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A股市場太陽能光伏板塊迎來久違的“小陽春”,多只概念股連續三個交易日隨大盤持續上漲,向日葵(300111)、中利科技(002309)等龍頭股還一度封住漲停板。
光伏板塊群起騷動的背后,是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光伏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利好——先是國家能源局通知,將此前擬定的光伏分布式發電“十二五”目標規模再上調一半,同時會同各利益相關方商討具體補貼政策;后有電網部門首次“松口”,將在支持光伏發電并網上給予企業實質性支持。這些利好被解釋為切中光伏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要害,可使近來頻遭海外市場“雙反”封殺的國內光伏企業在國內市場覓得一線生機。
按照相關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已吸引諸多企業垂涎不已,紛紛絞盡腦汁從中分得一杯羹。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國內光伏市場加速擴容,包括電站開發、配電網建設及逆變器等細分領域將率先迎來投資機遇。
破冰進行時
近期,歐美相繼對華掄起“反傾銷、反補貼”大棒,長期“兩頭”(原材料依賴進口,成品指望出口)在外的光伏產業大軍不得不將面對超過90%以上份額市場的淪陷。在此背景下,業界普遍希望目前僅占5%份額的國內市場能夠及時大規模啟動,否則,按照業內悲觀預計,國內近兩年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光伏新興產業將被扼殺于襁褓中。
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窘境驚動了政府決策高層。政策的“沖鋒號”已吹響,一場挽救國內光伏產業于危難之中的戰役已經拉開序幕。
9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全國光伏分布式發電示范區申報通知。這一通知被業內解讀為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的綱領性文件。在通知中,能源局明確將光伏發電“十二五”裝機目標數字在此前基礎上再加碼一半。
同時,相關部門還在著手項目審批、電價補貼等相關扶持政策,特別是在光伏電站土地使用方面,給予減免稅費優惠政策,并加快撥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在電價補貼方面,將改變過去“按安裝量補貼前端+統一上網電價”的思路,代之以后端按發電量進行度電補貼的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稱國家電網也在制定相關指導意見,考慮將此前歸屬于國家電網及升級電網管轄的并網審批權下放到地市級。
業內普遍分析認為,一系列動向都預示著此前蹣跚向前的國內光伏市場即將全面進入破冰之旅,以前由于模糊不清而備受詬病的國家引導光伏發電發展的政策思路已趨于清晰。
而電網部門首次“松口”,也意味著國內光伏發電的最大瓶頸性因素有望打通。“即便只是下放并網審批權限,簡化審批程序這一點,就可以為企業積極投身光伏電站開發帶來極大提振。”北京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徐征指出,目前一個并網許可證經過幾番倒手后就能賣出天價,這是目前眾多積極投身光伏電站建設的開發商最頭疼的事。據了解,如果并網順利,在西部投建光伏電站不僅幾乎不需要補貼,而且有眾多項目投資收益率可達10%以上。
根據即將出臺的《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分布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鑒于政策明確分布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先行者嘗“甜頭”
按照國家能源局此前出臺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末,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將達2000萬千瓦以上,總投資需求可達2500億元,其中分布式發電將占據半壁江山。如果加上新近上調的50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目標,按照每千瓦1.5萬元造價核算,意味著“十二五”光伏發電市場蛋糕將繼續擴容至3000億元以上。
上述申銀萬國分析師表示,在光伏制造業出口受阻背景下,國內市場未來將逐漸加速消化過剩產能。他預計,未來國內市場將占到國內光伏電池生產量的30%-50%。
盡管如此,面對國內目前超過3000萬千瓦的光伏制造業產能來說,寄望國內市場啟動短期內完全消化掉過剩的產能仍屬“天方夜譚”。在此背景下,瞄準國內市場的眾多制造業企業開始嘗試往下游延伸,通過開發光伏電站(BT項目)來拉動產品訂單銷售,并已開始從中嘗到“甜頭”,其中不乏大批A股上市公司。
根據中銀國際統計分析,目前,A股市場上的光伏制造業企業幾乎都有涉獵下游光伏電站業務,且基本上將BT盈利模式作為首選。多數上市公司如海潤光伏、綜藝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大都在2011年才開始進入下游光伏電站業務,而航天機電相對進入的比較早,2008年就有部分示范性項目投入建設。目前已經將建成光伏電站銷售出去的上市公司有綜藝股份、東方日升、中利科技、海潤光伏、向日葵,其中已經確認收入的上市公司為綜藝股份、東方日升。
中銀國際分析師表示,就BT盈利模式自身而言,企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解決自身資金問題后,如果企業有一定的渠道,能夠優先獲得電站開發權,再利用銀行貸款杠桿,公司就可以進入BT盈利模式。目前,該種盈利模式下,凈利潤率高達8%-10%左右,遠高于傳統光伏制造業務。
據了解,目前計劃在國內市場大規模建設電站的企業分別是中利科技和超日太陽,預計2012年這兩家公司均有至少150MW電站項目完工,這些電站將集中在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售出。超日太陽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13%。三季度公司銷售凈利潤率達14.26%,同比上升近3個百分點,在目前全行業虧聲一片中,公司業績表現亮眼。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改變經營策略,由原來的組件銷售改為投資經營電站項目,而且,公司投資的電站以自有電池組件供貨,使得電池組件出貨量大幅增加,提升了毛利率,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細分市場釋機遇
隨著25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目標逐步實現,其間可帶動起的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可能更客觀。目前,這其中的市場機遇已被嗅覺靈敏的投資者捕捉到。
常春藤資本創始合伙人夏朝陽認為,光伏未來的投資“藍海”將不會局限于目前從多晶硅到拉片、電池、組件的傳統產業鏈,做系統集成技術和市場開拓能力強的投資項目可能機會更多。“未來3到5年,誰有比較強的設計基礎、比較強的工程施工技術、比較強的運營能力,誰就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他說。
有券商分析報告指出,隨著光伏發電的發展,作為光伏發電系統核心部件的光伏逆變器投資價值凸顯。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組件,占系統成本的比例在10-15%之間。目前,全球光伏逆變器行業龍頭企業SMA占據了超過40%的市場份額,國內光伏逆變器由于起步晚,在資質、價格上都不具備優勢,因此無法打開海外光伏市場。如果國內光伏發電市場能夠啟動,必將給國內光伏逆變器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產逆變器占有率有望提高,實現全面進口替代也不無可能。
今年以來,以陽光電源、科華恒盛、科士達為代表的光伏逆變器企業也受到行業不景氣的影響。不過,陽光電源和科華恒盛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盡管同比下降,但降幅均在50%以內,明顯低于電池及組件企業;科士達更是預計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將逆勢增長20%,且公司逆變器產品上半年毛利率高達27.5%,遠高于光伏全行業1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水平。
此外,分布式光伏未來主要在配電網側并網,有分析認為,隨著分布式光伏電站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將帶動起特高壓、配網和智能化領域的投資增長,包括國電南瑞、北京科銳、平高電氣等A股公司將隨之受益。
光伏板塊群起騷動的背后,是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光伏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利好——先是國家能源局通知,將此前擬定的光伏分布式發電“十二五”目標規模再上調一半,同時會同各利益相關方商討具體補貼政策;后有電網部門首次“松口”,將在支持光伏發電并網上給予企業實質性支持。這些利好被解釋為切中光伏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要害,可使近來頻遭海外市場“雙反”封殺的國內光伏企業在國內市場覓得一線生機。
按照相關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已吸引諸多企業垂涎不已,紛紛絞盡腦汁從中分得一杯羹。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國內光伏市場加速擴容,包括電站開發、配電網建設及逆變器等細分領域將率先迎來投資機遇。
破冰進行時
近期,歐美相繼對華掄起“反傾銷、反補貼”大棒,長期“兩頭”(原材料依賴進口,成品指望出口)在外的光伏產業大軍不得不將面對超過90%以上份額市場的淪陷。在此背景下,業界普遍希望目前僅占5%份額的國內市場能夠及時大規模啟動,否則,按照業內悲觀預計,國內近兩年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光伏新興產業將被扼殺于襁褓中。
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窘境驚動了政府決策高層。政策的“沖鋒號”已吹響,一場挽救國內光伏產業于危難之中的戰役已經拉開序幕。
9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全國光伏分布式發電示范區申報通知。這一通知被業內解讀為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的綱領性文件。在通知中,能源局明確將光伏發電“十二五”裝機目標數字在此前基礎上再加碼一半。
同時,相關部門還在著手項目審批、電價補貼等相關扶持政策,特別是在光伏電站土地使用方面,給予減免稅費優惠政策,并加快撥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在電價補貼方面,將改變過去“按安裝量補貼前端+統一上網電價”的思路,代之以后端按發電量進行度電補貼的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稱國家電網也在制定相關指導意見,考慮將此前歸屬于國家電網及升級電網管轄的并網審批權下放到地市級。
業內普遍分析認為,一系列動向都預示著此前蹣跚向前的國內光伏市場即將全面進入破冰之旅,以前由于模糊不清而備受詬病的國家引導光伏發電發展的政策思路已趨于清晰。
而電網部門首次“松口”,也意味著國內光伏發電的最大瓶頸性因素有望打通。“即便只是下放并網審批權限,簡化審批程序這一點,就可以為企業積極投身光伏電站開發帶來極大提振。”北京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徐征指出,目前一個并網許可證經過幾番倒手后就能賣出天價,這是目前眾多積極投身光伏電站建設的開發商最頭疼的事。據了解,如果并網順利,在西部投建光伏電站不僅幾乎不需要補貼,而且有眾多項目投資收益率可達10%以上。
根據即將出臺的《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分布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鑒于政策明確分布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先行者嘗“甜頭”
按照國家能源局此前出臺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末,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將達2000萬千瓦以上,總投資需求可達2500億元,其中分布式發電將占據半壁江山。如果加上新近上調的50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目標,按照每千瓦1.5萬元造價核算,意味著“十二五”光伏發電市場蛋糕將繼續擴容至3000億元以上。
上述申銀萬國分析師表示,在光伏制造業出口受阻背景下,國內市場未來將逐漸加速消化過剩產能。他預計,未來國內市場將占到國內光伏電池生產量的30%-50%。
盡管如此,面對國內目前超過3000萬千瓦的光伏制造業產能來說,寄望國內市場啟動短期內完全消化掉過剩的產能仍屬“天方夜譚”。在此背景下,瞄準國內市場的眾多制造業企業開始嘗試往下游延伸,通過開發光伏電站(BT項目)來拉動產品訂單銷售,并已開始從中嘗到“甜頭”,其中不乏大批A股上市公司。
根據中銀國際統計分析,目前,A股市場上的光伏制造業企業幾乎都有涉獵下游光伏電站業務,且基本上將BT盈利模式作為首選。多數上市公司如海潤光伏、綜藝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大都在2011年才開始進入下游光伏電站業務,而航天機電相對進入的比較早,2008年就有部分示范性項目投入建設。目前已經將建成光伏電站銷售出去的上市公司有綜藝股份、東方日升、中利科技、海潤光伏、向日葵,其中已經確認收入的上市公司為綜藝股份、東方日升。
中銀國際分析師表示,就BT盈利模式自身而言,企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解決自身資金問題后,如果企業有一定的渠道,能夠優先獲得電站開發權,再利用銀行貸款杠桿,公司就可以進入BT盈利模式。目前,該種盈利模式下,凈利潤率高達8%-10%左右,遠高于傳統光伏制造業務。
據了解,目前計劃在國內市場大規模建設電站的企業分別是中利科技和超日太陽,預計2012年這兩家公司均有至少150MW電站項目完工,這些電站將集中在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售出。超日太陽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13%。三季度公司銷售凈利潤率達14.26%,同比上升近3個百分點,在目前全行業虧聲一片中,公司業績表現亮眼。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改變經營策略,由原來的組件銷售改為投資經營電站項目,而且,公司投資的電站以自有電池組件供貨,使得電池組件出貨量大幅增加,提升了毛利率,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細分市場釋機遇
隨著25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目標逐步實現,其間可帶動起的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可能更客觀。目前,這其中的市場機遇已被嗅覺靈敏的投資者捕捉到。
常春藤資本創始合伙人夏朝陽認為,光伏未來的投資“藍海”將不會局限于目前從多晶硅到拉片、電池、組件的傳統產業鏈,做系統集成技術和市場開拓能力強的投資項目可能機會更多。“未來3到5年,誰有比較強的設計基礎、比較強的工程施工技術、比較強的運營能力,誰就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他說。
有券商分析報告指出,隨著光伏發電的發展,作為光伏發電系統核心部件的光伏逆變器投資價值凸顯。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組件,占系統成本的比例在10-15%之間。目前,全球光伏逆變器行業龍頭企業SMA占據了超過40%的市場份額,國內光伏逆變器由于起步晚,在資質、價格上都不具備優勢,因此無法打開海外光伏市場。如果國內光伏發電市場能夠啟動,必將給國內光伏逆變器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產逆變器占有率有望提高,實現全面進口替代也不無可能。
今年以來,以陽光電源、科華恒盛、科士達為代表的光伏逆變器企業也受到行業不景氣的影響。不過,陽光電源和科華恒盛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盡管同比下降,但降幅均在50%以內,明顯低于電池及組件企業;科士達更是預計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將逆勢增長20%,且公司逆變器產品上半年毛利率高達27.5%,遠高于光伏全行業1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水平。
此外,分布式光伏未來主要在配電網側并網,有分析認為,隨著分布式光伏電站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將帶動起特高壓、配網和智能化領域的投資增長,包括國電南瑞、北京科銳、平高電氣等A股公司將隨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