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珺博士 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中國光伏企業抓住歐美政府對光伏補貼的政策,產能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包括高純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光伏系統安裝及相關配套產業在內的較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從2008年起,我國光伏組件制造量就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的半壁江山,而且保持了快速增長。2011年,在全球光伏市場低迷、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的不利國際環境下,依然占據了近50%的份額,且取得了37%的年增幅。
但是,由于光伏飛快地市場增速和2011年以前的暴利,實際上是建立在政府補貼和制造業從實驗室到產業化過渡初期的暴利所導致的。這種情形使得光伏產業的市場極端依賴政府補貼政策,因此,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這些涉及到政府要動用資金的危機情形出現時,光伏產業所受的影響首當其沖。近期江西賽維、無錫尚德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這種影響的典型表現。
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的低迷實際上是由于上述的宏觀背景,加上以下四個微觀原因綜合造成的:
1)市場長期高速增長,使得許多中國的投資者和從業者忽視了光伏市場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技術和設備更新快速,而且所有技術更新都是圍繞“低成本、高效率”來展開的。這個特點使得光伏產業的設備更新快,設備的生命周期短,往往一臺設備上市兩三年后,就有新的設備使之面臨淘汰的命運,因此,建立工廠時,設備投資不宜超前過多;但中國光伏企業幾乎全體忽略了這一點。
2)光伏產業持續多年的暴利使得投資者忽略了自有技術的研發。由于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因此,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技術、裝備和工藝,目前各大裝備公司所生產的設備也是根據基礎研究和實驗室試驗結果加上小量的實驗,開發出來后很快即投向市場。這時,用戶自身的研發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夠對設備做些小的改進,就很容易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中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忽視了這一點。
3)中國政府上網電價訂的不夠合理導致市場價格降速過快。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網電價,2012年1元/度。由于未對全國不同日照條件的地區進行區別電價,因此,導致根據上網電價倒推回來的組件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格低很多,這是我國光伏組件價格從13元/瓦降到6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
4)由于2010年的德國提前透支安裝量造成的增速,和當時的暴利,造成中國的產能增速高達300%。這個過度的產能擴張與上面提到的價格下跌結合在一起,使得我國大部分光伏企業面臨資金鏈的巨大壓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價很多的價格清倉。造成了行業的恐慌,這種恐慌隨著不少光伏上市企業的報表逐漸披露,逐步蔓延到了投資界和金融界,形成了談光伏色變的局面。
雖然中國目前曾經涌現過江蘇中能、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威英利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甚至還占據過各自環節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發展的預見性,沒有自主技術,一旦行業波動較大,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遠遠比他們發展起來的速度快得多。實踐證明,凡是沒有自主技術的企業,越是崇洋媚外、不思創新、一味引進,就倒下得越快,其倒下的速度與企業規模無關。
二、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機會
盡管我國光伏產業目前面臨著美國雙反、歐債危機等惡劣外部環境,但危機中必然孕育著機遇。我國光伏產業上述的問題,在光伏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十分正常的。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機會。這些機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新的技術更新導致光伏制造成本迅速下降
目前,盡管光伏組件的價格下跌幅度高達60%以上,但不少廠家通過各種手段,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已經能夠做到在如此大幅降價的基礎上實現贏利。成本下降主要是通過技術更新和進步來實現的。技術進步包括核心生產技術和大規模制造技術的應用,核心技術包括冶金法多晶硅提純制備技術、低成本鑄造單晶技術、低成本高效率電池制造技術、高效組件生產技術和大規模制造技術的在光伏產業中的應用,光伏發電系統優化技術,等等。
2)制造成本下降導致發電成本下降,進而導致發電裝機量猛增
成本的下降使得光伏發電的成本迅速下降,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快速向火力發電成本接近,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低于火力發電。同時,光伏發電從集中地面電站(以美國和中國西部為代表)和屋頂分布式發電(德國、日本為代表)同時發展,使得我國西部和東部都大力發展光伏應用機會明顯顯現。此外,分布式電力系統、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的進步將為光伏大范圍推廣掃清障礙。
上述機會,實際上預示著光伏產業從補充能源到替代能源的時代即將到來,光伏產業即將面臨一個井噴式的增長,和一個長期的高速發展。但只有那些堅持自主創新、按照符合光伏產業發展規律來制定自己的運營模式的企業,才有可能抓住這個巨大的機遇,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光伏產業目前應當采取的對策
從上述分析可見,筆者認為,我國光伏產業所面臨的問題,與外部原因并無太大關系。如果繼續寄希望于政府補貼,或者開打貿易戰,對中國光伏企業也不會有大的幫助。關鍵還是要加強自身的抗風險和持續盈利能力。為此,中國光伏產業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1)西部地區要將光伏電站建設與載能項目同步發展
2011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元/度的上網電價后,由于采用全國統一上網電價,因此,投資者自然希望在西北等陽光資源較好的地方進行光伏電站的建設,但西北本身是供電盈余的地區,用電量少,因此,導致電網對吸納光伏發電的動力不大。光伏企業應當在西部建設光伏電站的同時,將光伏制造和其它載能高的項目與光伏電站進行同步建設,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光伏發電的西部電力去向問題,也能夠真正實現西部大開發,用制造業的長期效益,為西部帶來真正的效益和稅收,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不是像現在的光伏電站一樣,既對就業無幫助,也對稅收貢獻甚小。
2) 東部地區應當大力發展工業建筑的屋頂光伏發電
我國東部地區缺電,但東部地區不僅陽光資源較差,而且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集,而光伏電站恰恰需要大量的占地。實際上,光伏發電不一定要開展大規模地面電站。以德國為例,目前德國的光伏總裝機超過了30GW,其中75%以上是屋頂電站。當然,我國由于人口多,城市化程度大,在城鎮地區開展住宅屋頂發電尤其是高層住宅的屋頂發電,經濟性較大。但東部的經濟發達,工廠眾多。在工廠的屋頂進行屋頂發電,可以在白天對工廠供電,雖然同樣的投資所發的電量較西部為小,但東部的電價比西部高得多,尤其是采用用戶側并網發電,許多地區的火力發電電價在白天已經超過了1元/度,因此,國家補貼的比例反而可以比西部更少。無論是工業園區的工廠屋頂,還是大型超市等商業建筑的屋頂,均可大力發展。有些地區甚至可以做到不需要補貼也可盈利。
3)應當大膽采用我國自主創新技術
目前,我國雖然是光伏制造大國,但并非光伏制造強國。以現在的多晶硅為例,國外對中國的銷售價格降低當15萬元/噸,還有盈利,但中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只能停產。這就是依賴國外的技術所造成的惡果。但中國這些年的制造經驗,實際上已經為創新作了豐富的積累,實際上,也有不少企業已經開發出了許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術。例如,上海普羅所開發的PM法多晶硅提純技術,可以在實現99.99995%的純度下,將成本降低到6萬元/噸的程度,僅為國外西門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國內許多廠家正在開展的鑄造單晶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目前的危機階段的低谷時期,只要我國光伏企業大膽使用這些創新技術進行自主創新,大膽采用國內自己的成果,就能夠進一步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這樣的話,即便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即便美國堅持雙反,中國的光伏產業依然能夠擺脫對歐美市場與技術的依賴,擺脫其貿易壁壘,而獨自領跑世界。這樣還會使得歐美越建立貿易壁壘,對其自身的光伏產業發展危害越大,而中國則能夠發展得更好。
4)建立我國獨特的光伏制造體系
我國在傳統產業如紡織、服裝、電子等除了在多晶硅、鑄錠、切片、電池片、組件等主要環節進行自主創新外,還應當發揮中國制造大國的優勢,將汽車、電子、服裝、紡織等傳統產業的制造優勢,轉移到光伏產業的制造系統中來。這樣,將能夠建立起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光伏制造體系,將成本做到最低。目前,我國光伏制造業中,雖然下游的成本暫時低于國外,但多晶硅的成本還高于國外,而裝備制造方面,許多環節的制造技術還依賴于國外,因此,制造優勢還不明顯。一旦將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優勢轉移過來,則將居于不可撼動的龍頭地位。這樣,國外的任何貿易壁壘都會使得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失的只有他們自己。
四、結語
光伏產業目前雖然居于低谷,也有不少光伏巨頭可能會倒下,甚至破產。但是,光伏產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時期,處于一個新興產業的初級階段。“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大浪淘沙,更新換代,只會使光伏這個產業更加健康,更加成熟。只有那些以自己的知識產權堅持做出好的產品的公司,才會成為常青之樹,長期可持續地發展。
一、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中國光伏企業抓住歐美政府對光伏補貼的政策,產能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包括高純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光伏系統安裝及相關配套產業在內的較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從2008年起,我國光伏組件制造量就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的半壁江山,而且保持了快速增長。2011年,在全球光伏市場低迷、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的不利國際環境下,依然占據了近50%的份額,且取得了37%的年增幅。
但是,由于光伏飛快地市場增速和2011年以前的暴利,實際上是建立在政府補貼和制造業從實驗室到產業化過渡初期的暴利所導致的。這種情形使得光伏產業的市場極端依賴政府補貼政策,因此,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這些涉及到政府要動用資金的危機情形出現時,光伏產業所受的影響首當其沖。近期江西賽維、無錫尚德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這種影響的典型表現。
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的低迷實際上是由于上述的宏觀背景,加上以下四個微觀原因綜合造成的:
1)市場長期高速增長,使得許多中國的投資者和從業者忽視了光伏市場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技術和設備更新快速,而且所有技術更新都是圍繞“低成本、高效率”來展開的。這個特點使得光伏產業的設備更新快,設備的生命周期短,往往一臺設備上市兩三年后,就有新的設備使之面臨淘汰的命運,因此,建立工廠時,設備投資不宜超前過多;但中國光伏企業幾乎全體忽略了這一點。
2)光伏產業持續多年的暴利使得投資者忽略了自有技術的研發。由于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因此,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技術、裝備和工藝,目前各大裝備公司所生產的設備也是根據基礎研究和實驗室試驗結果加上小量的實驗,開發出來后很快即投向市場。這時,用戶自身的研發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夠對設備做些小的改進,就很容易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中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忽視了這一點。
3)中國政府上網電價訂的不夠合理導致市場價格降速過快。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網電價,2012年1元/度。由于未對全國不同日照條件的地區進行區別電價,因此,導致根據上網電價倒推回來的組件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格低很多,這是我國光伏組件價格從13元/瓦降到6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
4)由于2010年的德國提前透支安裝量造成的增速,和當時的暴利,造成中國的產能增速高達300%。這個過度的產能擴張與上面提到的價格下跌結合在一起,使得我國大部分光伏企業面臨資金鏈的巨大壓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價很多的價格清倉。造成了行業的恐慌,這種恐慌隨著不少光伏上市企業的報表逐漸披露,逐步蔓延到了投資界和金融界,形成了談光伏色變的局面。
雖然中國目前曾經涌現過江蘇中能、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威英利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甚至還占據過各自環節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發展的預見性,沒有自主技術,一旦行業波動較大,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遠遠比他們發展起來的速度快得多。實踐證明,凡是沒有自主技術的企業,越是崇洋媚外、不思創新、一味引進,就倒下得越快,其倒下的速度與企業規模無關。
二、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機會
盡管我國光伏產業目前面臨著美國雙反、歐債危機等惡劣外部環境,但危機中必然孕育著機遇。我國光伏產業上述的問題,在光伏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十分正常的。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機會。這些機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新的技術更新導致光伏制造成本迅速下降
目前,盡管光伏組件的價格下跌幅度高達60%以上,但不少廠家通過各種手段,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已經能夠做到在如此大幅降價的基礎上實現贏利。成本下降主要是通過技術更新和進步來實現的。技術進步包括核心生產技術和大規模制造技術的應用,核心技術包括冶金法多晶硅提純制備技術、低成本鑄造單晶技術、低成本高效率電池制造技術、高效組件生產技術和大規模制造技術的在光伏產業中的應用,光伏發電系統優化技術,等等。
2)制造成本下降導致發電成本下降,進而導致發電裝機量猛增
成本的下降使得光伏發電的成本迅速下降,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快速向火力發電成本接近,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低于火力發電。同時,光伏發電從集中地面電站(以美國和中國西部為代表)和屋頂分布式發電(德國、日本為代表)同時發展,使得我國西部和東部都大力發展光伏應用機會明顯顯現。此外,分布式電力系統、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的進步將為光伏大范圍推廣掃清障礙。
上述機會,實際上預示著光伏產業從補充能源到替代能源的時代即將到來,光伏產業即將面臨一個井噴式的增長,和一個長期的高速發展。但只有那些堅持自主創新、按照符合光伏產業發展規律來制定自己的運營模式的企業,才有可能抓住這個巨大的機遇,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光伏產業目前應當采取的對策
從上述分析可見,筆者認為,我國光伏產業所面臨的問題,與外部原因并無太大關系。如果繼續寄希望于政府補貼,或者開打貿易戰,對中國光伏企業也不會有大的幫助。關鍵還是要加強自身的抗風險和持續盈利能力。為此,中國光伏產業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1)西部地區要將光伏電站建設與載能項目同步發展
2011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元/度的上網電價后,由于采用全國統一上網電價,因此,投資者自然希望在西北等陽光資源較好的地方進行光伏電站的建設,但西北本身是供電盈余的地區,用電量少,因此,導致電網對吸納光伏發電的動力不大。光伏企業應當在西部建設光伏電站的同時,將光伏制造和其它載能高的項目與光伏電站進行同步建設,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光伏發電的西部電力去向問題,也能夠真正實現西部大開發,用制造業的長期效益,為西部帶來真正的效益和稅收,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不是像現在的光伏電站一樣,既對就業無幫助,也對稅收貢獻甚小。
2) 東部地區應當大力發展工業建筑的屋頂光伏發電
我國東部地區缺電,但東部地區不僅陽光資源較差,而且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集,而光伏電站恰恰需要大量的占地。實際上,光伏發電不一定要開展大規模地面電站。以德國為例,目前德國的光伏總裝機超過了30GW,其中75%以上是屋頂電站。當然,我國由于人口多,城市化程度大,在城鎮地區開展住宅屋頂發電尤其是高層住宅的屋頂發電,經濟性較大。但東部的經濟發達,工廠眾多。在工廠的屋頂進行屋頂發電,可以在白天對工廠供電,雖然同樣的投資所發的電量較西部為小,但東部的電價比西部高得多,尤其是采用用戶側并網發電,許多地區的火力發電電價在白天已經超過了1元/度,因此,國家補貼的比例反而可以比西部更少。無論是工業園區的工廠屋頂,還是大型超市等商業建筑的屋頂,均可大力發展。有些地區甚至可以做到不需要補貼也可盈利。
3)應當大膽采用我國自主創新技術
目前,我國雖然是光伏制造大國,但并非光伏制造強國。以現在的多晶硅為例,國外對中國的銷售價格降低當15萬元/噸,還有盈利,但中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只能停產。這就是依賴國外的技術所造成的惡果。但中國這些年的制造經驗,實際上已經為創新作了豐富的積累,實際上,也有不少企業已經開發出了許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術。例如,上海普羅所開發的PM法多晶硅提純技術,可以在實現99.99995%的純度下,將成本降低到6萬元/噸的程度,僅為國外西門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國內許多廠家正在開展的鑄造單晶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目前的危機階段的低谷時期,只要我國光伏企業大膽使用這些創新技術進行自主創新,大膽采用國內自己的成果,就能夠進一步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這樣的話,即便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即便美國堅持雙反,中國的光伏產業依然能夠擺脫對歐美市場與技術的依賴,擺脫其貿易壁壘,而獨自領跑世界。這樣還會使得歐美越建立貿易壁壘,對其自身的光伏產業發展危害越大,而中國則能夠發展得更好。
4)建立我國獨特的光伏制造體系
我國在傳統產業如紡織、服裝、電子等除了在多晶硅、鑄錠、切片、電池片、組件等主要環節進行自主創新外,還應當發揮中國制造大國的優勢,將汽車、電子、服裝、紡織等傳統產業的制造優勢,轉移到光伏產業的制造系統中來。這樣,將能夠建立起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光伏制造體系,將成本做到最低。目前,我國光伏制造業中,雖然下游的成本暫時低于國外,但多晶硅的成本還高于國外,而裝備制造方面,許多環節的制造技術還依賴于國外,因此,制造優勢還不明顯。一旦將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優勢轉移過來,則將居于不可撼動的龍頭地位。這樣,國外的任何貿易壁壘都會使得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失的只有他們自己。
四、結語
光伏產業目前雖然居于低谷,也有不少光伏巨頭可能會倒下,甚至破產。但是,光伏產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時期,處于一個新興產業的初級階段。“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大浪淘沙,更新換代,只會使光伏這個產業更加健康,更加成熟。只有那些以自己的知識產權堅持做出好的產品的公司,才會成為常青之樹,長期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