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專項技術研究實現重大突破。9月25日,國際知名光伏企業英利在其首屆技術創新博覽會上對外透露,該公司已掌握高功率輸出組件設計、開發的電池關鍵技術。英利以“熊貓”命名的單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平均轉換效率達19.5%,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2012年末預計達到21.0%。
美國“雙反”、歐盟反傾銷相繼襲來,中國與歐美在光伏產業上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一場大規模制造與技術創新之間的血拼。強化科研創新,通過技術升級,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產品差異化,已成為我國光伏企業“渡冬”的“御寒衣”。
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樣要求光伏企業產品和技術升級。隨著以德國、西班牙為代表的傳統光伏應用大國市場由地面電站轉向居民屋頂工程,國內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21GW裝機的重點傾斜在中東部地區建設與建筑結合的獨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光伏組件需求向高功率輸出組件的變化端倪已初現。
分析指出,英利研發并掌握單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實現轉換效率19.5%高效單晶硅電池規模化量產,將加速其大功率輸出組件產業化生產,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差異化水準,助推其搶占未來市場放量份額,在光伏嚴寒中廝殺突圍、涅槃新生。 其實,通過多年的積累和研發投入,在晶硅電池關鍵技術研發上,國內光伏大企已掌握了前沿技術。
以光伏企業英利為例,發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科研平臺作用,英利承擔了國家863計劃課題3項,973計劃2項,國家科技支撐課題計劃1項。掌握大容量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N型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類單晶硅生長及缺陷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采用“新硅烷法”制備高純硅等四大國際領先技術。
依托關鍵技術研發,英利“熊貓”單晶硅高效電池生產線轉換效率達19.5%,多晶電池轉換效率年末將實現17.5%,“藏羚羊”類單晶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可達18%,最高效率達到19%。
可以說,在重點光伏大企“火車頭”的帶動下,我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專項技術研究已實現重大突破。但是光伏市場的巨變,組件價格的持續降低,升級抑或出局的現實“逼迫”企業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降低生產成本,求得生存空間。
據了解,為積極應對市場變化,英利日前已召開以“第三次創業”定位的轉型升級大會,率先吹響了升級轉型的號角。其中強調,依托高端研發平臺,強大技術團隊,英利將逐漸開發定制化、差異化、高端化產品,攻關、掌握多元化、前端化核心技術,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相關分析指出,外部環境的強勁沖擊將成為推動以英利為代表的國內光伏領軍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攻關光伏技術研發關鍵環節的“催化劑”,產生系列“化學反應”,我國光伏技術研發水平將實現進一步提升和突破,國家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產業化單晶硅20%、多晶硅19%光電轉換效率電池關鍵技術指標有望提前實現。
同時,在光伏市場劇烈震蕩的大浪淘沙中,擁有技術、品牌優勢的光伏大企業將轉危為機,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領先技術優勢擴大其市場占有率,而處于低端加工的光伏小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