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是我市重點培育發展的產業之一,我市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都對培育發展光伏產業提出了明確要求。
自2011年以來,受歐債危機、行業過度競爭、美國“雙反”調查及融資難等不利因素影響,光伏產業從高潮陡然跌落低谷,國內大量光伏企業難以為繼,我市部分光伏產業相關企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報近期對我市光伏產業展開調查,并推出深度報道(見3月19日5版),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我市光伏產業相關企業現狀如何?它們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光伏產業的信心和出路在哪里?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特邀市經信委副主任陳百民、中科院博士王振衛、恒基光伏總裁徐建榮進行了對話。
堅定信心發展光伏產業
闡述人:陳百民(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記者:在我們前期的調查走訪中,發現部分光伏企業存在著一些困難。那么,我市光伏產業現狀究竟如何?
陳百民:我市的光伏產業經過四五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從去年底收集的完整數據來看,全市已形成實際產能單晶硅棒743噸、硅片1920萬片、電池片75兆瓦、電池組件188兆瓦的產業規模。另有在建光伏產業項目21項(億元以上14項),其中貝盛光伏7條電池片生產線(175兆瓦)、恒基光伏100兆瓦電池片項目、漢能電池生產基地一期250兆瓦等項目已經投產。
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光伏應用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從大背景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困難:一個就是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國內上的項目太多,而且良莠不齊,缺乏競爭力;另一個就是歐債危機始終沒有消除,各國政府沒有錢去補貼這個產業了,市場需求大幅度減弱。而美國等市場又因為出于多種考慮,對我國光伏產業展開了“雙反”調查。
從本土企業來看,目前存在的困難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企業融資問題仍然突出,去年以來,受行業形勢和信貸規模的雙重影響,各級金融機構收緊了對光伏產業的信貸支持,導致我市不少企業都受到了較明顯的影響;另一個是品牌建設力度、核心技術研發力度還不夠,大部分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足;最后一個困難是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大。
記者:我們在調查中注意到,面對當前的困難,我市包括恒基光伏在內的光伏制造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進行結構調整,提升產品質量,重新布局市場。那么,您對我市光伏產業發展有什么建議?
陳百民:首先就是要堅定信心,不僅光伏企業自身要堅定信心,而且政府、銀行都要對這個產業堅定信心。事實上,光伏產業已經走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不進則退,不守則潰。能否堅定信心守住陣地,能否在困難中發展壯大,將直接影響到我市“十二五”規劃的執行效果,影響到我市今后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先手”優勢和話語權。
同時,企業自身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育,盡快像恒基光伏一樣掌握核心技術,增加光伏產品市場競爭力;積極開拓應用市場,在把握形勢和政策的前提下,努力向屋頂電站、地面電站、并網發電等領域進軍。
企業應把握時機創品牌
闡述人:徐建榮(恒基光伏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記者:作為我市光伏產業的領頭羊,恒基光伏要承擔的責任很多。那么,作為這家企業的掌舵人,您怎樣看待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
徐建榮:恒基光伏最突出的困難,就是全行業最突出的困難。除了全球供需嚴重失衡、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外,國內市場還存在著光伏并網發電困難、企業融資比較困難等。
比如說最近融資難問題就比較嚴重。尤其是2011年,一方面是整個行業不景氣,導致業內外對這個產業有些擔心,另一方面是去年信貸規模收緊,資金本身就非常緊張。據我所知,我市部分光伏企業確實遭遇過銀行抽資、壓貸的情況。
相比較而言,“恒基”還是相當幸運的,得到了四大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的有力支持。這里有“恒基”自身努力提升實力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政府的關心和銀行的信任。
對一個行業來說,在低谷期徘徊的時候,也是難得的調整結構、布局發展的時機。
記者:作為業內人士,您對光伏產業今后發展有何想法?
徐建榮:我認為,品牌建設是光伏企業脫困的必由之路。現在的光伏產業已經過了原始資本積累的階段,光靠低廉的價格去吸引客戶毫無意義,反而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邊緣化。所以光伏企業,不管是已經投產的還是準備入行的,都要從品牌建設的高度去努力。
這個品牌建設包括科技、市場、規模、團隊等多個方面,缺一不可。打個比方說,企業的規模上去了,科技的水平上去了,如果團隊突然解散了,這家企業就不可能取得更大成功。那么一個企業的科研、生產、后勤等團隊要如何凝聚戰斗力?如何才能讓一個人才覺得進入你的企業是一種光榮?我想企業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我們恒基光伏一直在努力。比如說我們有一筆資金,專門用來給各種專業人才的家屬發工資——企業里有優秀的年輕人帶著家屬孩子一起來湖州,家屬要照顧他和孩子,就沒法出去工作,“恒基”就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恒基”給員工的家屬發工資,員工就會有更多的精力撲在工作上。
用核心技術掌握話語權
闡述人:王振衛(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副研究員)
記者:目前,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在我市光伏產業開展了哪些合作,主要取得哪些成績?
王振衛: 2010年4月,湖州市政府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簽署共建協議,共同設立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成立后,把太陽能光伏技術作為重要研究之一,目前與湖州市各家光伏企業都有聯系,但與恒基光伏展開的合作相對緊密一些,主要是合作共建了“光伏系統與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和“光伏系統標準與應用實驗室”。
合作科研攻關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光伏產品的轉換效率更高、轉換性能更加穩定,同時讓產品更加安全耐用,生產成本更加低廉等。目前,我們已經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太陽能電池產業化生產轉換效率上,恒基光伏的產品轉換效率能達到18%,高于行業平均17.5%的水平。另外,我們與恒基光伏合作的“獨立式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研發工作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記者:光伏產業經過10年的發展,市場競爭將從最初的價格比拼轉變為質量比拼,沒有核心技術的大路貨,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掙扎求存。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核心技術在光伏產業中的作用?您對光伏制造企業發展又有什么建議呢?
王振衛:不管是光伏(太陽能)產業還是光電(LED)產業,掌握核心技術都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國際形勢不是很好,國內市場已經啟動,一家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就沒有過硬的市場口碑,也就沒有長久的市場占有量。
國內光伏產業經過10年的發展,市場競爭將從最初的價格比拼轉變為質量比拼,沒有核心技術的“大路貨”,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掙扎求存,運氣好的能分到一點湯水,運氣不好的就只能被市場拋棄,只能被大企業吞并。
因此,我提醒光伏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三板斧”。要通過各種渠道,比如引進專門人才、與科研院所合作等,盡快掌握核心技術,著重在轉換效率和穩定性這兩方面努力。同時要對國際國內的工程產品應用發展保持密切關注,加大對電站等項目的探索力度。
自2011年以來,受歐債危機、行業過度競爭、美國“雙反”調查及融資難等不利因素影響,光伏產業從高潮陡然跌落低谷,國內大量光伏企業難以為繼,我市部分光伏產業相關企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報近期對我市光伏產業展開調查,并推出深度報道(見3月19日5版),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我市光伏產業相關企業現狀如何?它們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光伏產業的信心和出路在哪里?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特邀市經信委副主任陳百民、中科院博士王振衛、恒基光伏總裁徐建榮進行了對話。
堅定信心發展光伏產業
闡述人:陳百民(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記者:在我們前期的調查走訪中,發現部分光伏企業存在著一些困難。那么,我市光伏產業現狀究竟如何?
陳百民:我市的光伏產業經過四五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從去年底收集的完整數據來看,全市已形成實際產能單晶硅棒743噸、硅片1920萬片、電池片75兆瓦、電池組件188兆瓦的產業規模。另有在建光伏產業項目21項(億元以上14項),其中貝盛光伏7條電池片生產線(175兆瓦)、恒基光伏100兆瓦電池片項目、漢能電池生產基地一期250兆瓦等項目已經投產。
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光伏應用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從大背景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困難:一個就是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國內上的項目太多,而且良莠不齊,缺乏競爭力;另一個就是歐債危機始終沒有消除,各國政府沒有錢去補貼這個產業了,市場需求大幅度減弱。而美國等市場又因為出于多種考慮,對我國光伏產業展開了“雙反”調查。
從本土企業來看,目前存在的困難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企業融資問題仍然突出,去年以來,受行業形勢和信貸規模的雙重影響,各級金融機構收緊了對光伏產業的信貸支持,導致我市不少企業都受到了較明顯的影響;另一個是品牌建設力度、核心技術研發力度還不夠,大部分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足;最后一個困難是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大。
記者:我們在調查中注意到,面對當前的困難,我市包括恒基光伏在內的光伏制造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進行結構調整,提升產品質量,重新布局市場。那么,您對我市光伏產業發展有什么建議?
陳百民:首先就是要堅定信心,不僅光伏企業自身要堅定信心,而且政府、銀行都要對這個產業堅定信心。事實上,光伏產業已經走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不進則退,不守則潰。能否堅定信心守住陣地,能否在困難中發展壯大,將直接影響到我市“十二五”規劃的執行效果,影響到我市今后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先手”優勢和話語權。
同時,企業自身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育,盡快像恒基光伏一樣掌握核心技術,增加光伏產品市場競爭力;積極開拓應用市場,在把握形勢和政策的前提下,努力向屋頂電站、地面電站、并網發電等領域進軍。
企業應把握時機創品牌
闡述人:徐建榮(恒基光伏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記者:作為我市光伏產業的領頭羊,恒基光伏要承擔的責任很多。那么,作為這家企業的掌舵人,您怎樣看待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
徐建榮:恒基光伏最突出的困難,就是全行業最突出的困難。除了全球供需嚴重失衡、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外,國內市場還存在著光伏并網發電困難、企業融資比較困難等。
比如說最近融資難問題就比較嚴重。尤其是2011年,一方面是整個行業不景氣,導致業內外對這個產業有些擔心,另一方面是去年信貸規模收緊,資金本身就非常緊張。據我所知,我市部分光伏企業確實遭遇過銀行抽資、壓貸的情況。
相比較而言,“恒基”還是相當幸運的,得到了四大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的有力支持。這里有“恒基”自身努力提升實力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政府的關心和銀行的信任。
對一個行業來說,在低谷期徘徊的時候,也是難得的調整結構、布局發展的時機。
記者:作為業內人士,您對光伏產業今后發展有何想法?
徐建榮:我認為,品牌建設是光伏企業脫困的必由之路。現在的光伏產業已經過了原始資本積累的階段,光靠低廉的價格去吸引客戶毫無意義,反而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邊緣化。所以光伏企業,不管是已經投產的還是準備入行的,都要從品牌建設的高度去努力。
這個品牌建設包括科技、市場、規模、團隊等多個方面,缺一不可。打個比方說,企業的規模上去了,科技的水平上去了,如果團隊突然解散了,這家企業就不可能取得更大成功。那么一個企業的科研、生產、后勤等團隊要如何凝聚戰斗力?如何才能讓一個人才覺得進入你的企業是一種光榮?我想企業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我們恒基光伏一直在努力。比如說我們有一筆資金,專門用來給各種專業人才的家屬發工資——企業里有優秀的年輕人帶著家屬孩子一起來湖州,家屬要照顧他和孩子,就沒法出去工作,“恒基”就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恒基”給員工的家屬發工資,員工就會有更多的精力撲在工作上。
用核心技術掌握話語權
闡述人:王振衛(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副研究員)
記者:目前,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在我市光伏產業開展了哪些合作,主要取得哪些成績?
王振衛: 2010年4月,湖州市政府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簽署共建協議,共同設立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湖州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成立后,把太陽能光伏技術作為重要研究之一,目前與湖州市各家光伏企業都有聯系,但與恒基光伏展開的合作相對緊密一些,主要是合作共建了“光伏系統與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和“光伏系統標準與應用實驗室”。
合作科研攻關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光伏產品的轉換效率更高、轉換性能更加穩定,同時讓產品更加安全耐用,生產成本更加低廉等。目前,我們已經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太陽能電池產業化生產轉換效率上,恒基光伏的產品轉換效率能達到18%,高于行業平均17.5%的水平。另外,我們與恒基光伏合作的“獨立式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研發工作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記者:光伏產業經過10年的發展,市場競爭將從最初的價格比拼轉變為質量比拼,沒有核心技術的大路貨,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掙扎求存。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核心技術在光伏產業中的作用?您對光伏制造企業發展又有什么建議呢?
王振衛:不管是光伏(太陽能)產業還是光電(LED)產業,掌握核心技術都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國際形勢不是很好,國內市場已經啟動,一家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就沒有過硬的市場口碑,也就沒有長久的市場占有量。
國內光伏產業經過10年的發展,市場競爭將從最初的價格比拼轉變為質量比拼,沒有核心技術的“大路貨”,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掙扎求存,運氣好的能分到一點湯水,運氣不好的就只能被市場拋棄,只能被大企業吞并。
因此,我提醒光伏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三板斧”。要通過各種渠道,比如引進專門人才、與科研院所合作等,盡快掌握核心技術,著重在轉換效率和穩定性這兩方面努力。同時要對國際國內的工程產品應用發展保持密切關注,加大對電站等項目的探索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