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本田和日產發布公告并召開發布會,雙方已就合并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這也就意味著將正式開啟合并談判。據悉,二者將以共同出資的方式成立一家全新的控股公司,雙方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合并。
除涉及本田和日產外,三菱也牽涉其中。根據公告,三菱將考慮簽署諒解備忘錄,并在2025年1月底給出答復。值得一提的是,日產目前擁有三菱24%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公告并未提及富士康。
整合計劃方面,如果推進順利,雙方計劃在2025年6月簽署關于業務整合的最終協議以及股份轉讓協議,2026年4月召開公司臨時股東大會,2026年7月底至8月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擬成立的控股公司計劃在2026年8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合并后,雙方仍保持各自品牌。不過在公告中提到了整合的前提是日產公司需要改善其業績水平,在二季報中(7-9月)日產凈虧損93億日元,全球裁員9000人。
人事方面,控股公司的社長將由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選出,內外部董事中,超過半數將由本田提名。由此可見,本田隊控股公司具有一定的主導地位。
在本次合并中,提出了七個整合后所帶來的優勢,除人才優勢外,其余均為資源協同、成本優勢。
1、通過標準化整車平臺帶來規模優勢。即本田和日產將統一不同細分市場中兩者的整車平臺,以實現規模化,降低整車成本,提升開發效率,實現利潤最大化。其中便包括整合雙方的新能源整車平臺。
2、通過整合研發職能來增強研發能力和降低成本。根據此前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兩家公司已在下一代軟件定義車輛領域展開基礎技術研究。業務整合后,合作將進一步拓展。
3、最大化利用雙方制造能力。即雙方將計劃共享生產工廠,以提升產能利用率。
4、供應鏈資源整合,降低采購成本。即雙方將整合供應鏈資源,提升采購規模,實現規模化降本。
5、運營整合,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雙方將整合運營系統和后臺管理資源,完成運營流程的升級和標準化。
6、整合銷售金融資源,降低銷售成本。
7、為智能化和電氣化建立人才基礎。除公司內部人力資源共享外,還將通過各自公司對外部人才的吸引力,招攬更多相關人才加入。
2023年,本田、日產和三菱的銷量分別為398萬,337萬和78萬,三家之和超過800萬輛,放眼全球來看僅此于豐田和大眾集團,排名第三。
但進入2024年以來,三家處境并不理想。由于中國市場銷量下滑,本田、日產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日產處境最為艱難,4-9月凈利潤下滑94%。
在發布會現場,本田汽車社長三部敏宏表示重點提到了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崛起,新競爭者的加入是本次合并的驅動力,并強調合并并非拯救日產。日產汽車社長內田誠也表示,與本田的交易不代表日產無力翻身。但顯然日產面臨的困境更大,更需要這次合并。
營業收入方面,新的合資公司將成為一個營收超30萬億日元(約1.4萬億人民幣)和3萬億利潤的企業,利潤率目標為10%。同時也高于當前本田和日產的利潤率水平。
對于合并后的未來,日產汽車前CEO戈恩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是絕望之舉,原因是本田和日產并沒有互補的地方,產品相同,品牌也類似。
歷史上,在面臨困局時發生過多次車企合并事件。最近的一次便發生在2021年,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與標致雪鐵龍集團合并成立Stellantis,在經歷過一段高光表現之后,今年同樣面臨困境。未來本田、日產的合并是否可以扭轉困局,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