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珺博士 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多人認為“雙反”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亂象叢生的原因,美國“雙反”將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滅頂之災。這是一種似是而非、本末倒置的說法。“雙反”不是光伏亂象的原因,反而是我國光伏亂象的結果。表面上看,確實有不少中國企業,在美國宣布“雙反”的前后,就瀕于倒閉破產的邊緣。這其中,有昔日的光伏世界老大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有胡福林等進軍光伏產業的新軍,還有不少中小光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的困境,真的是由于美國宣布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造成的嗎?
其實,中國光伏企業目前的困境,從2007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伊始,就埋下了禍根。近年來,中國光伏企業抓住歐美政府對光伏補貼的政策,產能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包括高純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光伏系統安裝及相關配套產業在內的較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從2008年起,我國光伏組件制造量就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的半壁江山;2011年,在全球光伏市場低迷、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的不利國際環境下,依然占據了近50%的份額,且取得了40%的年增幅。這成為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產業的一個奇跡。
但是,正是由于光伏飛快地市場增速和2011年以前的暴利,使許多人沖昏了頭腦。幾乎所有人都忽視了,前幾年光伏產業的飛速進展,并非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而是建立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的;而短期暴利的產生則是因為制造業從實驗室技術的小規模生產向產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過渡時期的常見紅利過程,而這個紅利過程必然是一個短暫過程。在光伏產業位于高峰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考慮到這種暴利的短期性,更加忽視了這種暴利對各國政府的補貼政策的極度依賴性。因此,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這些涉及到可能需要政府動用資金的危機情形出現時,光伏產業所受的影響首當其沖。
光伏市場的高速增長,還使得許多中國的投資者和從業者忽視了光伏市場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整個光伏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技術、裝備和工藝,目前各大裝備公司所生產的設備也是根據基礎研究和實驗室試驗結果加上小量的實驗,開發出來后很快即投向市場,這必然導致現有的各種技術和設備更新快速,設備的生命周期短;往往一臺設備上市兩三年后,就會被新的設備淘汰。因此,建立工廠時,設備投資不宜超前過多,以便新的設備出來時,能夠及時用新的設備進行擴產;同時,用戶自身的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夠對設備自行技術改造,就能夠根據新興技術使過去的設備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中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忽視了這一點。
所以,中國光伏產業的低迷和企業的虧損并非由美國“雙反”所致,而是自身長期的痼疾導致抵抗力虛弱,外強中干,在面臨金融危機時,就很容易被擊垮。雖然中國曾經涌現過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雖然我國不少光伏企業在不同階段分別占據過產業鏈某個環節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如果沒有科學發展的預見性,沒有自主技術,一旦行業波動較大,這些外強中干的巨人倒下的速度,遠遠比他們發展起來的速度快得多。
當然,美國的“雙反”對于中國向美國的出口是有一定影響的。尤其是,在2011年的歐債危機陰影下,和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美國的“雙反”不啻于讓中國光伏產業雪上加霜,正可謂“漏屋偏遭連陰雨,破船又遇頂頭風”,加劇了許多中國光伏企業的困境。但是,美國2011年從中國進口的光伏電池不到2GW,僅占當年中國產量的15%,而且,也僅僅影響電池片生產環節,對于硅片以上的部分并無影響。目前,江蘇協鑫硅業所采取的將硅片出口到臺灣進行電池片的生產,再將組件出口到美國,就能夠成功避開“雙反”的貿易壁壘。目前,對中國光伏企業影響更大的是,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不確定性,使得大家對于各國政府給光伏的補貼能力產生了擔心,從而影響到了對光伏產業的信心。而信心的缺失,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美國的“雙反”對中國,同樣也有有利的一面。
第一,美國的“雙反”可以使中國的光伏產業界認識到,一個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必須有獨立和自由的市場,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光伏產業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一致地認識到了中國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的重要性,這可以說是美國“雙反”給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正面刺激。
其次,“美國”雙反加速了中國企業的國際擴張,為了繞開壁壘,不少中國企業開始在其它國家甚至美國本土設立工廠。這種“被動式”國際擴張,從長遠來看,對于中國的光伏產業是有著良好的正面作用的。
第三,美國“雙反”使得光伏產業不得不設法降低成本。2011年6月,國內光伏組件的價格還是13元/瓦,到2011年年底,國內光伏組件的價格降到了6元/瓦,當時,我國沒有一個廠家能夠在這個價格下獲利,幾乎全部虧損。但到了2012年6月,國內光伏組件的價格已經低于5元,而現在,有大約40%的生產廠家已經能夠在這個低價下獲利了。而這一輪的成本降低,并非是由于規模的擴張,而是由于技術改造和革新。這說明,中國企業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實現產業變革,使自己能夠適應任何惡劣環境,面對任何險惡的形勢。
以上三點,也可以看成美國“雙反”給中國的光伏產業逼出來的進步,我們權且當作是美國“雙反”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正面影響。
許多人認為“雙反”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亂象叢生的原因,美國“雙反”將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滅頂之災。這是一種似是而非、本末倒置的說法。“雙反”不是光伏亂象的原因,反而是我國光伏亂象的結果。表面上看,確實有不少中國企業,在美國宣布“雙反”的前后,就瀕于倒閉破產的邊緣。這其中,有昔日的光伏世界老大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有胡福林等進軍光伏產業的新軍,還有不少中小光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的困境,真的是由于美國宣布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造成的嗎?
其實,中國光伏企業目前的困境,從2007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伊始,就埋下了禍根。近年來,中國光伏企業抓住歐美政府對光伏補貼的政策,產能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包括高純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光伏系統安裝及相關配套產業在內的較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從2008年起,我國光伏組件制造量就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的半壁江山;2011年,在全球光伏市場低迷、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的不利國際環境下,依然占據了近50%的份額,且取得了40%的年增幅。這成為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產業的一個奇跡。
但是,正是由于光伏飛快地市場增速和2011年以前的暴利,使許多人沖昏了頭腦。幾乎所有人都忽視了,前幾年光伏產業的飛速進展,并非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而是建立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的;而短期暴利的產生則是因為制造業從實驗室技術的小規模生產向產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過渡時期的常見紅利過程,而這個紅利過程必然是一個短暫過程。在光伏產業位于高峰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考慮到這種暴利的短期性,更加忽視了這種暴利對各國政府的補貼政策的極度依賴性。因此,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這些涉及到可能需要政府動用資金的危機情形出現時,光伏產業所受的影響首當其沖。
光伏市場的高速增長,還使得許多中國的投資者和從業者忽視了光伏市場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整個光伏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技術、裝備和工藝,目前各大裝備公司所生產的設備也是根據基礎研究和實驗室試驗結果加上小量的實驗,開發出來后很快即投向市場,這必然導致現有的各種技術和設備更新快速,設備的生命周期短;往往一臺設備上市兩三年后,就會被新的設備淘汰。因此,建立工廠時,設備投資不宜超前過多,以便新的設備出來時,能夠及時用新的設備進行擴產;同時,用戶自身的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夠對設備自行技術改造,就能夠根據新興技術使過去的設備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中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忽視了這一點。
所以,中國光伏產業的低迷和企業的虧損并非由美國“雙反”所致,而是自身長期的痼疾導致抵抗力虛弱,外強中干,在面臨金融危機時,就很容易被擊垮。雖然中國曾經涌現過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雖然我國不少光伏企業在不同階段分別占據過產業鏈某個環節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如果沒有科學發展的預見性,沒有自主技術,一旦行業波動較大,這些外強中干的巨人倒下的速度,遠遠比他們發展起來的速度快得多。
當然,美國的“雙反”對于中國向美國的出口是有一定影響的。尤其是,在2011年的歐債危機陰影下,和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美國的“雙反”不啻于讓中國光伏產業雪上加霜,正可謂“漏屋偏遭連陰雨,破船又遇頂頭風”,加劇了許多中國光伏企業的困境。但是,美國2011年從中國進口的光伏電池不到2GW,僅占當年中國產量的15%,而且,也僅僅影響電池片生產環節,對于硅片以上的部分并無影響。目前,江蘇協鑫硅業所采取的將硅片出口到臺灣進行電池片的生產,再將組件出口到美國,就能夠成功避開“雙反”的貿易壁壘。目前,對中國光伏企業影響更大的是,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不確定性,使得大家對于各國政府給光伏的補貼能力產生了擔心,從而影響到了對光伏產業的信心。而信心的缺失,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美國的“雙反”對中國,同樣也有有利的一面。
第一,美國的“雙反”可以使中國的光伏產業界認識到,一個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必須有獨立和自由的市場,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光伏產業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一致地認識到了中國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的重要性,這可以說是美國“雙反”給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正面刺激。
其次,“美國”雙反加速了中國企業的國際擴張,為了繞開壁壘,不少中國企業開始在其它國家甚至美國本土設立工廠。這種“被動式”國際擴張,從長遠來看,對于中國的光伏產業是有著良好的正面作用的。
第三,美國“雙反”使得光伏產業不得不設法降低成本。2011年6月,國內光伏組件的價格還是13元/瓦,到2011年年底,國內光伏組件的價格降到了6元/瓦,當時,我國沒有一個廠家能夠在這個價格下獲利,幾乎全部虧損。但到了2012年6月,國內光伏組件的價格已經低于5元,而現在,有大約40%的生產廠家已經能夠在這個低價下獲利了。而這一輪的成本降低,并非是由于規模的擴張,而是由于技術改造和革新。這說明,中國企業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實現產業變革,使自己能夠適應任何惡劣環境,面對任何險惡的形勢。
以上三點,也可以看成美國“雙反”給中國的光伏產業逼出來的進步,我們權且當作是美國“雙反”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