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成本高”的說法即將變成老黃歷。因為隨著從需求者角度出發的新光伏發電業務的崛起,安裝成本正在銳減。
如果這個趨勢穩定下來,光伏發電將不再需要補貼。雖說日本將于2012年7月實施可再生能源的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但在未來,收購價格將無需維持在高水平。
驚人的便宜
包括施工費在內,在2010年,家用光伏發電的實際安裝成本超過60萬日元/kW。如果以利率3%、折舊期20年為前提,換算出的發電成本為40日元/kWh以上。與家庭電費的24日元相比,目前還非常昂貴。
發電成本之所以高,原因之一是此前光伏發電的業務形態是由電池板企業主導的封閉系統,銷售方法等方面缺乏效率。要想克服成本問題,就需要構建需方利益最大化的新業務模式
就這一點而言,由企業分離出的系統集成商(SI)主導的業務模式值得期待。這種模式不拘泥以前的商業習慣,包括使用海外廠商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內,機械材料是在全球優中選優。向用戶銷售的方法也大幅簡化。由此可見通過全球采購戰略有望打破舊常識實現低成本化。
最近,日本藤原木材公司(千葉縣鐮谷市)與盈泰日本公司(同上)合作成立的千葉縣經銷商組織推出了29萬日元/kW(4kW型)的家用光伏系統。就筆者所知,這已經是最低的價格。換算成發電成本僅為19日元/kWh,實在低的驚人。
光伏發電以前一直以等同于電力公司電費(市電同價)的24日元為目標,而現在竟然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比24日元還要低30%的發電成本。雖說銷售業績還不算多,但聽說該組織為了在今后快速增加銷售,正在對體制進行完善。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實現這一低價格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使用了外國生產的電池板,但施工標準化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效果也不容忽視。不同于在廣闊土地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百萬瓦級太陽能,住宅用系統需要根據房頂的形狀、強度、日照條件等因素進行施工。通過盡可能使這一過程標準化、培訓施工者等方式,成功減少了施工成本30~50%左右。
關于太陽能電池板,非常遺憾,截至目前,日本企業的價格競爭力還談不上高。在奮戰在歐洲市場上的中國企業、韓國企業之外,最近印度企業也在全力開拓日本市場。迎戰的日本企業過去一直處在以國內市場為中心的溫室之中,在價格上還無法與海外企業抗衡。
雖然我們期待日本企業奮起反擊,但太陽能電池板是國際化商品,不看企業的國籍,使用最佳產品的態度非常重要。雖說是“日本制”,今后代工生產(OEM)的外國產品和海外工廠產品也會增加。既然日本是技術立國、貿易立國,那么,競爭力強大的產業不斷出口,薄弱產業備受呵護的格局就得不到世界的理解。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話說回來,安裝29萬日元/kW電池板的經濟效益如何?
按照日本獨戶住宅的平均水平,安裝3.3kW時,總費用為96萬日元。該規模的年發電量約為3500kWh。其中40%為自家消費,這一部分視為節約了電力公司的電費,即24日元,其余60%則作為剩余部分,以42日元的價格向電力公司出售,二者相加,一年總共可以得到12萬日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只需8年即可收回投資。假設固定收購期為10年的話,其間會有20萬日元以上的“盈利”。
如果能夠以這個價格廣泛普及,光伏發電就不再需要補貼。即使大幅調低FIT的收購價格,也能夠進行普及。即使收購價格降低到市電同價的24日元,收回投資也只需要12年。雖說補貼和高價收購制度必然能夠加快普及,但補貼會造成納稅者的負擔,高價收購則會導致電費漲價。對于全面普及而言,盡早“經濟獨立”不管怎么說都是重要條件。
千葉縣的案例雖然十分突出,但除此之外,安裝成本低于40萬日元/kW(發電成本27日元/kWh)的案例也在陸續出現,光伏發電的經濟獨立可以說近在眼前。
不過,收購制度即便是在獨立后也有其必要性。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在晴天的白天過剩,在夜晚和天氣差時短缺。因此,與電力公司之間的電力買賣暫時還無可避免。就算收購價格便宜,也有必要切實保障收購。
彌補光伏發電弱點的蓄電池
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隨著充電用電池的普及,情況會發生變化。
如果電池普及到家庭,剩余發電部分就無需向電力公司出售。夜晚和雨天時只需使用儲存的電力即可。從而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自產自消。只有在梅雨等日照持續不足的時候需要依靠電力公司。
其實,對于光伏發電的全面普及,家用電池必不可少。因為今后隨著光伏發電量增加,導致系統不穩定的電力逆流就會成為問題。
用于調整光伏發電的電池的需求尚不明顯。但3.11大地震過后,用作緊急電源的家用電池陸續上市。這恐怕會推動未來光伏發電的大量普及。“電力無法儲存”的舊有常識也在逐漸成為過去式。
但在思考大量普及時,支撐普及的電池會成為光伏發電的新成本因素。
有看法認為,在估算核電成本時,應該加入抽蓄發電成本。理由是核電站與抽蓄發電大多是配套建設。核電站在電力需求小的夜晚也無法停運。抽蓄發電就是利用剩余電力把水從下池抽至上池,作為勢能儲存,在白天需求達到高峰時從上池向下池放水進行發電的方式。
與在核電成本中加入抽蓄發電成本的道理一樣,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需要加上電池的費用。如果利用白天發電的剩余電力,事先給容量約為4kWh的電池充電,電量就足夠夜晚使用。問題是現在的電池成本還比較高,容量4kWh高達80萬日元~160萬日元。如果加上電池費80萬日元,在千葉縣實現的19日元/kWh成本一下子就會跳到大約35日元/kWh。
要想普及光伏發電,今后恐怕還要考慮向附設的電池提供補貼,或是以包括電池費用在內的成本為基礎設定收購價格。
即便如此,從長期來看也無需擔心成本負擔的問題。在電池必要性提高10年后,價格估計會降到現在的10分之1左右。到那時,即使加上電池,預計光伏發電的總安裝成本也將跌破30萬日元/kW,發電成本也能夠降低到20日元/kWh左右。
就算等不及電池價格下跌,也有實際“免費”裝備家用電池的方法。那就是把電動汽車(EV)配備的電池轉為家用。三菱汽車“i-MiEV”的電池容量為16kWh,日產汽車“LEAF”更是高達24kWh。可以儲存普通家庭1.5~2天消耗的電量。
掌握關鍵的EV電池
讓EV配備的電池能夠家用的創意早在2009年“i-MiEV”上市之前就已經出現,實現卻拖后了。
但3.11大地震過后,由于日本發生全國性電力短缺,能夠讓事務所和家庭使用EV驅動電池的系統成了開發熱點。包括結合車載或外置的逆變器在內。多家改造EV企業趕在各大汽車廠商之前著手進行開發,目前已經有多款系統問世。
三菱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也在開發相同的技術,預計2012年上半年可以投入實用。這樣一來,只需購買EV,就可以無需追加成本,同時獲得高性能、大容量的家用電池。
三菱還在與夏普公司合作開發更加高級、支持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的系統。三菱在開發利用“i-MiEV”的電池供應100V電力的系統,夏普則在開發使EV電池與光伏發電聯動的“智能功率調節器”。
如果光伏發電與EV的合作進入大多數家庭,擴大到整個地區,就能夠建立起智能電網的基礎。
還有一種構想是在今后收集廢舊的EV電池,在地區的蓄電設備中二次利用,協助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建設和電力協調。EV企業認為,使用了10年的電池的劣化率大致為20%左右。完全可供定置用途使用。
這一次本文介紹了連同施工費在內,1kW只需要29萬日元(發電成本為19日元/kWh)的低成本光伏系統,但在此之外,超越常識的低價格系統還在陸續問世。
“光伏發電成本高”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此次實現低成本的背后還存在著全球性電池板供應過剩、史無前例的日元升值等因素,今后或許會有暫時性的反彈。但低成本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在大家還在討論反核電、減核電之時,光伏發電已經朝著日本電力主角的寶座發起了沖刺。(《日經商務周刊》特約撰稿人:村澤義久)
如果這個趨勢穩定下來,光伏發電將不再需要補貼。雖說日本將于2012年7月實施可再生能源的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但在未來,收購價格將無需維持在高水平。
驚人的便宜
包括施工費在內,在2010年,家用光伏發電的實際安裝成本超過60萬日元/kW。如果以利率3%、折舊期20年為前提,換算出的發電成本為40日元/kWh以上。與家庭電費的24日元相比,目前還非常昂貴。
發電成本之所以高,原因之一是此前光伏發電的業務形態是由電池板企業主導的封閉系統,銷售方法等方面缺乏效率。要想克服成本問題,就需要構建需方利益最大化的新業務模式
就這一點而言,由企業分離出的系統集成商(SI)主導的業務模式值得期待。這種模式不拘泥以前的商業習慣,包括使用海外廠商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內,機械材料是在全球優中選優。向用戶銷售的方法也大幅簡化。由此可見通過全球采購戰略有望打破舊常識實現低成本化。
最近,日本藤原木材公司(千葉縣鐮谷市)與盈泰日本公司(同上)合作成立的千葉縣經銷商組織推出了29萬日元/kW(4kW型)的家用光伏系統。就筆者所知,這已經是最低的價格。換算成發電成本僅為19日元/kWh,實在低的驚人。
光伏發電以前一直以等同于電力公司電費(市電同價)的24日元為目標,而現在竟然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比24日元還要低30%的發電成本。雖說銷售業績還不算多,但聽說該組織為了在今后快速增加銷售,正在對體制進行完善。
通過刷新業務流程降低價格 |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實現這一低價格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使用了外國生產的電池板,但施工標準化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效果也不容忽視。不同于在廣闊土地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百萬瓦級太陽能,住宅用系統需要根據房頂的形狀、強度、日照條件等因素進行施工。通過盡可能使這一過程標準化、培訓施工者等方式,成功減少了施工成本30~50%左右。
成本削減情況 |
關于太陽能電池板,非常遺憾,截至目前,日本企業的價格競爭力還談不上高。在奮戰在歐洲市場上的中國企業、韓國企業之外,最近印度企業也在全力開拓日本市場。迎戰的日本企業過去一直處在以國內市場為中心的溫室之中,在價格上還無法與海外企業抗衡。
雖然我們期待日本企業奮起反擊,但太陽能電池板是國際化商品,不看企業的國籍,使用最佳產品的態度非常重要。雖說是“日本制”,今后代工生產(OEM)的外國產品和海外工廠產品也會增加。既然日本是技術立國、貿易立國,那么,競爭力強大的產業不斷出口,薄弱產業備受呵護的格局就得不到世界的理解。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話說回來,安裝29萬日元/kW電池板的經濟效益如何?
按照日本獨戶住宅的平均水平,安裝3.3kW時,總費用為96萬日元。該規模的年發電量約為3500kWh。其中40%為自家消費,這一部分視為節約了電力公司的電費,即24日元,其余60%則作為剩余部分,以42日元的價格向電力公司出售,二者相加,一年總共可以得到12萬日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只需8年即可收回投資。假設固定收購期為10年的話,其間會有20萬日元以上的“盈利”。
如果能夠以這個價格廣泛普及,光伏發電就不再需要補貼。即使大幅調低FIT的收購價格,也能夠進行普及。即使收購價格降低到市電同價的24日元,收回投資也只需要12年。雖說補貼和高價收購制度必然能夠加快普及,但補貼會造成納稅者的負擔,高價收購則會導致電費漲價。對于全面普及而言,盡早“經濟獨立”不管怎么說都是重要條件。
千葉縣的案例雖然十分突出,但除此之外,安裝成本低于40萬日元/kW(發電成本27日元/kWh)的案例也在陸續出現,光伏發電的經濟獨立可以說近在眼前。
不過,收購制度即便是在獨立后也有其必要性。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在晴天的白天過剩,在夜晚和天氣差時短缺。因此,與電力公司之間的電力買賣暫時還無可避免。就算收購價格便宜,也有必要切實保障收購。
住宅用光伏發電的設備價格動向 |
彌補光伏發電弱點的蓄電池
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隨著充電用電池的普及,情況會發生變化。
如果電池普及到家庭,剩余發電部分就無需向電力公司出售。夜晚和雨天時只需使用儲存的電力即可。從而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自產自消。只有在梅雨等日照持續不足的時候需要依靠電力公司。
其實,對于光伏發電的全面普及,家用電池必不可少。因為今后隨著光伏發電量增加,導致系統不穩定的電力逆流就會成為問題。
用于調整光伏發電的電池的需求尚不明顯。但3.11大地震過后,用作緊急電源的家用電池陸續上市。這恐怕會推動未來光伏發電的大量普及。“電力無法儲存”的舊有常識也在逐漸成為過去式。
但在思考大量普及時,支撐普及的電池會成為光伏發電的新成本因素。
有看法認為,在估算核電成本時,應該加入抽蓄發電成本。理由是核電站與抽蓄發電大多是配套建設。核電站在電力需求小的夜晚也無法停運。抽蓄發電就是利用剩余電力把水從下池抽至上池,作為勢能儲存,在白天需求達到高峰時從上池向下池放水進行發電的方式。
與在核電成本中加入抽蓄發電成本的道理一樣,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需要加上電池的費用。如果利用白天發電的剩余電力,事先給容量約為4kWh的電池充電,電量就足夠夜晚使用。問題是現在的電池成本還比較高,容量4kWh高達80萬日元~160萬日元。如果加上電池費80萬日元,在千葉縣實現的19日元/kWh成本一下子就會跳到大約35日元/kWh。
要想普及光伏發電,今后恐怕還要考慮向附設的電池提供補貼,或是以包括電池費用在內的成本為基礎設定收購價格。
即便如此,從長期來看也無需擔心成本負擔的問題。在電池必要性提高10年后,價格估計會降到現在的10分之1左右。到那時,即使加上電池,預計光伏發電的總安裝成本也將跌破30萬日元/kW,發電成本也能夠降低到20日元/kWh左右。
就算等不及電池價格下跌,也有實際“免費”裝備家用電池的方法。那就是把電動汽車(EV)配備的電池轉為家用。三菱汽車“i-MiEV”的電池容量為16kWh,日產汽車“LEAF”更是高達24kWh。可以儲存普通家庭1.5~2天消耗的電量。
掌握關鍵的EV電池
讓EV配備的電池能夠家用的創意早在2009年“i-MiEV”上市之前就已經出現,實現卻拖后了。
但3.11大地震過后,由于日本發生全國性電力短缺,能夠讓事務所和家庭使用EV驅動電池的系統成了開發熱點。包括結合車載或外置的逆變器在內。多家改造EV企業趕在各大汽車廠商之前著手進行開發,目前已經有多款系統問世。
把EV作為家用電源 |
三菱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也在開發相同的技術,預計2012年上半年可以投入實用。這樣一來,只需購買EV,就可以無需追加成本,同時獲得高性能、大容量的家用電池。
三菱還在與夏普公司合作開發更加高級、支持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的系統。三菱在開發利用“i-MiEV”的電池供應100V電力的系統,夏普則在開發使EV電池與光伏發電聯動的“智能功率調節器”。
如果光伏發電與EV的合作進入大多數家庭,擴大到整個地區,就能夠建立起智能電網的基礎。
還有一種構想是在今后收集廢舊的EV電池,在地區的蓄電設備中二次利用,協助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建設和電力協調。EV企業認為,使用了10年的電池的劣化率大致為20%左右。完全可供定置用途使用。
這一次本文介紹了連同施工費在內,1kW只需要29萬日元(發電成本為19日元/kWh)的低成本光伏系統,但在此之外,超越常識的低價格系統還在陸續問世。
“光伏發電成本高”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此次實現低成本的背后還存在著全球性電池板供應過剩、史無前例的日元升值等因素,今后或許會有暫時性的反彈。但低成本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在大家還在討論反核電、減核電之時,光伏發電已經朝著日本電力主角的寶座發起了沖刺。(《日經商務周刊》特約撰稿人:村澤義久)
使用光伏發電和EV的智能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