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石油消費國俱樂部里的那些“老生”們在想什么和做什么,對我們會有好處。
石油消費國俱樂部里的那些“老生”除了給“新生”處處“使絆”和明爭暗斗外,十多年前就已另辟蹊徑地準備“立足本土”了。
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的美國,其為石油“立足國外”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經過多年準備,1999年克林頓發布了以石油替代為目標的《開發和推進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能源》總統令;2005年布什在其簽署的《國家能源政策法》中專設了“乙醇訓令”,要求燃料制造商到2012年在汽油中必須加入2250萬噸生物乙醇,以每年減少20億桶原油進口。布什在2006年國情咨文演講中曾有段名言:“美國在使用石油上像吸毒一樣‘上癮’,而這些石油是從世界上不穩定地區進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美國人的才智和技術進步,打破對石油的過分依賴,改善我們的環境、擺脫石油經濟。”“我們的一個偉大目標是到2025年,替代75%的中東石油進口。”
經過5年準備,在2007年通過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向世界宣告了美國的自主與安全的能源戰略,并規定到2022年全美必須生產和使用1.08億噸生物燃料(其中包括1.05億噸燃料乙醇)。當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中美國生產玉米乙醇受到猛烈攻擊時,布什對媒體說:“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的農民種植能源,并不再從不穩定地區購買石油,這是我們的國家利益所在。”多么鮮明的態度和立場,“國家利益所在”!
奧巴馬上任僅兩三個月,就給農業部長下達總統令,要求農業部加大加快在生物燃料產業的投資和生產,在美國建立永久的生物燃料產業;2011年3月奧巴馬發布《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藍圖》。訓令中將通過發展生物燃料以減少進口石油放在第一位,并宣稱“美國不能把長久繁榮與安全建立在將會枯竭的能源基礎上”,發誓要生產更多的本土生物燃油和提高燃油效率,在10年內使美國的石油進口規模(指每天1100萬桶)減少三分之一。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能源展望2010》描繪了2035年前美國能源發展的輪廓,提出2035年,即再過25年美國的石油消費量仍可維持在2008年水平,因為石油需求的增長部分可全部由生物燃料替代,屆時燃料乙醇消費量將占石油消費量的17%,美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將下降到45%以下。該報告還指出,未來的汽車中,以生物燃料和汽油為動力的靈活燃料汽車(FFVs)將占到40.9%,電動汽車占5.35%。
如果我們查閱近10年美國能源戰略與政策方面的資料和文章,出現頻率最多的用詞是“自主”、“安全”、“替代”、“生物燃料”以及“降低石油進口依存度”。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美國石油進口依存度終于由75%下降到47%,主要靠的是年產4000萬噸燃料乙醇,初步完成了由石油“立足國外”到“基于本土”的能源戰略轉變。美國能源部最近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6年里能源自給率逐漸提高,2011年前10個月達到81%。這是美國積百年之經驗和對當今形勢的高瞻遠矚,是一個成熟國家的表現。
2007年歐盟通過立法提出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要占到20%,其中交通部門燃料消費中生物質能源要占到10%的目標;瑞典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份額由1970年的77%下降到2008年的32%,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公交車已全部使用生物乙醇和生物天然氣。2004年印度開始石油/農業領域的“無聲革命”,制訂了從2011年開始全國運輸燃料中必須添加10%乙醇的法令,違者將被起訴。日本經內閣會議審議通過的《日本生物質綜合戰略》提出由“石化日本”向“生物質日本”的戰略轉變,并制定了擺脫石油依賴的時間表。
無論從資源枯竭、爭奪激烈、代價高昂、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可以持續等任何方面考慮,從“立足國外”到“基于本土”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戰略的轉變都是大勢所趨。中國的能源問題比他們嚴重得多,對國家能源自主與安全的要求也迫切得多,我們何時才提“自主與安全”的國家能源戰略呢?
“自主與安全”和“基于本土”是一種態度和指導思想,不是“不進口”,“不走出去”。也不要因為我們四處弄油買氣而不好意思提“自主與安全”,正是因為我們資源匱乏和“四面出擊”,才更要提“自主與安全”與“基于本土”。美國十多年前提出能源自主與安全戰略時的石油進口依存度是75%,2010年不是還進口了5.85億噸石油,占世界總量的21.8%嗎?
與中國有諸多共同之處的巴西卻創造了一個生物燃料與農村經濟互促雙贏的局面,成為國家第一支柱產業的經濟奇跡。
石油消費國俱樂部里的那些“老生”除了給“新生”處處“使絆”和明爭暗斗外,十多年前就已另辟蹊徑地準備“立足本土”了。
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的美國,其為石油“立足國外”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經過多年準備,1999年克林頓發布了以石油替代為目標的《開發和推進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能源》總統令;2005年布什在其簽署的《國家能源政策法》中專設了“乙醇訓令”,要求燃料制造商到2012年在汽油中必須加入2250萬噸生物乙醇,以每年減少20億桶原油進口。布什在2006年國情咨文演講中曾有段名言:“美國在使用石油上像吸毒一樣‘上癮’,而這些石油是從世界上不穩定地區進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美國人的才智和技術進步,打破對石油的過分依賴,改善我們的環境、擺脫石油經濟。”“我們的一個偉大目標是到2025年,替代75%的中東石油進口。”
經過5年準備,在2007年通過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向世界宣告了美國的自主與安全的能源戰略,并規定到2022年全美必須生產和使用1.08億噸生物燃料(其中包括1.05億噸燃料乙醇)。當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中美國生產玉米乙醇受到猛烈攻擊時,布什對媒體說:“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的農民種植能源,并不再從不穩定地區購買石油,這是我們的國家利益所在。”多么鮮明的態度和立場,“國家利益所在”!
奧巴馬上任僅兩三個月,就給農業部長下達總統令,要求農業部加大加快在生物燃料產業的投資和生產,在美國建立永久的生物燃料產業;2011年3月奧巴馬發布《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藍圖》。訓令中將通過發展生物燃料以減少進口石油放在第一位,并宣稱“美國不能把長久繁榮與安全建立在將會枯竭的能源基礎上”,發誓要生產更多的本土生物燃油和提高燃油效率,在10年內使美國的石油進口規模(指每天1100萬桶)減少三分之一。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能源展望2010》描繪了2035年前美國能源發展的輪廓,提出2035年,即再過25年美國的石油消費量仍可維持在2008年水平,因為石油需求的增長部分可全部由生物燃料替代,屆時燃料乙醇消費量將占石油消費量的17%,美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將下降到45%以下。該報告還指出,未來的汽車中,以生物燃料和汽油為動力的靈活燃料汽車(FFVs)將占到40.9%,電動汽車占5.35%。
如果我們查閱近10年美國能源戰略與政策方面的資料和文章,出現頻率最多的用詞是“自主”、“安全”、“替代”、“生物燃料”以及“降低石油進口依存度”。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美國石油進口依存度終于由75%下降到47%,主要靠的是年產4000萬噸燃料乙醇,初步完成了由石油“立足國外”到“基于本土”的能源戰略轉變。美國能源部最近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6年里能源自給率逐漸提高,2011年前10個月達到81%。這是美國積百年之經驗和對當今形勢的高瞻遠矚,是一個成熟國家的表現。
2007年歐盟通過立法提出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要占到20%,其中交通部門燃料消費中生物質能源要占到10%的目標;瑞典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份額由1970年的77%下降到2008年的32%,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公交車已全部使用生物乙醇和生物天然氣。2004年印度開始石油/農業領域的“無聲革命”,制訂了從2011年開始全國運輸燃料中必須添加10%乙醇的法令,違者將被起訴。日本經內閣會議審議通過的《日本生物質綜合戰略》提出由“石化日本”向“生物質日本”的戰略轉變,并制定了擺脫石油依賴的時間表。
無論從資源枯竭、爭奪激烈、代價高昂、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可以持續等任何方面考慮,從“立足國外”到“基于本土”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戰略的轉變都是大勢所趨。中國的能源問題比他們嚴重得多,對國家能源自主與安全的要求也迫切得多,我們何時才提“自主與安全”的國家能源戰略呢?
“自主與安全”和“基于本土”是一種態度和指導思想,不是“不進口”,“不走出去”。也不要因為我們四處弄油買氣而不好意思提“自主與安全”,正是因為我們資源匱乏和“四面出擊”,才更要提“自主與安全”與“基于本土”。美國十多年前提出能源自主與安全戰略時的石油進口依存度是75%,2010年不是還進口了5.85億噸石油,占世界總量的21.8%嗎?
與中國有諸多共同之處的巴西卻創造了一個生物燃料與農村經濟互促雙贏的局面,成為國家第一支柱產業的經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