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作為太陽能產業發展所需的重要工業原料,各地紛紛宣稱要上馬多晶硅項目,據統計,目前大概已在建的項目就有13家左右,然而中國多晶硅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的技術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未徹底解決高能耗和環保問題,沒有相當的技術實力就涉足這一行業,會有一定風險。
多晶硅項目的無序上馬,實際上是嚴重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副產品回收方面需很高的工藝水平和技術風險,一旦管理不善,就會造成有毒氣體的泄露,發生爆炸,由于需要四氯化硅的企業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多晶硅企業的增長,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那么多的四氯化硅,企業將受到環保部門的嚴厲處罰。
面對目前多晶硅無序上馬的狀況,中科院院士王占國教授等在去年連云港召開的中科院技術論壇上,已向有關部門呼吁,希望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多晶硅產業。 新能源概念:紅火背后的危機 多晶硅這種東西,相信很多人都陌生,然而,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多晶硅卻成了股市上呼風喚雨的一個神話,像國內涉及多晶硅生產的上市公司南玻A、天威保變、川投能源、樂山電力等等,只要沾了多晶硅的邊,幾乎個個都烏鴉變鳳凰,出現過股價連翻上漲的行情。多晶硅真的是一個利潤豐厚的金礦嗎?在這個產業背后,究竟又潛伏著多少秘密?我們的記者對國內目前產能最大的多晶硅企業進行了調查。
記者來到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負責1000噸生產項目的總工程師嚴大洲。 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嚴大洲:“多晶硅還原出來的尾氣,我們是采用干法回收系統,把這個尾氣里面的四氯化硅、三氯氫硅、氯化氫和氫氣,一個一個組份分開,然后返回我們系統使用,這個尾氣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回收的。”
在工廠的一條明溝中,記者見到了像雪一樣的泡沫,這就是工廠最后排出的廢物,難道這會是劇毒的四氯化硅?
嚴大洲:“看著是非常雪白的,但是它是一種高純的二氧化硅,實際上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大家都很熟悉,海濱砂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那么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石灰石的一些渣,就是沒有燒透的這個石灰石跟它混合在一起中和完了以后,作為一個中性渣,最后用來填坑,用來鋪路都可以,沒有什么污染的。”
那么中硅公司每年近萬噸的四氯化硅如何處理呢?嚴大洲告訴記者,2007年,他們20%的四氯化硅都回收處理,剩下的80%銷售給了下游需要四氯化硅原料的化工廠,正在實施的工程要全部轉化為三氯氫硅和氣相二氧化硅,幾乎無外派廢棄物。記者在銷售部,見到了四氯化硅的銷售合同。
雖然中硅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閉環改良西門子技術,解決了1000噸以下多晶硅生產的環保問題,但作為中國多晶硅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中科院院士王占國教授,還是對國內大量上馬的多晶硅項目所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感到擔憂,因為這些項目現有的技術并不能完全解決副產物的回收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占國:“目前國際上絕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都采用閉環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這種技術基本上可滿足環保要求;但采用技術比較落后的非閉環的所謂改良西門子法的廠家生產多晶硅,不僅能耗高,而且必將造成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洛陽中硅公司和當地的環保部門告訴記者,洛陽中硅確實對多晶硅生產中產生的劇毒尾氣和副產品進行了回收;但另一方面專家又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技術還不具備根治污染的能力。然而國內投資多晶硅正在成為一股熱潮,各方利益都希望從多晶硅上面淘出一座金山。
龍國柱是洛陽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隨著2005年12月,他的母公司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4億美元之后,巨大的財富效應讓中國太陽能概念迅速升溫,其后兩年內阿特斯、賽維LDK、天威英利等10余家企業也先后登陸海外資本市場,而中國的各類中小型光伏企業更是遍地開花,龍國柱越來越感受到原材料多晶硅的緊缺,已經成為制約整個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
多晶硅,作為太陽能產業發展所需的重要工業原料,預計中國未來幾年的總需求約為2萬噸,然而中國2006年的總產量才只有287噸。如此緊缺的產品遭到了下游太陽能光伏企業的哄搶,價格從原來的20美元/公斤飆升到了300美元/公斤。
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望海龍告訴記者,多晶硅價格自2005年到現在就一路的飆升,到現在仍然在漲,即是這么高的價位的話,仍然是有價無市,有市無貨。有的客商甚至都是把錢打到賬戶上排隊,但也可能要等很長的時間才能拿到貨。
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