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世界級新能源項目——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在張北投產。工程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可有效破解新能源開發的關鍵技術難題,創下國內外多項紀錄,標志著我國新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國家科技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省能源局有關負責人, 張家口市委書記許寧,市長王曉東,市委常委、秘書長王江,副市長宋文玲,市政府秘書長郭英出席投產儀式。
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是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及國家電網公司聯合推出的“金太陽工程”首個重點項目,是國網公司建設“堅強智能電網”首批重點工程中唯一的電源項目。工程規劃建設50萬千瓦風電廠、10萬千瓦光伏發電站和11萬千瓦儲能電站,總投資近120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完成風電10萬千瓦、光伏發電4萬千瓦、儲能2萬千瓦建設任務,配套風光儲輸聯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投資約33億元。
工程采用世界首創的建設思路和技術路線,建成國內首個智能源網友好型風電廠、國內容量最大的功率調節型光伏電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類型化學儲能電站,在全世界首創了新能源發電的風光儲輸聯合運行模式。工程自主研發聯合發電智能全景優化控制系統,通過風光互補、儲能調節、智能調度,實現了新能源發電的穩定、可控,解決了風能、太陽能受氣候影響大,隨機性強、波動大、有間歇,難以提供連續穩定的電能輸出等難題,為我國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友好接入電網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今年5月工程展開全面會戰,8月18日智能變電站實現帶電運行,8月28日首批風機、光伏設備并網發電,10月28日首批儲能電池并網,10月30日順利進入全面系統聯調。工程建設中,656名科研人員,5家科研院所及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11所重點高校參與科技攻關,實現風光儲互補機制及系統集成、全景監測與協調控制等五大技術突破,完成風光儲聯合發電智能全景優化控制、儲能電站監控等10項自主設備研發,創造了聯合發電預測算法、聯合發電系統模型等20項以上技術創新。工程獲得多項知識產權,目前已申報并取得8項專利,相關部門起草完成涉及風電廠、光伏電站、儲能電站、智能變電站、聯合發電監控系統的調試規范等標準規范16項。
國家科技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省能源局有關負責人, 張家口市委書記許寧,市長王曉東,市委常委、秘書長王江,副市長宋文玲,市政府秘書長郭英出席投產儀式。
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是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及國家電網公司聯合推出的“金太陽工程”首個重點項目,是國網公司建設“堅強智能電網”首批重點工程中唯一的電源項目。工程規劃建設50萬千瓦風電廠、10萬千瓦光伏發電站和11萬千瓦儲能電站,總投資近120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完成風電10萬千瓦、光伏發電4萬千瓦、儲能2萬千瓦建設任務,配套風光儲輸聯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投資約33億元。
工程采用世界首創的建設思路和技術路線,建成國內首個智能源網友好型風電廠、國內容量最大的功率調節型光伏電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類型化學儲能電站,在全世界首創了新能源發電的風光儲輸聯合運行模式。工程自主研發聯合發電智能全景優化控制系統,通過風光互補、儲能調節、智能調度,實現了新能源發電的穩定、可控,解決了風能、太陽能受氣候影響大,隨機性強、波動大、有間歇,難以提供連續穩定的電能輸出等難題,為我國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友好接入電網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今年5月工程展開全面會戰,8月18日智能變電站實現帶電運行,8月28日首批風機、光伏設備并網發電,10月28日首批儲能電池并網,10月30日順利進入全面系統聯調。工程建設中,656名科研人員,5家科研院所及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11所重點高校參與科技攻關,實現風光儲互補機制及系統集成、全景監測與協調控制等五大技術突破,完成風光儲聯合發電智能全景優化控制、儲能電站監控等10項自主設備研發,創造了聯合發電預測算法、聯合發電系統模型等20項以上技術創新。工程獲得多項知識產權,目前已申報并取得8項專利,相關部門起草完成涉及風電廠、光伏電站、儲能電站、智能變電站、聯合發電監控系統的調試規范等標準規范1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