陽能發電量占到全球發電量5%的話,那就意味著全球總裝機容量要達到890GW,同樣在2030年如果達到10%的用電量,總裝機要達到1780GW。剛才電力聯合會的劉主席提到了2050年計劃,2050年看起來比較遙遠,但我算了一下,到2050年我接近90歲,跟楊振寧的歲數差不多,我想我能等到。
在這種情況下做太陽能行業的人,你要跑馬拉松就要堅定信心,走過這段整合期,這個事業會繼續輝煌的。但另一方面同樣講馬拉松,馬拉松不是短跑,跑馬拉松就一定要調整節奏。我看到楊總在這邊,講起調整節奏,我們知道這個行業很多是起起伏伏的,一定要有這個心理,什么時候該邁?什么時候該快。當機會來的時候,要迅速抓住機會迅速往前走,這個例子很多的。
我記得2001年自己創業,2001年年底,我9月份從國外來想看看敢不敢回國,我當時專門去了無錫,我跟史玉波博士1998年黃山光伏會議上就認識了,那個時候光伏行業很窮的,從來沒有一人一間五星級的賓館,都是上下鋪,一屋子住四個人。到后來我們發展到2005年底,我們做到了1億的產值,經過不到一年的準備,2006年11月份在納斯達克上市,那幾個月份就是短跑,拼了命的跑。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你適合不適合短跑。
舉個例子,阿特斯算是全球光伏組件行業前四名了。有時候我問這些高級經理們,一方面量做得高,排名高,當然很開心。但另一方面,你做這個業務要賺錢的,而且要把錢收回來的,做那么大的業務量,少不了有很差的單子。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保持快和把握節奏,長線這么一個平衡。如果你跑的是馬拉松就需要掌握一個平衡。
我今天講的更多是企業怎么辦?所以我多講一些企業該怎么辦?講一講關于企業運營當中的酸甜苦辣。
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做一些什么?我想政府更多要做的是重點的支持,重點支持一些穩健經營的,財務狀態相對良好的一線企業,這樣才能真正促進產業整合。
剛才幾個老師談到,這個事情很糾結,政府能做什么?我想總結起來應該是這么一點,就是政府要去培育市場。從法規、制度、財政上去培育市場。政府最好要讓光伏企業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自我調整,包括整合過程。
第二,過渡依賴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了制約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一點沒有錯。在過去幾年中,哪里有市場,企業就往哪里走。同樣,市場如果變化了,我們就需要有快速的變化。特別是在世界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的情況下,在穩固傳統市場的同時,需要盡快拉動內需,開拓新的市場,刺激新的消費,這對企業來講到了迫在眉睫的階段。
這方面又回到一點,在拉動內需過程中,政府的功能是什么?政府的職能更多是規范市場,發展市場,而不是盲目的救企業,我不是說永遠不能救,但一定不要盲目的救。
第三,企業該怎么選擇?1、技術。2、成本。我先講技術,之后再講成本。因為我覺得最終技術會更加重要。對中國企業來講,這幾年各行各業都有了長足發展,但這種長足發展通常是建立在制造業的基礎上,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呢?中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好不好呢?對未來20年中對中國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這是歷史上的貢獻。但做到一定的程度上,中國的制造業就會跟世界情況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制造業行業還繼續把我們的眼光看待簡單的制造業,那就沒有出息了。我們一定要在產品上,技術上形成差異化,不要光是競爭價格。
這一點對光伏企業特別重要。之前王斯成教授特別提到光伏產業以后的發展前景。很高興的告訴王教授,有些技術從阿特斯來講我們在支持一些大學,包括加拿大、美國大學,也包括蘇州大學在進行這方面的前期研發。這種前期研發就是五年出成果也行,十年出成果我也不在乎。企業也要把近期能夠實現量產化的技術也在開發,我們建立了一個產品發展路線圖,這一點對企業發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四,中國企業在技術上差異化同時,也要努力做到產業經營模式的差異化。對于這一點我簡單用一個比喻,叫做中國的光伏企業要走華為、中興之路。這幾個企業在電信行業一開始也是從制造業開始,但是它迅速的從制造業進入到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方向,作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從項目開發,項目融資,項目建設到總包裝完成,包括將來的轉手以及之后的服務,在全產業鏈中都在主導,因此它靠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也實現了對全產業鏈高端利潤的掌握跟把握。中國的光伏行業最后也一定要走這個方向。
在今天講這一點好象不稀奇,因為今年以來很多光伏產業都說要走后端。前兩天看到楊總的公司也有三個公告去購買外面公司。這一點我講講自己的體會,產業經營模式的轉型,特別是光伏行業從制造業向整體解決方案產業模式的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
舉個例子,我自己是從加拿大回國的,加拿大是2009年在通過了一個法案,阿特斯在2009年立刻就申請一塊地,三年過去了,很多項目剛剛開始開建,三年以內組件價格和系統價格降了好多。我舉這個例子是說真正建立可以有序、平穩進行,同時可以由好的現金流,好的盈利這么一種新的經營模式,經常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沒有兩三年不可能做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跑馬拉松的準備,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
以上是我講的太陽能行業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怎么樣突破重圍?怎么樣應對今天的行業情況?最后完成整合,在整合以后最終走向世界,在整個世界新能源行業占有一席之地的體會,這些方面如果有不當之處,在會后歡迎各位企業家和各位專家探討和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