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盟潛在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大陸太陽能企業一直敦促臺灣地區同行與其結成聯盟以對抗韓國太陽能企業。
據大陸太陽能業內人士表示,一旦中歐貿易之戰開打,中國太陽能企業會將生產工廠移至非中國大陸區域,這意味著在遷移工廠之前,中國太陽能企業有一段暫停時間。韓國太陽能企業很可能將利用這段空隙擴大市場份額。
不過,如果臺灣同行愿意與大陸太陽能光伏企業結成同盟,后者將工廠遷移至其它地區的可能性會下降。這一合作給于中國大陸太陽能企業建造分銷渠道的絕佳機會。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國太陽能企業將工廠移至其它地區,與臺灣地區同行們的合作機會就會大幅縮減。
業內人士指出,鑒于歐美太陽能企業生產所有太陽能產品成本太過昂貴以及他們依然在臺灣尋找外包合作伙伴,歐美針對臺灣企業進行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的可能性不大。
韓國企業(比如三星、LG與韓國現代)已建立自己的太陽能產品品牌。沒有了中國這一強大競爭者的參與,韓國企業很可能將主導市場。此外,相比于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的企業,韓國太陽能企業在生產成本上頗具優勢。為了維持主導地位,中國大陸太陽能企業希望通過與臺灣企業合作來捍衛市場份額。
據大陸太陽能業內人士表示,一旦中歐貿易之戰開打,中國太陽能企業會將生產工廠移至非中國大陸區域,這意味著在遷移工廠之前,中國太陽能企業有一段暫停時間。韓國太陽能企業很可能將利用這段空隙擴大市場份額。
不過,如果臺灣同行愿意與大陸太陽能光伏企業結成同盟,后者將工廠遷移至其它地區的可能性會下降。這一合作給于中國大陸太陽能企業建造分銷渠道的絕佳機會。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國太陽能企業將工廠移至其它地區,與臺灣地區同行們的合作機會就會大幅縮減。
業內人士指出,鑒于歐美太陽能企業生產所有太陽能產品成本太過昂貴以及他們依然在臺灣尋找外包合作伙伴,歐美針對臺灣企業進行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的可能性不大。
韓國企業(比如三星、LG與韓國現代)已建立自己的太陽能產品品牌。沒有了中國這一強大競爭者的參與,韓國企業很可能將主導市場。此外,相比于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的企業,韓國太陽能企業在生產成本上頗具優勢。為了維持主導地位,中國大陸太陽能企業希望通過與臺灣企業合作來捍衛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