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收到了上海市太陽能學會副理事長史珺的來信,他對今年本報刊登的一篇報道《專家“冷”看太陽能熱:推廣綠電無可行性》提出了不同觀點。史珺博士指出,上海社會科學院葛偉民研究員認為“太陽能發電尚無經濟可行性”的看法是站不住腳的。那么,這兩位專家的觀點孰是孰非?當前太陽能“綠電”可否大規模進入企業和家庭?記者就此進行了多方采訪。
社科院專家:太陽能發電尚無經濟可行性
葛偉民長期關注太陽能產業經濟,在今年2月出版的上海社科院學刊《社會觀察》上,他發表了一篇題為 “太陽能發電尚無經濟可行性”的文章。在他看來,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智能電網技術尚不成熟,我國各地如大規模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將陷入誤區。 “多年來,關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研討,很少有電力部門的聲音,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異常情況。 ”葛偉民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的調查,電力部門是反對太陽能發電并網的。 ”
所謂太陽能發電并網,是指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綠電”后,通過逆變器和整頻設備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輸入公共電網,成為火力發電系統的“外援”。
葛偉民表示,電力部門之所以反對太陽能發電并網,主要有四個原因: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不容納外來不穩定電源;智能電網的建設遠遠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綠電的電流質量不一定達到標準;太陽能光伏發電最好直接輸送到居民區,但現有電網恐怕難以承受。此外,太陽能發電項目還存在建設、維護成本昂貴等缺陷。
太陽能專家:幾年后綠電成本將低于火電
對于葛偉民的這些觀點,史珺博士在來信中做了反駁。談到“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不容納外來不穩定電源”這一問題時,史珺指出,任何電網對電源和負載的不穩定性都有一定的容納能力,我國電網對電源不穩定性的容納限度是15%。而目前,我國并網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占電網總容量的比例不到萬分之一,因此,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遠不足以對電網造成損害。
“智能電網的建設遠遠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嗎”?史珺的回答是,利用太陽能進行穩定的發電,需要智能電網與蓄能技術的結合。比如說,一個一百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如果并入大電網,白天、晴天發電,夜晚和陰雨天則沒電,那么電網對一百萬千瓦電源的缺失當然無法 “容忍”;但是,如果采用了智能電網與蓄能技術相結合的方案,光伏發電中斷后,只要蓄電池能供應一分鐘的電力,同時智能電網將“供電中斷”信號發出,那么一分鐘后一百萬千瓦的電力就能從外部電網調來,填補綠電缺失的空白。
談到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問題時,史博士說,“預計到2014年左右,光伏發電成本可降到每度0.5元”。
電力公司:1元電價為市場化運作打基礎
面對兩位專家的不同觀點,記者走訪了上海市電力公司,請該公司發展策劃部的孫處長做一番“評判”。
孫處長表示:“我們公司是積極支持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包括太陽能發電并網。 ”針對綠電在自然屬性上與火電的差異,上海市電力公司已制訂了太陽能發電并網技術原則,規范了太陽能接入電網的技術條件。據介紹,目前上海城市電網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000萬千瓦,而本市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不到2萬千瓦,僅占城市電網發電裝機容量的1/1000。 “因此,把太陽能綠電輸入城市電網,好比是往水池中加入了幾滴水,對電網產生干擾不大。”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一項新政策,這項政策首次確定了我國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每度1元,為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市場化運作奠定了基礎。
據悉,目前一度火電的上網電價約為4.7角,電力公司收購太陽能綠電的價格是1元,兩者間約5.3角的差價由國家專項基金撥付。就像德國等發達國家那樣,政府補貼是為了光伏發電的大規模應用,大規模應用后就能降低光伏發電的成本,最終達到不補貼的結果。
延展閱讀:
太陽能發電真的無經濟可行性嗎?---與葛偉民研究員商榷 http://www.hutangcun.com/news/show-21163.html
社科院專家:太陽能發電尚無經濟可行性
葛偉民長期關注太陽能產業經濟,在今年2月出版的上海社科院學刊《社會觀察》上,他發表了一篇題為 “太陽能發電尚無經濟可行性”的文章。在他看來,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智能電網技術尚不成熟,我國各地如大規模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將陷入誤區。 “多年來,關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研討,很少有電力部門的聲音,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異常情況。 ”葛偉民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的調查,電力部門是反對太陽能發電并網的。 ”
所謂太陽能發電并網,是指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綠電”后,通過逆變器和整頻設備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輸入公共電網,成為火力發電系統的“外援”。
葛偉民表示,電力部門之所以反對太陽能發電并網,主要有四個原因: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不容納外來不穩定電源;智能電網的建設遠遠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綠電的電流質量不一定達到標準;太陽能光伏發電最好直接輸送到居民區,但現有電網恐怕難以承受。此外,太陽能發電項目還存在建設、維護成本昂貴等缺陷。
太陽能專家:幾年后綠電成本將低于火電
對于葛偉民的這些觀點,史珺博士在來信中做了反駁。談到“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不容納外來不穩定電源”這一問題時,史珺指出,任何電網對電源和負載的不穩定性都有一定的容納能力,我國電網對電源不穩定性的容納限度是15%。而目前,我國并網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占電網總容量的比例不到萬分之一,因此,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遠不足以對電網造成損害。
“智能電網的建設遠遠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嗎”?史珺的回答是,利用太陽能進行穩定的發電,需要智能電網與蓄能技術的結合。比如說,一個一百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如果并入大電網,白天、晴天發電,夜晚和陰雨天則沒電,那么電網對一百萬千瓦電源的缺失當然無法 “容忍”;但是,如果采用了智能電網與蓄能技術相結合的方案,光伏發電中斷后,只要蓄電池能供應一分鐘的電力,同時智能電網將“供電中斷”信號發出,那么一分鐘后一百萬千瓦的電力就能從外部電網調來,填補綠電缺失的空白。
談到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問題時,史博士說,“預計到2014年左右,光伏發電成本可降到每度0.5元”。
電力公司:1元電價為市場化運作打基礎
面對兩位專家的不同觀點,記者走訪了上海市電力公司,請該公司發展策劃部的孫處長做一番“評判”。
孫處長表示:“我們公司是積極支持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包括太陽能發電并網。 ”針對綠電在自然屬性上與火電的差異,上海市電力公司已制訂了太陽能發電并網技術原則,規范了太陽能接入電網的技術條件。據介紹,目前上海城市電網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000萬千瓦,而本市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不到2萬千瓦,僅占城市電網發電裝機容量的1/1000。 “因此,把太陽能綠電輸入城市電網,好比是往水池中加入了幾滴水,對電網產生干擾不大。”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一項新政策,這項政策首次確定了我國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每度1元,為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市場化運作奠定了基礎。
據悉,目前一度火電的上網電價約為4.7角,電力公司收購太陽能綠電的價格是1元,兩者間約5.3角的差價由國家專項基金撥付。就像德國等發達國家那樣,政府補貼是為了光伏發電的大規模應用,大規模應用后就能降低光伏發電的成本,最終達到不補貼的結果。
延展閱讀:
太陽能發電真的無經濟可行性嗎?---與葛偉民研究員商榷 http://www.hutangcun.com/news/show-2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