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天威集團透露,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技術研發中心類單晶鑄錠技術和背接觸電池組件研發實現了新突破。
據了解,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采用類單晶鑄錠制造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8%且生產成本更低,背接觸電池標準組件輸出功率已達265瓦,組件效率達到16.5%,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兩項成果是該公司自2011年7月研發成功“神鳥”高效太陽能電池以來的又一全新突破,標志著天威新能源確立了研發能力國際領先的地位,形成了自有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突破關鍵技術 實現全方位創新
自2011年以來,天威集團新能源產業堅持全方位、高效能創新,以科技發展規劃為統領,以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為目標,以實施關鍵技術攻關計劃和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強國家級技術中心能力建設,優化和完善科研體系,提高研究與開發的投入規模,引進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人員,使新能源產品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突破,一批新產品支撐產業升級換代,一批新成果搶占行業先機。
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邀請鄭厚植院士、王恩哥院士、都有為院士和薛其坤院士4位著名學術權威,組建了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同時與世界頂級新能源研究機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荷蘭國家能源研究中心簽署了正式合作協議,與南京大學共建了新能源研究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中國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
新能源控股公司總工程師由曾經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與馬丁·格林教授共事多年的張鳳鳴博士擔任,技術研發中心擁有9名博士,張鳳鳴和張濤博士還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擁有由40名碩士共同組成的國內領先的研發團隊和一流檢測試驗設備,從而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目前,新能源產業成功掌握了大尺寸晶粒多晶鑄錠技術,在生產線試驗的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達17.69%;開發出領跑行業的“神鳥”太陽能電池,這款用“多晶”的方法制造出的“單晶”電池,平均光電轉換率已達到18%,高于同行業1個百分點,最高轉換率達到18.55%,處于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國際領先水平;今年新研發的類單晶鑄錠,通過熱場的升級改造和工藝控制的改進,大大提高了硅錠的晶體質量,已接近直拉法單晶的水平,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公司還針對類單晶硅片,開發了專門與之相匹配的電池工藝技術,其轉換效率達到18%,標準組件輸出功率達到250瓦,預計于近期通過TUV認證后開始向市場推廣此類產品;在背接觸電池和組件方面,公司掌握了全套生產工藝技術,目前試生產的背接觸普通多晶電池轉換效率高達17.8%,標準組件輸出功率最高達到265瓦,而采用類單晶硅片的背接觸電池轉換效率有望突破19%,組件效率達到17%以上。
天威薄膜公司有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麥耀華博士和黃躍龍博士分別擔任技術總負責人和生產工藝總負責人,在疊層低電壓新產品、雙半鋼化玻璃薄膜組件新產品、卡釘式快速安裝新產品、輕量化高可靠性聚合物背板新產品、高可靠性耐惡劣氣候薄膜硅電池開發等方面也實現新突破.其中,聚合物背板太陽能電池組件(單片1.1×1.3米)在滿足IEC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將重量降至9.79kg/m2,成為目前世界上重量最輕的玻璃基底薄膜光伏組件。
以市場為目標 實現高效創新
“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必須實現創新與創效的高度契合,否則就是舍本逐末,難以為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天威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丁強認為。
對于太陽能電池的研發,不計成本地單純追求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提高,很難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只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才會被市場接受,才能與常規能源競爭,盡快實現太陽能電力的平價上網。天威新能源產業緊盯市場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轉換效率的同時,在降本增效方面出真招、謀突破、求實效。
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在“神鳥”電池基礎上,積極開展工藝技術創新,及時的工藝改進與完善,產生了明顯的效益。
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第一步是要將硅原料融化并鑄造成硅錠。按照傳統工藝,每鑄造一坩堝的硅錠,需要耗時66小時,而每一鍋一次只能容納400公斤原料。而新能源控股公司每一鍋硅原料的容量是440公斤,用時只有52小時。僅此一項,每鑄造一坩堝的硅錠,新能源控股公司就節省電能近千度,公司目前擁有100多只鑄錠坩堝,每年節約電能超過12萬度。
公司還通過細柵密柵高方阻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轉換率提升0.4%,單片瓦數增加0.096瓦;通過完成裝料工藝及多樣化硅料的摻雜使用技術研究,硅片產能提升24MW,減少了電與坩堝等用量,每年可節約大量生產成本;改進硅片線切工藝,大量使用回收砂漿,降本增效工作取得階段性突破。
天威薄膜公司緊盯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和光伏農業大棚開展研發,全面實施科技創新“140”計劃和“千萬降本增效攻關計劃”,開展了三十余項研發工作,其中近二十項已取得了關鍵性突破,開發出真空組件、中空組件以及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疊層透光組件,使非晶/微晶疊層組件單片功率提升10瓦,轉換效率提高0.8%,毛利率提高6%。
以人才為支撐 全領域集優創新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戰略資源,是生產力要素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具決定作用的要素。先造就人才,再成就企業是做強做大天威集團的理性思維”丁強說。
多年來,天威集團始終不渝堅持“先造就人才,再成就企業”的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激勵機制,大力吸引國內外人才,打造國際化的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區和發展平臺。
天威集團大力實施了以培養百名優秀技術人才、優秀管理人才以及百名高級技工為目標的“雙百核心人才”工程,變人才培養和選拔的隨機性為常規性。不斷探索新的激勵機制,大力吸引國內外人才,打造國際化的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區和發展平臺。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努力為人才創造良好的文化和科研環境,凝聚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 在新能源領域,天威集團已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136人,其中海外高層次人才26名,張鳳鳴、黃躍龍、麥耀華、張濤四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此外,一批畢業于國內知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正在逐步加入到天威的研發隊伍。在新能源產業工藝改進和創新研究方面,這些人才探索新結構、新技術,應用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結合產品生產和工藝裝備實際,更新完善產品制造工藝文件,改進加工方法,既降低了勞動強度,保證了安全生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性能指標。
強大的創新能力,領先的技術實力為天威集團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通過“集優創新”,天威集團的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天威集團的光伏產業以科技領先為標志的核心競爭力厚積薄發取得了新的突破,為產業穩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不斷創新的新產品為天威新能源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證,為“創全球名企,樹百年天威”目標的實現和打造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輸變電和新能源企業集團奠定了基礎。(完)
據了解,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采用類單晶鑄錠制造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8%且生產成本更低,背接觸電池標準組件輸出功率已達265瓦,組件效率達到16.5%,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兩項成果是該公司自2011年7月研發成功“神鳥”高效太陽能電池以來的又一全新突破,標志著天威新能源確立了研發能力國際領先的地位,形成了自有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突破關鍵技術 實現全方位創新
自2011年以來,天威集團新能源產業堅持全方位、高效能創新,以科技發展規劃為統領,以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為目標,以實施關鍵技術攻關計劃和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強國家級技術中心能力建設,優化和完善科研體系,提高研究與開發的投入規模,引進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人員,使新能源產品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突破,一批新產品支撐產業升級換代,一批新成果搶占行業先機。
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邀請鄭厚植院士、王恩哥院士、都有為院士和薛其坤院士4位著名學術權威,組建了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同時與世界頂級新能源研究機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荷蘭國家能源研究中心簽署了正式合作協議,與南京大學共建了新能源研究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中國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
新能源控股公司總工程師由曾經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與馬丁·格林教授共事多年的張鳳鳴博士擔任,技術研發中心擁有9名博士,張鳳鳴和張濤博士還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擁有由40名碩士共同組成的國內領先的研發團隊和一流檢測試驗設備,從而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目前,新能源產業成功掌握了大尺寸晶粒多晶鑄錠技術,在生產線試驗的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達17.69%;開發出領跑行業的“神鳥”太陽能電池,這款用“多晶”的方法制造出的“單晶”電池,平均光電轉換率已達到18%,高于同行業1個百分點,最高轉換率達到18.55%,處于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國際領先水平;今年新研發的類單晶鑄錠,通過熱場的升級改造和工藝控制的改進,大大提高了硅錠的晶體質量,已接近直拉法單晶的水平,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公司還針對類單晶硅片,開發了專門與之相匹配的電池工藝技術,其轉換效率達到18%,標準組件輸出功率達到250瓦,預計于近期通過TUV認證后開始向市場推廣此類產品;在背接觸電池和組件方面,公司掌握了全套生產工藝技術,目前試生產的背接觸普通多晶電池轉換效率高達17.8%,標準組件輸出功率最高達到265瓦,而采用類單晶硅片的背接觸電池轉換效率有望突破19%,組件效率達到17%以上。
天威薄膜公司有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麥耀華博士和黃躍龍博士分別擔任技術總負責人和生產工藝總負責人,在疊層低電壓新產品、雙半鋼化玻璃薄膜組件新產品、卡釘式快速安裝新產品、輕量化高可靠性聚合物背板新產品、高可靠性耐惡劣氣候薄膜硅電池開發等方面也實現新突破.其中,聚合物背板太陽能電池組件(單片1.1×1.3米)在滿足IEC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將重量降至9.79kg/m2,成為目前世界上重量最輕的玻璃基底薄膜光伏組件。
以市場為目標 實現高效創新
“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必須實現創新與創效的高度契合,否則就是舍本逐末,難以為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天威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丁強認為。
對于太陽能電池的研發,不計成本地單純追求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提高,很難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只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才會被市場接受,才能與常規能源競爭,盡快實現太陽能電力的平價上網。天威新能源產業緊盯市場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轉換效率的同時,在降本增效方面出真招、謀突破、求實效。
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在“神鳥”電池基礎上,積極開展工藝技術創新,及時的工藝改進與完善,產生了明顯的效益。
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第一步是要將硅原料融化并鑄造成硅錠。按照傳統工藝,每鑄造一坩堝的硅錠,需要耗時66小時,而每一鍋一次只能容納400公斤原料。而新能源控股公司每一鍋硅原料的容量是440公斤,用時只有52小時。僅此一項,每鑄造一坩堝的硅錠,新能源控股公司就節省電能近千度,公司目前擁有100多只鑄錠坩堝,每年節約電能超過12萬度。
公司還通過細柵密柵高方阻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轉換率提升0.4%,單片瓦數增加0.096瓦;通過完成裝料工藝及多樣化硅料的摻雜使用技術研究,硅片產能提升24MW,減少了電與坩堝等用量,每年可節約大量生產成本;改進硅片線切工藝,大量使用回收砂漿,降本增效工作取得階段性突破。
天威薄膜公司緊盯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和光伏農業大棚開展研發,全面實施科技創新“140”計劃和“千萬降本增效攻關計劃”,開展了三十余項研發工作,其中近二十項已取得了關鍵性突破,開發出真空組件、中空組件以及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疊層透光組件,使非晶/微晶疊層組件單片功率提升10瓦,轉換效率提高0.8%,毛利率提高6%。
以人才為支撐 全領域集優創新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戰略資源,是生產力要素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具決定作用的要素。先造就人才,再成就企業是做強做大天威集團的理性思維”丁強說。
多年來,天威集團始終不渝堅持“先造就人才,再成就企業”的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激勵機制,大力吸引國內外人才,打造國際化的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區和發展平臺。
天威集團大力實施了以培養百名優秀技術人才、優秀管理人才以及百名高級技工為目標的“雙百核心人才”工程,變人才培養和選拔的隨機性為常規性。不斷探索新的激勵機制,大力吸引國內外人才,打造國際化的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區和發展平臺。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努力為人才創造良好的文化和科研環境,凝聚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 在新能源領域,天威集團已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136人,其中海外高層次人才26名,張鳳鳴、黃躍龍、麥耀華、張濤四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此外,一批畢業于國內知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正在逐步加入到天威的研發隊伍。在新能源產業工藝改進和創新研究方面,這些人才探索新結構、新技術,應用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結合產品生產和工藝裝備實際,更新完善產品制造工藝文件,改進加工方法,既降低了勞動強度,保證了安全生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性能指標。
強大的創新能力,領先的技術實力為天威集團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通過“集優創新”,天威集團的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天威集團的光伏產業以科技領先為標志的核心競爭力厚積薄發取得了新的突破,為產業穩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不斷創新的新產品為天威新能源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證,為“創全球名企,樹百年天威”目標的實現和打造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輸變電和新能源企業集團奠定了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