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凡:現在是初冬時節,隨著冬天的到來有一些產業也進入到了冬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網上團購,還有房地產,但還有一個行業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而它進入到冬天已經是公認的事實,這就是太陽能光伏產業。像無錫、尚德、賽維LDK這樣行業的龍頭企業,近期也傳出了破產的傳聞。
《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
這個行業曾經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產業,在很多人還不明所以的情況下,這個產業在中國快速的發展起來,現在又在大家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又進入到了一個泡沫的破滅期。這個產業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它是三頭在外的產業,技術是來自于國外,設備也是來自于國外,最重要的是市場也是在國外。95%的光伏產品都是用于出口的,所以對中國的產業版圖來說,這是一塊跟周圍不太搭界的產業。
在市場需求尚未成熟和穩定的情況下,誘人的產業前景引來了充足的資本,構筑起了一個讓這個產業提前萌芽、提前發育的溫室,再加上各方面的助力,比如說政府層面還有資本層面,大量的泡沫就出現了,也可以說一種早產型的繁榮出現了。
然而被資本產業政策屏蔽在外的產業氣候一直籠罩著這個稚嫩的產業,在這個溫室外面溫度一直是很低的,只不過是這個行業的人不容易意識到而已。尤其是作為國際金融危機一直延伸的歐美債務危機,讓資本和政策的屏障突然瓦解了,比如說主要的買家德國政府、意大利政府,他們不再能為這個產業買單的時候,這個產業一下子就失去了支撐。光伏產業目前的狀況被形容為遭遇寒冬,其實這是一個過早發育的產業回歸到了它的基本面,以前我們看到的繁榮是一種人為造成的冬天里的春天,而現在回歸到了冬天而已。
差不多每一個產業都是由一些勇敢的、急切的先行者發起的,沒有他們,這些產業的發展會滯后很多。對于一個國家和一個區域來說,先行者尤其可貴,因為沒有他們搶占先機的話,整個國家或者區域都很可能去喪失這個產業機會,但不幸的是相當一部分先行者企業都會在產業的春天來臨之前死在路上。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是一種必要的浪費,但是對于謀求先發優勢的先行者企業來說,他們并沒有必死的理由。他們之所以很多都死在路上,是因為他們對新興的產業的氣候特性缺乏認知,無視新興產業的巨大的風險,令人遺憾的將先發優勢變成了先發劣勢。
技術密集型的新興產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說它是以加速度發展的,越是到后面發展越快,這就意味著你出發的時間雖然比別人早,但是別人趕上你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以光伏產業為例,先行企業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的生產設備在幾年以后價格大幅度的下降,一些技術難題在幾年以前的的確確是難題,但是幾年以后就不再是難題。
先發企業從一開始就必須以高昂的成本來培育教育這個市場,但是后發企業等這個市場相對的起來以后,他就可能會免費享用這個被先發企業培育起來的市場,所以先發企業如果不加節制的動用企業資源以謀求這種先發優勢,就有可能為整個行業提供種種的共享資源,為后發企業免費的去排除那些雷區之后,反而讓自己奄奄一息甚至是猝然而亡。
所以有時候在行業的前景鼓舞下的那種狂飆突進,很可能是一場望山跑死馬的游戲,看著很近,其實很遠。我們如果低估了現狀和愿景之間的距離,有時候會帶來滅頂之災。真正能夠活的長久,最后能夠贏得未來的企業,他們不會去謀求那些無味的第一而耗盡資源,他們是以盡可能低的能量消耗來打造核心能力,并敏銳的感知行業悄悄發生的變化,他們以那種內斂性的、內生性的擴張方式與自己競爭,而不是意味的以消滅眼前的對手為目標而盲目的競爭。只有這樣才可能活下來,而不是當冬天來臨的時候被永久的埋在冬天里。
《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
這個行業曾經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產業,在很多人還不明所以的情況下,這個產業在中國快速的發展起來,現在又在大家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又進入到了一個泡沫的破滅期。這個產業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它是三頭在外的產業,技術是來自于國外,設備也是來自于國外,最重要的是市場也是在國外。95%的光伏產品都是用于出口的,所以對中國的產業版圖來說,這是一塊跟周圍不太搭界的產業。
在市場需求尚未成熟和穩定的情況下,誘人的產業前景引來了充足的資本,構筑起了一個讓這個產業提前萌芽、提前發育的溫室,再加上各方面的助力,比如說政府層面還有資本層面,大量的泡沫就出現了,也可以說一種早產型的繁榮出現了。
然而被資本產業政策屏蔽在外的產業氣候一直籠罩著這個稚嫩的產業,在這個溫室外面溫度一直是很低的,只不過是這個行業的人不容易意識到而已。尤其是作為國際金融危機一直延伸的歐美債務危機,讓資本和政策的屏障突然瓦解了,比如說主要的買家德國政府、意大利政府,他們不再能為這個產業買單的時候,這個產業一下子就失去了支撐。光伏產業目前的狀況被形容為遭遇寒冬,其實這是一個過早發育的產業回歸到了它的基本面,以前我們看到的繁榮是一種人為造成的冬天里的春天,而現在回歸到了冬天而已。
差不多每一個產業都是由一些勇敢的、急切的先行者發起的,沒有他們,這些產業的發展會滯后很多。對于一個國家和一個區域來說,先行者尤其可貴,因為沒有他們搶占先機的話,整個國家或者區域都很可能去喪失這個產業機會,但不幸的是相當一部分先行者企業都會在產業的春天來臨之前死在路上。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是一種必要的浪費,但是對于謀求先發優勢的先行者企業來說,他們并沒有必死的理由。他們之所以很多都死在路上,是因為他們對新興的產業的氣候特性缺乏認知,無視新興產業的巨大的風險,令人遺憾的將先發優勢變成了先發劣勢。
技術密集型的新興產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說它是以加速度發展的,越是到后面發展越快,這就意味著你出發的時間雖然比別人早,但是別人趕上你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以光伏產業為例,先行企業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的生產設備在幾年以后價格大幅度的下降,一些技術難題在幾年以前的的確確是難題,但是幾年以后就不再是難題。
先發企業從一開始就必須以高昂的成本來培育教育這個市場,但是后發企業等這個市場相對的起來以后,他就可能會免費享用這個被先發企業培育起來的市場,所以先發企業如果不加節制的動用企業資源以謀求這種先發優勢,就有可能為整個行業提供種種的共享資源,為后發企業免費的去排除那些雷區之后,反而讓自己奄奄一息甚至是猝然而亡。
所以有時候在行業的前景鼓舞下的那種狂飆突進,很可能是一場望山跑死馬的游戲,看著很近,其實很遠。我們如果低估了現狀和愿景之間的距離,有時候會帶來滅頂之災。真正能夠活的長久,最后能夠贏得未來的企業,他們不會去謀求那些無味的第一而耗盡資源,他們是以盡可能低的能量消耗來打造核心能力,并敏銳的感知行業悄悄發生的變化,他們以那種內斂性的、內生性的擴張方式與自己競爭,而不是意味的以消滅眼前的對手為目標而盲目的競爭。只有這樣才可能活下來,而不是當冬天來臨的時候被永久的埋在冬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