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行業經歷過山車式的行情,中國鋰電產業調檔換速,駛入新周期。如果說2023年是鋰電產業從高位極速跌落的一年,那么2024年則是探底回升的一年。
這集中表現在,經歷2024年上半年價格滑落,行業增速減緩的情況下,2024下半年電池價格企穩止跌,“金九銀十”產業旺季更是超預期,帶動裝機出貨增長超預期。其中9-11月份,動力電池裝機同比增速均超過40%,市場增幅好于去年同期。
在2024年產業的不斷調整下,圍繞產能、技術、出海等各方面情況,中國電池企業也出現新情況、新變化。
在終端市場,動力電池出貨整體維持中高速增長,與之對應的是車市結構分層,插混車型持續保持超高速增長,帶動磷酸鐵鋰裝機市占提升。
價格層面,電池企業逐漸厭倦價格戰,開始從卷價格到卷價值。也因此,電池企業加速推進研發高附加值產品,追求更卓越的電池性能,推動了一批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速度。
其中,快充電池快速普及,不論是三元還是磷酸鐵鋰電池都追求更高的充放電倍率;半固態電池則實現了GWh的裝機突破。
出海層面,企業也在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加快本土化布局。
從電池企業的整體變遷,復盤2024年,高工鋰電總結電池企業十大變化。
1、產能擴張分化
無序的產能擴張帶來供過于求,引發價格戰,擾亂行業生態。
2024年,是低端產能、落后產能集中淘汰的一年,行業從比產能走向了比品質。
這一時期,電池企業數量減少,跨界擴產項目接連擱置。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2023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大于50家,在產能優勝劣汰法則下,預計2027年電池企業數量下降到30家以下。
與此同時,2024年一批原先跨界鋰電的化工企業相關業務表現不佳,在不具備產能、成本、技術、渠道優勢下,其相關的項目接連擱置停產,在產產能也轉變為以銷定產。
相比之下,優質企業的優質產能則持續擴大。從市場情況來看,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中創新航、國軒高科等主流電池廠商為代表,其總產能持續擴大。
2、頭部企業競爭格局穩固
在裝機格局方面,由于產業的優勝劣汰,Top10動力電池地位愈加鞏固。2024年,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龍頭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根據市場數據,1-11月國內Top10 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達到452.4GWh,Top10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集中度達95.6%,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穩定。而寧德時代1-11月裝機占比超45%,相比去年同期進一步提升2個百分點。
從全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頭部企業同樣表現穩固。2024年1-10月海外Top10電池廠商裝機集中度達到90%,這其中了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創新航、國軒高科、LGES、SK On、三星SDI、松下等電池廠商。而中國電池企業則在海外裝機份額進一步擴大,相比去年同期,中國電池企業海外裝機占比中上升2.9個百分點。
3、價格企穩回升
2024年,電芯價格深度筑底,旺季超預期的市場需求甚至帶來價格回升。
整體來看,2024年年初磷酸鐵鋰電芯價格在0.4-0.5元/Wh的價格區間,二季度末期至年底,電芯價格則維持在0.3元/Wh水平。
從成本項來看,電芯降價在設備、材料方面正逼近極限。合理價格空間和利潤水平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訴求。盡管產業鏈價格長期下降趨勢不變,但在行業產能供求趨穩的情況下,后續電芯價格的降本更依賴于實際技術、工藝帶來的降本。
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一季度動力電池產業鏈有望迎來價格拐點,進一步修復全產業鏈利潤。
4、產業鏈價值重構
過去幾年的產業調整,產業中樞從上游轉移到中下游。
產業供不應求,往往由上游企業掌握主導權;供求回歸下,則由中下游企業掌握主導權。近年來,電池企業深入推進上下游一體化,在產業鏈利潤分配上,扭轉了過去材料價格大漲帶動電芯價格大漲趨勢。不過相應的,中下游議價主導權回歸,短期內給上游材料價格帶來價格承壓。
根據上市公司財報數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主要材料企業的歸母利潤總額為49.2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跌了67%,主要電池企業的歸母利潤總額為667億元,同比上升16%。
如今,電池環節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產業鏈的核心,在推進技術創新應用,指引行業產能布局上,龍頭電池企業動向是行業風向標。
5、LFP電池裝機逼近8成
今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出貨快速增長,并高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市占從2023年的7成,進一步攀升至今年的8成。
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動力電池裝車輛為67.2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為53.6GWh,占總裝車量的79.7%,同比增長84%;三元電池裝車量為13.6GWh,占總裝車量的20.2%,同比下降13.5%。
顯然,磷酸鐵鋰電池的快速增長,成為2024年動力電池出貨的核心驅動力。
究其緣由,新能源汽車已經從過去的高端化,逐漸大眾化、平民化,在與燃油車競爭中,也更需要發揮成本、性能等綜合優勢。此外,新能源汽車價格下探,中低端新能源汽車普及帶動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出貨增長。
在車市結構上,乘用車市場逐漸演變為純電、插混、燃油車三方競爭格局,插混車型的快速增長也帶動磷酸鐵鋰電池出貨增加。
6、高性能電池技術商用
在行業內卷的情況,各大電池企業多憑借優勢產品保持毛利水平,寧德時代憑借麒麟電池、神行電池出貨增加,助推利潤進一步增長。回歸到行業,寧德時代麒麟、神行電池不僅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上表現優異,更是在快充性能上分別引領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的發展。
在推進高性能電池普及上,2024年是整個鋰電行業加速快充電池布局的一年。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巨灣技研、欣旺達、蜂巢能源、瑞浦蘭鈞均推出自家的快充電池產品。
除了快充電池,固態電池則是另一大不可忽視的賽道。今年以來,頭部電池企業和車企接連公布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鋰電企業在固態電池技術上率先打響“卡位戰”,作為過渡路線的半固態電池裝機也實現GWh突破。
7、探尋多元應用邊界
鋰電池應用邊界不止于車。
鋰電池作為當前最佳的能量載體,在交通軌道、電動船舶、電動航空等諸多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場景。目前儲能市場已經成為電池出貨的第二增長極,電動飛機、電動船舶的商用驗證也緊鑼密鼓地展開。寧德時代目前已經成功試飛4噸級民用電動飛機,8噸級飛機預計2027-2028年發布。
此外,在更寬闊的賽道,人形機器人、VR設備等領域,其續航表現都取決于高性能電池的商用進展。探索多元應用邊界,找尋多元價值增長,已成為電池企業的戰略。
8、產業鏈集體出海
鋰電出海是大勢所趨,不過就近年海外布局的情況來看,這越來越體現于頭部電池企業。
特別是近年來,歐美國家為推進制造業回流,要求電池企業投資建廠,頭部電池企業憑借技術、產能、品牌優勢,在海外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相比之下,中小企業缺乏本土化經營和國際供應鏈建設經驗,試錯成本較大,喪失出海先機的情況下,其與頭部電池企業的差距不斷拉大。
從海外布局來看,正形成頭部上下游企業集體出海配套的情況,如在匈牙利、摩洛哥、德國等地區,鋰電產業的集群效應已初步形成,從原材料到電池制造,再到整車,產業閉環的打造也已形成。
在出海模式上,頭部企業也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如設立合資公司、技術授權,等等。
9、零碳工廠接連落地
實現綠色發展,是新能源產業本質訴求。
對于電池企業而言,建設零碳工廠可以實現降本增效、綠色轉型,應對海外碳關稅三重目標。2024年以來,國內電池企業接連落地零碳工廠。
隨著零碳工廠建設推進,也將帶動一批新設備、新工藝的變化,目前來看,電池產線設備不僅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功能上也更加考慮資源的循環利用,能耗的節省。
10、電池商業模式創新
電池的價值不僅是一錘子的產品買賣,而是貫穿于整個生命周期。
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為電芯的可循環利用構建閉環。而就電池產品本身,通過其多樣化的商業模式,也可以為終端用戶解決關于補能的種種難題。
如換電模式,通過電芯產品的標準化,替代新能源汽車原有的電池包,極大節省了補能時間。相比于電池退役到來的殘值報廢和性能衰減,換電模式幫助車主節約成本,也有利于保障汽車的續航性能。
此外,電池租賃模式、V2G、光儲充融合等新業態給鋰電產業帶來新的商業價值和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