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美元/公斤,實在是不能再低了!”11月3日,一位多晶硅進口貿易商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受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上周多晶硅現貨價格持續下降,價格為34.51 美元/公斤,跌幅達 7.7%。
與之相較,在過去的半年中,多晶硅跌幅重現2008年行情:2011年第1季度多晶硅現貨價逼近100美元/公斤,但現今第4季已達到35美元,跌幅高達65%。
然而這一下跌的行情仍未進入尾聲。10月中旬,在美國舉辦的SPI光伏展會期間,韓國多晶硅制造商OCI標出了多晶硅料20美元/公斤的價格,業內為之咋舌。
OCI首席營運官WoohyunLee預測,受全球庫存高企和太陽能行業不景氣影響,未來半年多晶硅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滑40%,2012年上半年太陽電池板原材料多晶硅價格可能會從目前的40美元/公斤,降至25美元/公斤。
多晶硅業內人士多以“韓流兇猛”來評價韓國多晶硅企業所帶來的競爭壓力,而這種競爭不僅僅是價格本身,同時亦有量上的沖擊。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6489噸,環比增長0.24%,同比增長52.9%,再次突破8月份的歷史進口最高點。
具體來看,9月份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1991噸,從美國進口多晶硅1418噸,從德國進口1439噸。韓國已經連續三個月超越美國成為中國多晶硅進口第一來源地。
洛陽中硅一位高管分析,包括OCI等在內的韓國廠商正處于產能釋放階段,加之運費成本優勢,故此在進口量上超越美、德實屬必然。
2011年以來,OCI、三星、韓華、熊津集團等韓國大企業爭先恐后地公布了規模龐大的多晶硅投資計劃。據太陽能市場專門調查機構Solarnenergy估計,韓國生產的多晶硅將占2011年全球市場的22.1%。而在2010年,韓國僅以18723噸的產量,位居中國、美國和德國之后,排名第四。
“OCI的價格可以做到這么低嗎?”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卻對此質疑,“以OCI的成本計算,一公斤多晶硅應該在30多美元左右,賣20美元純粹是個噱頭。”
事實上,由于韓國本土下游廠商需求的減少,除OCI以外,韓國瓦克、Hemlock等公司對中國的出口量均在最近半年內明顯增加,且韓國公司主動與一些客戶進行價格調整。
多晶硅價格大戰使得國內中小多晶硅企業備受沖擊。根據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除四五家大廠基本保持全速運轉外,其余多晶硅廠幾乎全部減產,部分小廠更是完全關停,產量至少已降低三成。
大企業則不得不跟風降價。世界第一大多晶硅廠商保利協鑫一位高層介紹:“6月份公司被迫調整了一下長單價格,四季度可能會根據客戶情況再做調整。”
前述光伏企業人士估計,國內能夠四季度生產的企業名單只有保利協鑫、賽維LDK、為尚德配套的亞洲硅業、大全、洛陽中硅、中電電氣景德鎮的項目、南玻。“國內很多中小企業的多晶硅成本是60-70美元/公斤,生產只會加速破產。”
“但要看到的是,多晶硅的價格戰導致的是整個光伏裝機容量的擴大。因為成本低了,上網電價可以低于0.8元/瓦,今年的世界市場安裝增量仍然可以超過30%。”前述保利協鑫高管說。
最新數據顯示,受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上周多晶硅現貨價格持續下降,價格為34.51 美元/公斤,跌幅達 7.7%。
與之相較,在過去的半年中,多晶硅跌幅重現2008年行情:2011年第1季度多晶硅現貨價逼近100美元/公斤,但現今第4季已達到35美元,跌幅高達65%。
然而這一下跌的行情仍未進入尾聲。10月中旬,在美國舉辦的SPI光伏展會期間,韓國多晶硅制造商OCI標出了多晶硅料20美元/公斤的價格,業內為之咋舌。
OCI首席營運官WoohyunLee預測,受全球庫存高企和太陽能行業不景氣影響,未來半年多晶硅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滑40%,2012年上半年太陽電池板原材料多晶硅價格可能會從目前的40美元/公斤,降至25美元/公斤。
多晶硅業內人士多以“韓流兇猛”來評價韓國多晶硅企業所帶來的競爭壓力,而這種競爭不僅僅是價格本身,同時亦有量上的沖擊。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6489噸,環比增長0.24%,同比增長52.9%,再次突破8月份的歷史進口最高點。
具體來看,9月份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1991噸,從美國進口多晶硅1418噸,從德國進口1439噸。韓國已經連續三個月超越美國成為中國多晶硅進口第一來源地。
洛陽中硅一位高管分析,包括OCI等在內的韓國廠商正處于產能釋放階段,加之運費成本優勢,故此在進口量上超越美、德實屬必然。
2011年以來,OCI、三星、韓華、熊津集團等韓國大企業爭先恐后地公布了規模龐大的多晶硅投資計劃。據太陽能市場專門調查機構Solarnenergy估計,韓國生產的多晶硅將占2011年全球市場的22.1%。而在2010年,韓國僅以18723噸的產量,位居中國、美國和德國之后,排名第四。
“OCI的價格可以做到這么低嗎?”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卻對此質疑,“以OCI的成本計算,一公斤多晶硅應該在30多美元左右,賣20美元純粹是個噱頭。”
事實上,由于韓國本土下游廠商需求的減少,除OCI以外,韓國瓦克、Hemlock等公司對中國的出口量均在最近半年內明顯增加,且韓國公司主動與一些客戶進行價格調整。
多晶硅價格大戰使得國內中小多晶硅企業備受沖擊。根據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除四五家大廠基本保持全速運轉外,其余多晶硅廠幾乎全部減產,部分小廠更是完全關停,產量至少已降低三成。
大企業則不得不跟風降價。世界第一大多晶硅廠商保利協鑫一位高層介紹:“6月份公司被迫調整了一下長單價格,四季度可能會根據客戶情況再做調整。”
前述光伏企業人士估計,國內能夠四季度生產的企業名單只有保利協鑫、賽維LDK、為尚德配套的亞洲硅業、大全、洛陽中硅、中電電氣景德鎮的項目、南玻。“國內很多中小企業的多晶硅成本是60-70美元/公斤,生產只會加速破產。”
“但要看到的是,多晶硅的價格戰導致的是整個光伏裝機容量的擴大。因為成本低了,上網電價可以低于0.8元/瓦,今年的世界市場安裝增量仍然可以超過30%。”前述保利協鑫高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