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來自iSuppli由于全球對于太陽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步升高,引發了制造光電電池的原料多晶硅短缺。這使得全球的光電電池供應商重新調整他們的產業結構以及尋找新的替代性原料。
預期全球光電電池的利潤將從 2007年的96億美元成長到2012年的到 221億美元。
等到2020年時,每年將會有效能達到50000 MWp(百萬瓦) 的光電電池將被安裝。這個數字比2007年的2538 MWp成長的20倍之多。 MWp是一個用來計算光電電池效能的單位。
然而,市場的成長是一定會經過一段陣痛期的,尤其是當原料短缺會影響到供給時。
全球光電電池產業的產能是遠遠超過現在所供應的數量。但由于多晶硅的產量不足因此無法將光電產業的產能完全發揮。
iSuppli 研究光電電池和微機電動作感測系統的 Wicht博士提到,多晶硅的產量不足會導致價格的上漲。這使得要增加光電電池產量的廠商要取得低價的硅會變得十分的困難。
Wicht 還說,制造光電電池的廠商必須要先支付 1 成到 2成的定價給多晶硅的供應商來確保原料的正常供應。這也使得光電電池產業的成本控管變得相當的重要。
由于原料的短缺以及成本的成長逼使光電產業采用垂直整合的生產方式。光電電池產業嘗試將多晶硅的生產也納入他們的控制中。
化學公司Degussa AG以及光電電池廠商solarWorld AG 合資以制造生產太陽能芯片所需的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外,太陽能芯片的制造廠商Q-Cells AG也和跟許多公司合作來確保多晶硅的原料來源。
而硅的短缺也使得薄膜 (thin-film)技術大幅的進步,因為薄膜技術可以作為光電電池的原料。
由于薄膜技術可以廣泛的運用在光電電池的生產上,并取代原先的硅芯片的功能。也因為這樣,許多硅芯片的廠商除了在本業上繼續精進,也開始投資開發新的薄膜技術。
這會造成到2007年時,薄膜技術的利潤會占據光電電池市場的 2成。而在2005年時,薄膜技術的利潤只占了5%。總計2007年到2010年間薄膜技術利潤的成長幅度會達到 7成。
由于多晶硅的價格持續飆高,太陽能公司打算節省光電電池系統的開銷。像是 Q-Cells這家公司就決定在 2007到2010年間節省開銷達到 5成。
研究公司并指出,整個光電電池系統的供應鏈都需要節省開銷,包括多晶硅、晶圓、芯片、模組、以及完整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