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我國光伏企業提起“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之后,正陷入“集體虧損”的光伏企業們決定聯手抗訴。
11月29日,由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牽頭,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應訴企業集結北京,做出聯合回應。
一場自救行動已經展開。
被擴大的調查范圍
以SolarWorld公司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于10月19日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對源自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雙反”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已分別于10月19日和11月8日予以立案。
然而,就在ITC舉行初裁聽證會的前一天(11月7日),申訴企業突然提出申請,要求擴大調查范圍。從原先僅限于從中國進口的晶硅電池延伸到包括在中國組裝的含晶硅電池的組件和面板(無論晶硅電池來自中國或第三國),以及第三國使用中國產晶硅電池生產的組件和面板。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美國從中國進口光伏組件產品由2009年4.3億美元提升至2010年的14億美元。
中國應訴企業代理律師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表示,從歷史看,ITC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形不足10%。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能在初裁之后即面臨高額反傾銷稅。這對于走入行業低谷的光伏企業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這種突然擴大調查范圍的做法非常罕見。”李磊說,中國企業已經在11月28日提交了調查范圍問題的反對意見。“我們正在測算調查范圍擴大之后的涉案金額。企業要完成整個抗訴過程,大企業的抗訴成本或在百萬元以上。”
天合光能總裁高紀凡表示,眼下晶硅光伏電池價格的持續下降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中國企業本身也是受害者。三季度多家企業報虧,構成虧損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價格下跌造成的庫存減記。以天合光能為例,第二季度贏利,第三季度虧損,虧損額達到3150萬美元。非現金庫存減記1910萬美元,以致當季毛利率由31.4%大幅收窄至10.8%。
“所以,并不是因為中國企業傾銷拉低了價格。”高紀凡說。
聯合抗訴
眼下,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協調下,中國14家主要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組成了聯合應訴團隊,實施聯合抗訴,在李磊看來,這將大大提高中國企業的應訴成效。
幾乎同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聯合向商務部申請立案,認為美國政府對其國內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造成了阻礙和限制,已構成貿易壁壘。眼下中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這次申請貿易壁壘調查并非專門針對美國的“雙反”調查,而是因為美國這種政策已經對公平競爭產生了長期的影響。
“從程序上,如果中方在‘雙反’初裁中被認定不構成產業損害,中國商務部也可以在申請方要求下中止調查。”李強說。
來自政府層面的博弈,顯然為“雙反”調查的結果增加了不確定性。
“從初裁到復審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這期間,中國企業可能被強制征收臨時性的反傾銷稅,所以明年3月份之前,光伏企業的經營壓力還是會比較大。”李強說。
巨虧求變
光伏企業抱團抗訴的態度,在呼吁公平貿易環境之外,更多傳遞的是對美國市場不容有失的決心。
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2010年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美國市場進口光伏及相關產品總計約37.5億美元。而雪球財經數據統計,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中,除了大全新能源和晶科新能源之外,幾乎全部報虧。
國金證券新能源及電力設備研究員張帥表示,歐債危機的前景不明,歐洲各國相繼削減太陽能補貼,這導致的消費市場不景氣還將持續,而去年各家企業的產能規模上升過快,因此,短期內企業的資金鏈會偏緊,繼續穩定出貨量很有必要。
一場企業“自救”戰役已經打響。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11月30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于12月7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5億元3年期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從而降低間接融資比例,改善公司融資結構。
就在11月22日,賽維LDK(NYSE:LDK)發布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凈銷售額為4.719億美元,虧損達1.14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賽維的凈利潤為9340萬美元。賽維太陽能在第三季度結束時僅持有2.626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6.056億美元短期已抵押銀行存款。
同樣在三季度陷入大幅度虧損的還有尚德電力。尚德電力(NYSE:STP)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8億美元,虧損則為1.164億美元,成為國內虧損最嚴重的光伏企業。由于業績不佳,尚德在近期屢次被傳將“破產”。
對此,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正榮對于如何走出困境沒有正面回應。但在其三季報中,卻顯示計提了1000萬美元人員遣散費。這或許意味著在難“開源”的局面下,裁員“節流”難以避免。
還有企業選擇暫時性停產。11月12日,新光硅業以技改之名停產半年,11月14日,大全新能源則公告稱12月份將多晶硅生產設施關閉兩周時間。根據浙江光伏中小企業聯盟的數據顯示,目前,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于半停產狀態,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環節,停工的企業甚至達到70%~80%。
就在9月底,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曾向記者透露,正在促成光伏企業之間的整合。但最新的進展是,主導企業昱輝陽光已經暫時終止了整合當地小型光伏企業的計劃,沒有利潤是主要原因。
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表示,預計2011年世界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25GW,中國占將近1GW。但2010年中國光伏組件產能預計2011年已經達到40GW,遠遠超過世界的需求量。在行業產能不增加的情況下,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消耗多余庫存,恢復到正常水平。
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濟波近日表示,面對當前整個光伏行業的寒冬,會將更多精力放在下游光伏電站市場投資領域。
這家新能源企業去年總體銷量180MW,90%的組件市場在德國,今年下降到50%,在美國地區大約有8%的銷量。公司計劃明年電站投資占公司總產量的25%~30%,其中國內和國外市場各占一半。
“我們更寄望國內市場的加快成熟。”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表示:“新的‘十二五’規劃已經把光伏裝機容量從現在的10GW提高到了15GW,這個信號表明國家對于光伏發電的前景仍持積極的態度。”
美國“雙反”進程
2011年10月19日
以美國SolarWorld公司為代表的7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向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關稅。在其申請書中提到的公司囊括中國大小組件生產企業75家。
2011年11月7日
美國申訴企業提出擴大原始調查范圍。
2011年11月8日
ITC舉行初裁聽證會。中國光伏企業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也參會討論。
2011年11月8日
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
2011年12月5日
ITC將做出初裁。裁定從中國的進口是否構成對美國國內產業損害。
2012年1月和2月
美國商務部可能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針對各個企業做出初裁。初裁之后,進口商清關時會被要求支付保證金或押金。
11月29日,由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牽頭,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應訴企業集結北京,做出聯合回應。
一場自救行動已經展開。
被擴大的調查范圍
以SolarWorld公司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于10月19日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對源自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雙反”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已分別于10月19日和11月8日予以立案。
然而,就在ITC舉行初裁聽證會的前一天(11月7日),申訴企業突然提出申請,要求擴大調查范圍。從原先僅限于從中國進口的晶硅電池延伸到包括在中國組裝的含晶硅電池的組件和面板(無論晶硅電池來自中國或第三國),以及第三國使用中國產晶硅電池生產的組件和面板。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美國從中國進口光伏組件產品由2009年4.3億美元提升至2010年的14億美元。
中國應訴企業代理律師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表示,從歷史看,ITC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形不足10%。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能在初裁之后即面臨高額反傾銷稅。這對于走入行業低谷的光伏企業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這種突然擴大調查范圍的做法非常罕見。”李磊說,中國企業已經在11月28日提交了調查范圍問題的反對意見。“我們正在測算調查范圍擴大之后的涉案金額。企業要完成整個抗訴過程,大企業的抗訴成本或在百萬元以上。”
天合光能總裁高紀凡表示,眼下晶硅光伏電池價格的持續下降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中國企業本身也是受害者。三季度多家企業報虧,構成虧損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價格下跌造成的庫存減記。以天合光能為例,第二季度贏利,第三季度虧損,虧損額達到3150萬美元。非現金庫存減記1910萬美元,以致當季毛利率由31.4%大幅收窄至10.8%。
“所以,并不是因為中國企業傾銷拉低了價格。”高紀凡說。
聯合抗訴
眼下,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協調下,中國14家主要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組成了聯合應訴團隊,實施聯合抗訴,在李磊看來,這將大大提高中國企業的應訴成效。
幾乎同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聯合向商務部申請立案,認為美國政府對其國內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造成了阻礙和限制,已構成貿易壁壘。眼下中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這次申請貿易壁壘調查并非專門針對美國的“雙反”調查,而是因為美國這種政策已經對公平競爭產生了長期的影響。
“從程序上,如果中方在‘雙反’初裁中被認定不構成產業損害,中國商務部也可以在申請方要求下中止調查。”李強說。
來自政府層面的博弈,顯然為“雙反”調查的結果增加了不確定性。
“從初裁到復審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這期間,中國企業可能被強制征收臨時性的反傾銷稅,所以明年3月份之前,光伏企業的經營壓力還是會比較大。”李強說。
巨虧求變
光伏企業抱團抗訴的態度,在呼吁公平貿易環境之外,更多傳遞的是對美國市場不容有失的決心。
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2010年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美國市場進口光伏及相關產品總計約37.5億美元。而雪球財經數據統計,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中,除了大全新能源和晶科新能源之外,幾乎全部報虧。
國金證券新能源及電力設備研究員張帥表示,歐債危機的前景不明,歐洲各國相繼削減太陽能補貼,這導致的消費市場不景氣還將持續,而去年各家企業的產能規模上升過快,因此,短期內企業的資金鏈會偏緊,繼續穩定出貨量很有必要。
一場企業“自救”戰役已經打響。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11月30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于12月7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5億元3年期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從而降低間接融資比例,改善公司融資結構。
就在11月22日,賽維LDK(NYSE:LDK)發布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凈銷售額為4.719億美元,虧損達1.14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賽維的凈利潤為9340萬美元。賽維太陽能在第三季度結束時僅持有2.626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6.056億美元短期已抵押銀行存款。
同樣在三季度陷入大幅度虧損的還有尚德電力。尚德電力(NYSE:STP)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8億美元,虧損則為1.164億美元,成為國內虧損最嚴重的光伏企業。由于業績不佳,尚德在近期屢次被傳將“破產”。
對此,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正榮對于如何走出困境沒有正面回應。但在其三季報中,卻顯示計提了1000萬美元人員遣散費。這或許意味著在難“開源”的局面下,裁員“節流”難以避免。
還有企業選擇暫時性停產。11月12日,新光硅業以技改之名停產半年,11月14日,大全新能源則公告稱12月份將多晶硅生產設施關閉兩周時間。根據浙江光伏中小企業聯盟的數據顯示,目前,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于半停產狀態,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環節,停工的企業甚至達到70%~80%。
就在9月底,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曾向記者透露,正在促成光伏企業之間的整合。但最新的進展是,主導企業昱輝陽光已經暫時終止了整合當地小型光伏企業的計劃,沒有利潤是主要原因。
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表示,預計2011年世界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25GW,中國占將近1GW。但2010年中國光伏組件產能預計2011年已經達到40GW,遠遠超過世界的需求量。在行業產能不增加的情況下,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消耗多余庫存,恢復到正常水平。
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濟波近日表示,面對當前整個光伏行業的寒冬,會將更多精力放在下游光伏電站市場投資領域。
這家新能源企業去年總體銷量180MW,90%的組件市場在德國,今年下降到50%,在美國地區大約有8%的銷量。公司計劃明年電站投資占公司總產量的25%~30%,其中國內和國外市場各占一半。
“我們更寄望國內市場的加快成熟。”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表示:“新的‘十二五’規劃已經把光伏裝機容量從現在的10GW提高到了15GW,這個信號表明國家對于光伏發電的前景仍持積極的態度。”
美國“雙反”進程
2011年10月19日
以美國SolarWorld公司為代表的7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向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關稅。在其申請書中提到的公司囊括中國大小組件生產企業75家。
2011年11月7日
美國申訴企業提出擴大原始調查范圍。
2011年11月8日
ITC舉行初裁聽證會。中國光伏企業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也參會討論。
2011年11月8日
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
2011年12月5日
ITC將做出初裁。裁定從中國的進口是否構成對美國國內產業損害。
2012年1月和2月
美國商務部可能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針對各個企業做出初裁。初裁之后,進口商清關時會被要求支付保證金或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