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還沒有怎么熱,天就開始轉涼了。一股據說來自斯堪的那維亞的寒流,一下子就把七月上旬的艷陽高照變成陰雨綿綿,一如2008年的那場“金融海嘯”,把整個市場變得“似乎蕭條”起來。
德國的統計部門的實力很讓人佩服,在7月初就給出了上半年的光伏統計數據:120萬套系統,半年時間,發電量147億度電。按照半年500小時的發電時間來算,每單元的裝機容量是(147*10E8)kwh/500h/(120*10E4)= 24.5kw。單位平均容量較兩年前有較明顯的上升,看來2011年底的那些大電站功不可沒啊。
只是大電站都是“富人們”的游戲,即便有“全面無核化”之類的高帽子,普通老百姓還是沒法接受有錢的鄰居一邊喝著啤酒高調討論自家屋頂的組件每年減排多少二氧化碳,而自己每年卻要把一頓牛排大餐的錢作為補貼鄰居屋頂光伏發電補貼的錢交上去的事實。
不平衡就要找解決辦法啊,目前討論得比較多的是光伏安裝量的上限。這德國年度光伏裝機容量上限3-5GW議來議去,終于快有個定論了。這個容量怎么來的呢?大約最后就是德國安裝工人,安裝公司配備的最佳比例。光伏系統現在唯一沒怎么降的就是安裝費,其他如組件,逆變器等都一路滑雪往下沖,等到連安裝工人搬組件像搬磚頭那么覺得吃力的時候,組件的價格就該上漲了。一塊玻璃,一扇窗戶的價格是多少啊?!
突然冒出一個消息,德國某人上書德國新總統,建議他不要簽署削減補貼的法案。理由是他們違憲,違反了“公民可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國家有保護人的生命安全”的原則。也算是七月里光伏萬象中的奇葩一朵了。
去年的光伏強國意大利,七月也早早宣布,總的年度補貼預算60億歐元已經分配殆盡。下半年似乎要寅吃卯糧了。只不過善于拿回扣,搞貓膩,喝夜酒的意大利兄弟們在亞洲似乎還有點吃得開,拉幾個做服裝鞋子的,還能把這個行業玩下去。
玩不下去的現在居然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制造商”Centrotherm!兩年前慕尼黑C公司牛人們的音容笑貌還在眼前,這個全球最大本來是廣告用語,便于銷售推廣,沒想到卻成了砸自己的腳趾頭的小石頭了。好在他們的子公司并不受影響,在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時候,其他子公司還在世界各地活躍。
同屬設備戰線的其他一些公司最近也沒有什么大聲音了。有兩個跑到舊金山去公布了幾個數據,什么54%的降幅,什么亞洲60%推遲訂單之類。不過這德國的工業協會也還真有點意思,一直看好中東地區的光伏行業。就近生產,就近使用的原則?還是因為茉莉花革命后,政府必須給老百姓們搞點事情做做? 好像我們的十二五也是可以先定義一個目標,再不斷“劉翔”的。21世紀,21GW?
這半月以來,德語的媒體關于太陽能的報道都似乎變少了,大家都轉行去做別的啦?老牌的德國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好像并不是太專注他的“太陽車棚”宣傳,反倒是在拉伙在歐洲搞針對中國的“雙反”。只是這老兄也許在美國嘗到甜頭以后有些頭腦發昏,居然去做“Bosch”博世太陽能的工作!毋庸置疑,博世拒絕。汽車行業一年幾百億的盤子啊,犯得著為了一點小利犯中國之眾怒?
再說了,中國人是很善于“旁路出擊”的。看看一個叫Sky Solar Holding的上海公司吧。輕描淡寫地就和智利簽了一個300MW的合作意向,能不讓歐洲人眼紅嗎?他們都太認真了....
德國的統計部門的實力很讓人佩服,在7月初就給出了上半年的光伏統計數據:120萬套系統,半年時間,發電量147億度電。按照半年500小時的發電時間來算,每單元的裝機容量是(147*10E8)kwh/500h/(120*10E4)= 24.5kw。單位平均容量較兩年前有較明顯的上升,看來2011年底的那些大電站功不可沒啊。
只是大電站都是“富人們”的游戲,即便有“全面無核化”之類的高帽子,普通老百姓還是沒法接受有錢的鄰居一邊喝著啤酒高調討論自家屋頂的組件每年減排多少二氧化碳,而自己每年卻要把一頓牛排大餐的錢作為補貼鄰居屋頂光伏發電補貼的錢交上去的事實。
不平衡就要找解決辦法啊,目前討論得比較多的是光伏安裝量的上限。這德國年度光伏裝機容量上限3-5GW議來議去,終于快有個定論了。這個容量怎么來的呢?大約最后就是德國安裝工人,安裝公司配備的最佳比例。光伏系統現在唯一沒怎么降的就是安裝費,其他如組件,逆變器等都一路滑雪往下沖,等到連安裝工人搬組件像搬磚頭那么覺得吃力的時候,組件的價格就該上漲了。一塊玻璃,一扇窗戶的價格是多少啊?!
突然冒出一個消息,德國某人上書德國新總統,建議他不要簽署削減補貼的法案。理由是他們違憲,違反了“公民可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國家有保護人的生命安全”的原則。也算是七月里光伏萬象中的奇葩一朵了。
去年的光伏強國意大利,七月也早早宣布,總的年度補貼預算60億歐元已經分配殆盡。下半年似乎要寅吃卯糧了。只不過善于拿回扣,搞貓膩,喝夜酒的意大利兄弟們在亞洲似乎還有點吃得開,拉幾個做服裝鞋子的,還能把這個行業玩下去。
玩不下去的現在居然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制造商”Centrotherm!兩年前慕尼黑C公司牛人們的音容笑貌還在眼前,這個全球最大本來是廣告用語,便于銷售推廣,沒想到卻成了砸自己的腳趾頭的小石頭了。好在他們的子公司并不受影響,在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時候,其他子公司還在世界各地活躍。
同屬設備戰線的其他一些公司最近也沒有什么大聲音了。有兩個跑到舊金山去公布了幾個數據,什么54%的降幅,什么亞洲60%推遲訂單之類。不過這德國的工業協會也還真有點意思,一直看好中東地區的光伏行業。就近生產,就近使用的原則?還是因為茉莉花革命后,政府必須給老百姓們搞點事情做做? 好像我們的十二五也是可以先定義一個目標,再不斷“劉翔”的。21世紀,21GW?
這半月以來,德語的媒體關于太陽能的報道都似乎變少了,大家都轉行去做別的啦?老牌的德國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好像并不是太專注他的“太陽車棚”宣傳,反倒是在拉伙在歐洲搞針對中國的“雙反”。只是這老兄也許在美國嘗到甜頭以后有些頭腦發昏,居然去做“Bosch”博世太陽能的工作!毋庸置疑,博世拒絕。汽車行業一年幾百億的盤子啊,犯得著為了一點小利犯中國之眾怒?
再說了,中國人是很善于“旁路出擊”的。看看一個叫Sky Solar Holding的上海公司吧。輕描淡寫地就和智利簽了一個300MW的合作意向,能不讓歐洲人眼紅嗎?他們都太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