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目前對中國電池產品征收3.4%基礎關稅,并計劃在2026年對儲能系統施加25%的《301條款》關稅(該稅率已適用于動力電池)。在新政影響下,中國電池的累計關稅將達到38.4%。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特朗普表示,這與他支持的“保護主義措施”相吻合。
此外,據央視新聞報道,特朗普當天還簽署關稅令,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征收25%的額外關稅,對來自加拿大的能源資源征收10%關稅。白宮方面表示,如果對美方關稅進行報復,美方可能加大關稅力度。
電池網注意到,此次美國再度加征關稅,將使來自中國的電池總關稅上升到近40%,或將間接推動韓國電池企業在美業務快速發展。
特朗普政府稱,此次關稅調整是基于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旨在應對美國國內的國家緊急狀況,特別是限制用于制造芬太尼(Fentanyl)的化學品進口,以遏制國內阿片類藥物危機。此外,針對中國的措施更為廣泛,包括 “打擊中國的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以及其他不合理貿易行為”。
據測算,美國目前對中國電池產品征收3.4%基礎關稅,并計劃在2026年對儲能系統施加25%的《301條款》關稅(該稅率已適用于動力電池)。在新政影響下,中國電池的累計關稅將達到38.4%。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1545.1GWh,同比增長28.5%。
從出貨結構來看,2024年中國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遠超預期,但經濟疲軟及加息通脹等不利因素,分別導致歐美EV市場實現負增長及個位數增長,中國繼續成為引領全球增長的最大動力,綜合效應疊加下,全球汽車動力電池(EV LIB)出貨量為1051.2GWh,同比增長21.5%;儲能領域,2024年中國新能源強配政策、央國企強化布局及儲能成本不斷下探,帶動ESS保持超高速增長;美國配儲剛性需求疊加ITC補貼的效果明顯,此外新興市場多點爆發,2024下半年英國、沙特、澳大利亞等簽訂多個GWh訂單,全球儲能電池(ESS LIB)出貨量369.8GWh,同比增長64.9%。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2024年全球儲能系統價格下跌40%,至165美元/kWh,約為1.073元人民幣/Wh,創自2017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和歐洲所有時長的交鑰匙系統價格分別為236美元/kWh和275美元/kWh,約為1.534元/Wh和1.787元/Wh,分別較中國的101美元/kWh(0.656元/Wh)高出57%和63%。
近年來,全球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中國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在技術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隨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美國政府頻頻揮起關稅大棒對中國產品實施一系列嚴苛的貿易壁壘措施,希望通過提高關稅來增強國內生產商的競爭力。
在特朗普宣布新關稅前一周時間,三星SDI披露2024年度財報,并表示美國對華貿易限制將推高韓國儲能電池需求,為公司帶來了機遇。同時,三星SDI還在考慮將韓國工廠的一些生產線從三元電池轉向生產用于儲能系統的磷酸鐵鋰電池,或將用于承接受到美國貿易政策沖擊的中國制造商的市場份額。
此前,LGES也曾宣布類似的調整方案,決定放緩其在美國的電動汽車電池擴張,希望在美國的投資中更加“高效”,包括探索將電動汽車電池產能轉換為儲能電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電池產品,美國此舉加征10%的關稅,也導致中國光伏產品關稅將提高至60%,包括太陽能電池、硅片和多晶硅。
據悉,當地時間2024年9月,美國根據《301條款》正式對中國生產的光伏電池和組件加征50%的關稅。此外,新增的多晶硅與單晶硅片的關稅,也已于2025年1月1日開始實施。
針對美國政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的決定生效后,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月4日下午發布公告表示,自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10%關稅。
此外,中國在2月4日還推出其他舉措,包括因谷歌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谷歌公司開展立案調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決定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發布公告,決定將美國PVH集團、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