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光伏企業合作在"生物園"內開展風電實踐活動。
學生宿舍、教學樓走廊、樓梯間與校園路燈等公共照明的用電,全部來自校園“生物園”內的風能與太陽能互補發電系統。這是8日記者在鼓山中學看到的場景。
在鼓山中學“生物園”里,大型風車的風葉不停旋轉,綠油油的草地上斜立著一排太陽能電池板組,不斷地吸收著太陽的能量。鼓山中學郭校長介紹,按照設計,2臺發電功率達2000瓦的風車配合功率3000瓦的太陽能板負責向學生宿舍供電,1臺功率2000瓦的風車配合600瓦的太陽能板對校園主干道的路燈、教學樓樓梯間和走廊供電,校園人行道上還設立了風光互補路燈,正常情況下,供電已經綽綽有余。
據了解,2009年起,鼓山中學提出建立綠色節能低碳環保校園環境的設想,并著手實施。由校長擔任組長的教師課題小組很快成立,教師們一邊摸索,一邊學習,編寫了《風光能發電》校本教材。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在校園一角辟出1000多平方米的“生物園”用地,并在學生中建立風光電實踐科學興趣小組,在教學樓開辟獨立的風光電實驗室。
同時,為解決太陽能電池板組設計安裝方面的難題,鼓山中學走出校門尋求企業與高校支持。福州日同輝太陽能光伏企業協助學校采購設備,免費派出技術人員指導,一個完整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在校園內粗具規模。福建農林大學專家也主動擔當學生興趣小組的客座教授。選址挖坑、埋設電路、安裝設計風車,在“生物園”建設過程中,學校師生積極踴躍參與。晴天,“生物園”內的太陽能與風能共同發電;晚上和陰雨天,則以風電為主。3年來學校節約用電16萬千瓦時,直接經濟價值達10多萬元。(廖云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