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有兩家太陽能企業迅速崛起,創造了財富神話,一個是江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尚德),另一個是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賽維)。他們成功崛起的案例給我們以深刻地啟示。
一、 兩家企業的簡況
無錫尚德是2001年5月由留學澳大利亞回國創業的施正榮博士在無錫市所創立,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發電系統的研究、制造和銷售。2002年9月,第一條10兆瓦太陽電池生產線投產,2005年12月14日,無錫尚德直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民營高科技企業,2006年,太陽能電池產能達到300兆瓦,產量160兆瓦;2007年, 太陽能電池產能達到500兆瓦,產量350兆瓦,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 躋身全球光伏產業前三強,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無錫尚德僅用了不到5年時間,就創造了一個高科技資本造富的奇跡,被太陽電池之父馬丁•格林教授稱之為“世界光伏產業的中國超越者”。尚德規劃到2010年,太陽能電池生產規模將達到2600兆瓦,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在無錫高新區我們看到占地180畝,設計產能600兆瓦的尚德光伏產業園一期,占地500畝,設計產能1500兆瓦光伏產業園二期和尚德研發中心正在建設和籌建中,建成后尚德將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今年才33歲的彭小峰, 2005年7月,在新余市注冊成立了賽維公司, 從事太陽能多晶硅鑄錠、多晶硅電池片研發、生產、銷售。從立項到投產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2006年5月1日,公司就成功生產出兩塊重達275公斤的亞洲最大的多晶硅鑄錠,當年年底太陽能電池產能達到20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9.5億元。緊接著2007年6月1日,賽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發行定價達到27美元,募集資金4.86億美元,創造了所有在美國紐交所單一上市的中國企業中最大規模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紀錄,從而創造了又一個資本神話。2007年太陽能電池片產能達到40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成功上市后,賽維又向產業上游擴展,2007年8月先后開工建設總投資逾120億元,年產能達21000噸的兩個太陽能級多晶硅料項目,公司的發展目標是2009年多晶硅片產能達到1600兆瓦,多晶硅料達21000噸, 成為世界最大的硅料生產企業之一。在賽維公司現場我們看到占地200多畝的現代化廠區屹立在新余高新區,其后一個規劃占地6000畝的新廠區正在建設之中,其建設規模、建設速度真令人驚嘆。賽維在世界光伏發展史上創造了令業界驚嘆的“LDK奇跡”。
二、 兩家企業崛起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本文不去探究這兩家企業內部的成功經驗,我想著重分析的是什么原因、什么環境孵化、催生、造就了這兩家企業的成功?我們從中可以獲得哪些深刻地啟示?從大量的媒體報道、新聞分析和實地考察看,我認為,尚德、賽維的迅速崛起,政府所給與的扶持和創業環境的營造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兩市的經驗說明環境是關系科技創新創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環境營造中有三點做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了風險投資機制和政策創新;二是“保姆式”服務先導;三是一把手親自抓“一號工程”。
施正榮博士,1988年留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太陽能研究中心,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諾貝爾環境獎獲得者馬丁•格林教授,1992年以優秀的多晶硅太陽薄膜電池技術獲博士學位,他個人擁有10多項國際太陽能發明專利。7年前,他放棄了在澳洲的優越條件,帶著這些專利回國創業,當時國內幾個城市同時向他發出了歡迎的信號,然而比較與權衡之下,他最終選擇了無錫,因為無錫的政府更具有遠見卓識。在他給市領導寫信后,受到熱情地邀請。2000年8月,他在無錫做了一次學術報告,一下就打動了有關領導,高新區的領導當即表示:“我們就是要吸引像施博士這樣的科學家到無錫做老板”。市委一位領導提出:“誰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和市政府將追究其責任”。用施博士的話說:“這些滾燙的語言深深溫暖了我的心。”無錫市領導富有遠見,以誠心緊緊住住了一個領軍型的人才,從而演繹出一個創新性高科技企業超常規發展的奇跡。
施正榮創業之初遇到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缺少資金。無錫市政府引入風險投資機制,協調組織了無錫6家國有企業出資600萬美元,施正榮則以5%的現金和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占25%的股權,共同出資800萬美元,組建了中澳合資的“無錫尚德”。企業從成立到投產運營面臨許多困難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為此,無錫新區專門委派兩名工作人員,幫助企業從事公司組建方案、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信息發布、人員招聘等相關工作,為企業提供廠房用地,并減免房租,大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