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業的冬天,不僅僅出現在江蘇無錫(尚德總部所在地)、江西新余(賽維總部所在地),其寒風也侵襲到了衢州市開化縣,這個位于浙江西南部的山區縣。
多數時間在外地“跑市場”的楊做萬(化名),前幾天回到辦公室后的頭一件事,就是宣布他的光伏企業再次停產。
今年8月底,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開始停產,9月底接到一單30萬張單晶硅片的切片業務后,曾經開啟部分生產設備勉強生產20多天。事實上,楊做萬的企業狀況在偌大的開化縣工業園內還算不錯——如今其周邊的40多家光伏企業中,只有兩家手頭還有少量訂單。
“現在非常困難,用任何詞語來形容這個產業的慘狀都不為過。”楊做萬17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的企業總投資3億元,有30多臺線切割機、100多臺單晶爐,硅片年產能達6000萬片,在當地屬最大,主要為中下游企業提供單晶硅切片等加工業務。
衢州是浙江省命名的首個“光伏產業基地”,其七成左右的光伏企業集中在錢塘江源頭的開化縣。開化縣經濟貿易局光伏辦公室副主任占學勤表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光伏業的產值已占該縣工業總產值的約四成。
但該縣發改局向本報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已投產的41家光伏企業中,目前有31家停產;9家備案在建企業中有兩家擬改行;14家未建企業中有3家已退土地、1家的土地已轉讓。
目前,楊做萬面臨的直接壓力是向銀行還貸和支付員工工資。面對萎靡的市場、光伏產品成本和售價倒掛的現狀,楊做萬除了繼續“跑市場”外,只能寄望于政府施救。
昔日風光
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處,是連接浙西、皖南和贛東北的要沖,浙江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在當地,光伏作為特色產業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已有70余家光伏企業落戶開化,其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
衢州市經信委工業園區處兼產業協調處處長周翔對本報記者表示,衢州光伏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上世紀70年代,開化的601廠(現萬向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就生產以硅為原料的半導體材料。2003年以后,開化的光伏產業起步,2006~2008年間進入了投資高峰期。
但周翔表示,衢州的大多數光伏企業主要從事上游的單晶硅加工,產業層次比較低。
楊做萬說,2007年和2009~2010年這兩波光伏產業的行情中,他與其他許多光伏企業主一樣,都追加了投資,擴大了產能,“企業有了1億的利潤,就會想著做2億的投資。”
開化光伏企業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作為地方政府,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企業加大投資。周翔也表示,為發展地方經濟,當地政府當然鼓勵企業投資,不過,衢州雖于2008年把光伏作為重點產業來培育,但未出臺相關的特殊優惠政策。
根據占學勤的描述,在行情好的時期,得要貨單位先打款,企業才生產,“當時一家光伏企業每年都至少能賺幾千萬”。民間更形象的說法是:“一天一輛奔馳”。周翔說,那時晶硅企業太賺錢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這幫老板的感覺非常好,“拿到硅料就意味著撿到黃金”。
然而2011年,伴隨著歐債危機,中國光伏業的最大客戶——歐洲各國相繼下調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此外,美國和歐盟從去年起相繼對中國光伏企業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的盛宴戛然而止。蕭條局面頓時在開化縣工業園內的光伏產業園區出現。
訂單:接還是不接
大批光伏企業停產,已對開化經濟形成重壓。
本報記者獲得的《開化縣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顯示:當地18家較大規模的光伏企業,工業總產值已從去年同期的20.1459億元降至9.5583億元,同比下降52.55%;光伏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32%降為15%;光伏收入占全縣工業總收入的比重從31%降為13%。
光伏企業利潤總額的下滑尤其驚人,上述18家企業去年前8個月尚有3838萬元的總利潤,如今卻出現了7839萬元的巨額虧損,降幅高達304.24%。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開化光伏產業園區時發現,即便是上下班時間,園區內也只有寥寥幾個過路人,廠區內很難聽到機器聲響,大部分光伏企業大門緊鎖,門口連保安也很少見。占學勤說,有部分企業看到行情轉變,還沒建成廠房投產就轉了行。
本報記者走遍整個光伏產業園區發現,只有兩家企業還在生產,分別是浙江華友電子有限公司和浙江晟輝科技有限公司。而這兩家企業手頭也只有臨時的小額訂單,且僅限于簡單的硅切片加工。
除上述兩家外,位于華埠鎮工業園區的浙江硅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開化目前訂單最為穩定的一家光伏企業,該公司的訂單一直能生產到今年年底。其總經理徐增宏說,目前企業的產能只用到60%左右,工人從原先的210人減到了130人左右。他表示,目前企業只能保本,如果再計入設備折舊和技術開發等費用,虧損在所難免,“但是不做虧損更大,利息和人員工資等支出每月要約80萬元。”
一位當地官員說,只有企業開工生產,銀行才會不抽走貸款,企業才能保證基本的資金鏈不斷裂。
而楊做萬說,以前公司接到訂單,多少還能控制成本,現在即便接到訂單也不敢做,因為“利潤還不夠付銀行利息”。他說,原先中國光伏企業就有大量庫存,為保現金流,全行業已經大量低于成本價拋售,導致成本和售價形成倒掛,價格體系完全坍塌。
楊做萬說,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除電站項目外,中國整個光伏產業鏈幾乎沒有哪個環節是盈利的,企業虧損多則幾十億元,少則幾千萬元。
開化“全民光伏熱”怎樣形成
多位當地政府官員和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把開化光伏企業大面積停產歸咎于美歐等外部因素。他們表示,海外市場萎縮導致的產能過剩,是引發開化光伏企業停產的最根本原因。
占學勤表示,畢竟國內光伏產品95%以上都銷往國外,歐盟、美國分別為第一、第二大市場。如果沒有歐債危機和后來美歐的制裁,至少中國光伏業供大于求的程度不會像現在這么嚴重。
而在開化的光伏企業主看來,除了外部環境,相關部門在企業數量和產能的控制上也不能免責。硅宏電子科技總經理徐增宏表示:“產能過剩的主要問題,是項目審批部門對宏觀經濟把握不準,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共有上百個光伏產業園。以開化所在的衢州市為例,該市經信委起草的一份題為《2011年衢州市光伏產業發展情況匯報》(下稱《情況匯報》)材料顯示,衢州市政府對于光伏產業的規劃和發展目標是:力爭2015年全市形成高純多晶硅年生產能力9000噸以上,多晶硅、單晶硅片5億片以上,太陽能電池及組件1000兆瓦以上,光伏產業年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規模。
占學勤說,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沒錯,前景是好的,所以開化縣政府前幾年進行了大力宣傳,并積極展開了招商引資,同時引導本地企業向光伏業發展。《情況匯報》顯示,開化縣僅2010年就引進光伏項目19個,協議引資額超百億元。
事實上,開化縣政府并非沒有意識到光伏投資過熱。占學勤對本報記者坦言,2010年時,審批項目的官員都曾覺得投資過熱。擴張太快,可能會造成供大于求,但沒法限制,“開化是浙江省硅產業基地,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政策也在引導形成產業集聚。”
占學勤說,與此同時,企業也有投資欲望,政府只能尊重投資者的預判,沒有理由不同意。再加上開化的光伏基礎本來就很好,擁有技術人才,所以考慮到投資是企業行為,政府沒有采取限制性政策。
當地一位人士說,當時他身邊一些朋友,只要手上有幾百萬元閑置資金,就會投資光伏業,畢竟一臺單晶爐只要80萬元左右,投資和技術門檻很低。在暴利階段,他們半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他一個開香料廠的朋友,就轉而投資了光伏業,如今廠房建好,但行情變了,沒開工就又被迫轉行。
上述人士表示,當地民間資金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自然就涌到了當時暴利的光伏產業,形成了“全民光伏熱”。
周翔做過測算,這幾年衢州光伏產業投資額增速年均達40%以上。而自2004年國家進行投資體制改革后,工業企業的產能擴張大多由地方政府審批,實行地方備案制。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當然會鼓勵企業去投資,并且作相應的招商引資。
周翔說,去年衢州共有光伏企業百余家,年產值七八十億元,銀行貸款十五六億元,“通過滾動投資,衢州光伏業的總體負債比重不高。但如果銀行抽貸,那么這些企業的資金鏈就徹底斷裂了。”
政府如何施救
如何救援光伏企業,目前浙江省、衢州市也在積極研討。
周翔說, 8月份衢州市有關政府部門邀請省光伏協會專家和當地企業負責人商議對策。會上的一種觀點是,要開展光伏發電項目試點,帶動當地光伏企業走出困境。按照政策,目前光伏發電項目盈利較差,別的省份已出臺一些政策,對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支持,而浙江尚未有此類政策,“衢州能不能做光伏發電項目,我們還在調研中。”
徐增宏反復強調,光伏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但其未來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推動。他希望國家能推動光伏應用項目,比如鋪開屋頂太陽能發電工程、大面積建電站。
周翔說,之前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推出的“金太陽工程”是:對于功率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國家給予一半的工程補貼,但上網電價與當地火力電價相同。這樣,衢州的電價為0.48元/千瓦時,而光伏發電實際成本則達1.2~1.4元/千瓦時,如不享受這工程補貼,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按照1元/千瓦時計,“這當中的差價就看地方政府能不能給政策、給補貼了。”
周翔表示,“金太陽工程”的實施存在諸多制約,所以參與企業較少。另外,現在國家鼓勵企業自發自用,但這要企業要有足夠的用電需求;而光伏發電上網,電力部門口頭很支持,但因光伏發電波動大,如果搞分布式電站,電力部門之前實際并不歡迎。
事實上,中央層面除事先補貼的“金太陽工程”外,已開始通過事后的發電補貼來進一步扶持光伏產業。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各省(區、市)的申報結束,每個省份支持申報的項目數不超過3個。
根據該通知,國家對示范區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且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在地方層面,該通知則“鼓勵各省(區、市)利用自有財政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基礎上,以適當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建設”。
占學勤說,他們對光伏產業的未來不敢預期,開化縣政府能做的只能是穩住企業,搞好服務,盡力幫企業渡過難關,比如提供轉貸的應急資金、邀請專家等。
楊做萬對全球經濟的走勢并不樂觀,他說:“市場什么時候回暖,我們什么時候再做。”
多數時間在外地“跑市場”的楊做萬(化名),前幾天回到辦公室后的頭一件事,就是宣布他的光伏企業再次停產。
今年8月底,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開始停產,9月底接到一單30萬張單晶硅片的切片業務后,曾經開啟部分生產設備勉強生產20多天。事實上,楊做萬的企業狀況在偌大的開化縣工業園內還算不錯——如今其周邊的40多家光伏企業中,只有兩家手頭還有少量訂單。
“現在非常困難,用任何詞語來形容這個產業的慘狀都不為過。”楊做萬17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的企業總投資3億元,有30多臺線切割機、100多臺單晶爐,硅片年產能達6000萬片,在當地屬最大,主要為中下游企業提供單晶硅切片等加工業務。
衢州是浙江省命名的首個“光伏產業基地”,其七成左右的光伏企業集中在錢塘江源頭的開化縣。開化縣經濟貿易局光伏辦公室副主任占學勤表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光伏業的產值已占該縣工業總產值的約四成。
但該縣發改局向本報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已投產的41家光伏企業中,目前有31家停產;9家備案在建企業中有兩家擬改行;14家未建企業中有3家已退土地、1家的土地已轉讓。
目前,楊做萬面臨的直接壓力是向銀行還貸和支付員工工資。面對萎靡的市場、光伏產品成本和售價倒掛的現狀,楊做萬除了繼續“跑市場”外,只能寄望于政府施救。
昔日風光
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處,是連接浙西、皖南和贛東北的要沖,浙江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在當地,光伏作為特色產業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已有70余家光伏企業落戶開化,其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
衢州市經信委工業園區處兼產業協調處處長周翔對本報記者表示,衢州光伏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上世紀70年代,開化的601廠(現萬向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就生產以硅為原料的半導體材料。2003年以后,開化的光伏產業起步,2006~2008年間進入了投資高峰期。
但周翔表示,衢州的大多數光伏企業主要從事上游的單晶硅加工,產業層次比較低。
楊做萬說,2007年和2009~2010年這兩波光伏產業的行情中,他與其他許多光伏企業主一樣,都追加了投資,擴大了產能,“企業有了1億的利潤,就會想著做2億的投資。”
開化光伏企業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作為地方政府,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企業加大投資。周翔也表示,為發展地方經濟,當地政府當然鼓勵企業投資,不過,衢州雖于2008年把光伏作為重點產業來培育,但未出臺相關的特殊優惠政策。
根據占學勤的描述,在行情好的時期,得要貨單位先打款,企業才生產,“當時一家光伏企業每年都至少能賺幾千萬”。民間更形象的說法是:“一天一輛奔馳”。周翔說,那時晶硅企業太賺錢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這幫老板的感覺非常好,“拿到硅料就意味著撿到黃金”。
然而2011年,伴隨著歐債危機,中國光伏業的最大客戶——歐洲各國相繼下調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此外,美國和歐盟從去年起相繼對中國光伏企業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的盛宴戛然而止。蕭條局面頓時在開化縣工業園內的光伏產業園區出現。
訂單:接還是不接
大批光伏企業停產,已對開化經濟形成重壓。
本報記者獲得的《開化縣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顯示:當地18家較大規模的光伏企業,工業總產值已從去年同期的20.1459億元降至9.5583億元,同比下降52.55%;光伏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32%降為15%;光伏收入占全縣工業總收入的比重從31%降為13%。
光伏企業利潤總額的下滑尤其驚人,上述18家企業去年前8個月尚有3838萬元的總利潤,如今卻出現了7839萬元的巨額虧損,降幅高達304.24%。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開化光伏產業園區時發現,即便是上下班時間,園區內也只有寥寥幾個過路人,廠區內很難聽到機器聲響,大部分光伏企業大門緊鎖,門口連保安也很少見。占學勤說,有部分企業看到行情轉變,還沒建成廠房投產就轉了行。
本報記者走遍整個光伏產業園區發現,只有兩家企業還在生產,分別是浙江華友電子有限公司和浙江晟輝科技有限公司。而這兩家企業手頭也只有臨時的小額訂單,且僅限于簡單的硅切片加工。
除上述兩家外,位于華埠鎮工業園區的浙江硅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開化目前訂單最為穩定的一家光伏企業,該公司的訂單一直能生產到今年年底。其總經理徐增宏說,目前企業的產能只用到60%左右,工人從原先的210人減到了130人左右。他表示,目前企業只能保本,如果再計入設備折舊和技術開發等費用,虧損在所難免,“但是不做虧損更大,利息和人員工資等支出每月要約80萬元。”
一位當地官員說,只有企業開工生產,銀行才會不抽走貸款,企業才能保證基本的資金鏈不斷裂。
而楊做萬說,以前公司接到訂單,多少還能控制成本,現在即便接到訂單也不敢做,因為“利潤還不夠付銀行利息”。他說,原先中國光伏企業就有大量庫存,為保現金流,全行業已經大量低于成本價拋售,導致成本和售價形成倒掛,價格體系完全坍塌。
楊做萬說,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除電站項目外,中國整個光伏產業鏈幾乎沒有哪個環節是盈利的,企業虧損多則幾十億元,少則幾千萬元。
開化“全民光伏熱”怎樣形成
多位當地政府官員和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把開化光伏企業大面積停產歸咎于美歐等外部因素。他們表示,海外市場萎縮導致的產能過剩,是引發開化光伏企業停產的最根本原因。
占學勤表示,畢竟國內光伏產品95%以上都銷往國外,歐盟、美國分別為第一、第二大市場。如果沒有歐債危機和后來美歐的制裁,至少中國光伏業供大于求的程度不會像現在這么嚴重。
而在開化的光伏企業主看來,除了外部環境,相關部門在企業數量和產能的控制上也不能免責。硅宏電子科技總經理徐增宏表示:“產能過剩的主要問題,是項目審批部門對宏觀經濟把握不準,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共有上百個光伏產業園。以開化所在的衢州市為例,該市經信委起草的一份題為《2011年衢州市光伏產業發展情況匯報》(下稱《情況匯報》)材料顯示,衢州市政府對于光伏產業的規劃和發展目標是:力爭2015年全市形成高純多晶硅年生產能力9000噸以上,多晶硅、單晶硅片5億片以上,太陽能電池及組件1000兆瓦以上,光伏產業年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規模。
占學勤說,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沒錯,前景是好的,所以開化縣政府前幾年進行了大力宣傳,并積極展開了招商引資,同時引導本地企業向光伏業發展。《情況匯報》顯示,開化縣僅2010年就引進光伏項目19個,協議引資額超百億元。
事實上,開化縣政府并非沒有意識到光伏投資過熱。占學勤對本報記者坦言,2010年時,審批項目的官員都曾覺得投資過熱。擴張太快,可能會造成供大于求,但沒法限制,“開化是浙江省硅產業基地,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政策也在引導形成產業集聚。”
占學勤說,與此同時,企業也有投資欲望,政府只能尊重投資者的預判,沒有理由不同意。再加上開化的光伏基礎本來就很好,擁有技術人才,所以考慮到投資是企業行為,政府沒有采取限制性政策。
當地一位人士說,當時他身邊一些朋友,只要手上有幾百萬元閑置資金,就會投資光伏業,畢竟一臺單晶爐只要80萬元左右,投資和技術門檻很低。在暴利階段,他們半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他一個開香料廠的朋友,就轉而投資了光伏業,如今廠房建好,但行情變了,沒開工就又被迫轉行。
上述人士表示,當地民間資金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自然就涌到了當時暴利的光伏產業,形成了“全民光伏熱”。
周翔做過測算,這幾年衢州光伏產業投資額增速年均達40%以上。而自2004年國家進行投資體制改革后,工業企業的產能擴張大多由地方政府審批,實行地方備案制。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當然會鼓勵企業去投資,并且作相應的招商引資。
周翔說,去年衢州共有光伏企業百余家,年產值七八十億元,銀行貸款十五六億元,“通過滾動投資,衢州光伏業的總體負債比重不高。但如果銀行抽貸,那么這些企業的資金鏈就徹底斷裂了。”
政府如何施救
如何救援光伏企業,目前浙江省、衢州市也在積極研討。
周翔說, 8月份衢州市有關政府部門邀請省光伏協會專家和當地企業負責人商議對策。會上的一種觀點是,要開展光伏發電項目試點,帶動當地光伏企業走出困境。按照政策,目前光伏發電項目盈利較差,別的省份已出臺一些政策,對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支持,而浙江尚未有此類政策,“衢州能不能做光伏發電項目,我們還在調研中。”
徐增宏反復強調,光伏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但其未來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推動。他希望國家能推動光伏應用項目,比如鋪開屋頂太陽能發電工程、大面積建電站。
周翔說,之前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推出的“金太陽工程”是:對于功率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國家給予一半的工程補貼,但上網電價與當地火力電價相同。這樣,衢州的電價為0.48元/千瓦時,而光伏發電實際成本則達1.2~1.4元/千瓦時,如不享受這工程補貼,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按照1元/千瓦時計,“這當中的差價就看地方政府能不能給政策、給補貼了。”
周翔表示,“金太陽工程”的實施存在諸多制約,所以參與企業較少。另外,現在國家鼓勵企業自發自用,但這要企業要有足夠的用電需求;而光伏發電上網,電力部門口頭很支持,但因光伏發電波動大,如果搞分布式電站,電力部門之前實際并不歡迎。
事實上,中央層面除事先補貼的“金太陽工程”外,已開始通過事后的發電補貼來進一步扶持光伏產業。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各省(區、市)的申報結束,每個省份支持申報的項目數不超過3個。
根據該通知,國家對示范區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且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在地方層面,該通知則“鼓勵各省(區、市)利用自有財政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基礎上,以適當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建設”。
占學勤說,他們對光伏產業的未來不敢預期,開化縣政府能做的只能是穩住企業,搞好服務,盡力幫企業渡過難關,比如提供轉貸的應急資金、邀請專家等。
楊做萬對全球經濟的走勢并不樂觀,他說:“市場什么時候回暖,我們什么時候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