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擴張已成中國光伏業舊事,現在是比拼精細創新的時代
眼下正是中國光伏巨頭們如坐針氈的時刻。五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31%反傾銷稅的初裁決定。多米諾效應隨時可能一觸即發,歐盟和印度或將步美國后塵。此外,產能過剩早已導致產品利潤薄如蟬翼,并引發破產潮—甚至連曾獲得美國政府5億美元補貼的美國公司Solyndra LLC亦無力自保,國內80%多晶硅企業亦被迫停產。
還有人敢于逆勢下注嗎?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創始人李仙壽即是其一—旗下5000噸多晶硅項目剛剛投產。李信奉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多晶硅是半導體行業的基礎材料,但光伏產業的快速崛起令多晶硅有了更龐大的應用市場。2012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約為25萬噸,其中光伏業用量是半導體行業的六倍。
李仙壽并非初出茅廬者。早在2005年,李即創辦昱輝陽光,成為全球首個以廢硅料生產硅片的光伏制造企業。變廢為寶的奇思妙想為李敲開了倫敦創業板的大門,成為首個赴英上市的浙江企業。短短3年后,李在紐約證交所進行上市路演時講述的則是全新的故事—昱輝在技術上領先對手半年至一年,并以每瓦6克的成績刷新全球硅片耗硅量記錄。
時至今日,昱輝已是全球第三大硅片供應商,僅次于保利協鑫、賽維LDK,2012年一季度昱輝的硅片出貨量僅次于保利協鑫,排名第二。“我從來沒有排名的概念,我們也不參與惡性競爭。”李仙壽對《環球企業家》說。李決心向低利潤告別。其不僅自行設計圖紙,亦涉及樹脂金剛線、炭炭復合材料坩堝等耗材設備。為此,李甘愿為此開出2億至3億元的巨額支票,這一數字在國內高居榜?首。
研發為王
巨額研發費用的分攤使其硅片加工成本達到0.19美元/瓦,與保利協鑫0.135美元/瓦相比完全不具備成本優勢。不過,李卻能贏得市場溢價。保利協鑫硅片售價為0.28美元/瓦,昱輝則為0.33美元/瓦。“只能說明我做的是高端產品。”李解釋說。
李仙壽同時也是業內為數不多真將創新打造為企業內在基因的人。一次在無氧單晶研發中,項目執行者曾提出花費一千萬元生產一臺坩堝用作實驗設備。“成不成誰也不知道,他提出來,試圖證明是可行的,我也沒有否定。”李回憶說。李最終花費一千萬元生產實驗坩堝,這項投資即將獲得回報—無氧單晶已在實驗室內證明可行。
這完全迥異于其胞弟李仙德。后者在2006年創辦了光伏制造企業晶科,對技術工藝研發嗤之以鼻,其購買設備快速擴充產能,并恰逢2009至2010年市場窗口期,晶科組件在2011年出貨量排名上升十位躍居全球第七。2010年蜂擁而至的浙江民營老板們談及嘉善李氏兄弟無不以艷羨的口吻嘆道:“兄弟的企業都在美國上市了,厲害啊。”
而以業績計,晶科亦優于昱輝,晶科2011年年收入為12億美元,而昱輝僅9.8億美元。李仙壽對此毫不遺憾,“只要買設備將來肯定不會賺錢,賺的就是辛苦錢。為什么50%的毛利我不去做,老去做毛利5%的事情。”
2011年前是一個“擁硅為王”的時代,多晶硅一直供不應求,業內預訂金均高達數億元。李仙壽亦在2007年從硅片向上延伸至多晶硅行業,并成立子公司四川瑞能。這并非個案。
2007至2009年三年間,幾十家多晶硅生產商破繭而出,為昱輝進行項目設計的是成都成達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工部第八設計院)。化八院曾一次性做出了七份圖紙賣給包括江蘇陽光、特變電工等掘金者。“我們的圖紙跟別家圖紙是一樣的,賣給我們時,圖紙抬頭都寫的是別家名字。”李仙壽日后發現不僅圖紙連供應商和工藝包也一樣。德國多晶硅設備供應商MSA當年一舉賣出一百多套設備,令人稱奇的是甚至連多晶硅工廠顏色都一樣。
規模化復制隱患重重。昱輝設計產能為3000噸,實際產卻不及1500噸。2009年9月,李仙壽一怒之下跟化八院一拍兩散,親自帶隊駐廠兩個月。他將所有圖紙鋪開在辦公室逐一排查,結果發現管道直徑數據前后不一致,設計中誤將參數最大值當做正常值使用,其圖紙設計缺陷高達400多處。
李仙壽隨即親自找來技改單位及施工團隊對其重新改造。改造期間,化八院非常緊張,威脅稱出問題要李自行負責。李回應稱:“你們不要管了,看都不要來看!”兩個月后,技改完成,產能大幅攀升。
那些拿著化八院圖紙的同行們卻沒有如此幸運,均因設計缺陷導致產能無法提升,成本無法下降。“那時候我就講了,這些公司若不整改,他們會死掉。國有體制的不可能像我們這樣拼命,戴個安全帽在工地里面通宵看圖紙,沒有干這個活的。”李仙壽說。
前車之鑒使得李仙壽不得不在瑞能二期中親力親為,他甚至在杭州找了一家設計院簽訂保密協議為其繪圖。昱輝的技術最終一日千里。李仙壽如今關注新一代的多晶硅技術。舊的技術路線西門子法誕生于50多年前,多晶硅的生產流程需從石英開始,由固體到氣體、氣體再到固體的狀態重復轉化導致能耗極高。一名2008年入職的年輕工程師提議能否省去中間環節直接將二氧化硅生成四氯化硅。這一工藝尚屬空白,但存在成功可能性。李仙壽大膽撥付100萬并著手進行實驗室階段研發。李向《環球企業家》透露,新技術僅存兩個難點,未來3至5年將會被攻克,屆時多晶硅成本將從現在約25美元/公?斤降至10美元/公?斤。
精細化
昱輝的另一個殺手锏則是轉換效率更高、生產過程更加精細但現階段成本高昂的準單晶電池。這并非易事。對于其生產來說,觀察晶向的分布曲線頗為關鍵,而在傳統多晶硅生產時往往對此忽略不計。為此,李仙壽搭建數十人的研究團隊專門研究晶體生長曲線,這個團隊就此議題已發表數篇學術論文。
精細化生產在半導體行業早已有之,但在多晶硅行業卻難得一見。原因在于光伏產業所用多晶硅用量較之于半導體放大將近十倍,其產能供不應求因而遠未達到精細化的程度。金融危機所觸發的價格雪崩最終重啟了多晶硅精細化生產進程,在當下產業低谷期時,精細化生產備受重視。
試制兩年后的2011年1月,昱輝推出virtus硅片,其成本僅比多晶硅電池增加1美分/瓦,效率卻有超過1%的提升。6月,昱輝正式向客戶交付virtus硅片和組件。一家德國客戶在對Virtus組件進行測試后直接采購了27MW。2011年年中準單晶Virtus硅片開始量產,在其1GW的硅片年產量中Virtus硅片占到1/3。預計到2012年其1.6GW硅片產能將全部更新為virtus硅片。
李仙壽敢于試錯,甚至在產量放大的過渡期亦不例外。2011年年底,昱輝所發組件曾因性能不佳遭退回。李仙壽曾一籌莫展—以往所產組件性能均很穩定,為何產量放大后就問題叢生?
隨后李對生產環節逐一排查,發現在準單晶高溫的生產環境下,很多材料會發生變化,導致性能失去控制。為此李仙壽將研發觸角伸向復合材料等基礎領域。
苦練內功的結果是四川瑞能成為多晶硅行業內少數三家能夠滿產生產的企業之一,甚至在80%多晶硅企業停產的情境下,瑞能仍需增加5000噸的多晶硅產能。Virtus硅片一躍成為全球準單晶硅片交付量最大的硅片。昱輝成功亦引發了競爭者的嫉妒,其研發人員成為獵頭們爭搶的對象。
李仙壽意識到創新不能僅憑一人之力,更重要的是創新機制。很早之前,李曾推行“百萬創新活動”,只要員工提出可被采納的改進想法即可獲得一萬元獎勵。其最初設定的獎金額是100萬/年,后增加至300萬/年,再后來因每年技改數量過千,李只好“被迫”取消該方案。
重賞之下,昱輝最終營造出創新孵化機制。員工若有創新想法,可提交報告到技術委員評估,后者依據市場前景及技術可行性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研發者可自由搭建團隊并選取外部合作方。項目若成熟,其研發成員即可成立創業公司。“如法炮制”的研發項目如可緩解單晶衰減、延長產品壽命的無氧單晶項目以及可大幅降低成本至日本同類企業十分之一的樹脂金剛線項目等。李計劃在未來三年孵化出30家高科技公司—現在他已實現了6家,并擁有超過200項核心專利。“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做10年了,10年以后你還在重復做工廠沒有任何意義,一定是依賴研發帶動制造。”李仙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