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的目標是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預計于2025年面世,2027年大規模生產。據介紹,寧德時代還將提升目前鈉離子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電池性能和安全性,并進一步拓寬鈉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應用場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近期預判,“鈉電池有望在部分應用上替代2-3成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
雖然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成本仍然較高,但電池企業認為,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其成本已經開始下降,預計2025年其成本會有質的變化。比亞迪今年4月表示,“比亞迪鈉離子電池的開發已進入到圍繞(降低)成本的第二階段,其BOM成本預計在2025年可以和磷酸鐵鋰電池持平,遠期將做到磷酸鐵鋰電池的70%以下。”
全球兩大電池龍頭企業篤定的表態,為鈉電行業的發展吃下“定心丸”。
實際上,在電化學電池“江湖”,鋰電池在動力、儲能等領域已成為“主力軍”,鉛酸電池在起停、小動力、通信備電等領域地位仍很穩固,電池“新勢力”想成為新主角絕非易事。
自2023年嶄露頭角以來,鈉離子電池憑借其工作溫域寬、充電倍率高,以及理論成本低等優點,被業界一度視為是電池行業的“明日之星”。
事實上,鈉電項目不斷落地也似乎預示了這一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奇瑞、江淮、雅迪、愛瑪等A00級乘用車與兩輪車企業均已推出多款鈉電車型;全國多地陸續投運百MW級鈉電儲能項目;國內布局鈉電池及上游材料的企業超過200家……鈉電池大有與鋰電池、鉛酸電池“三足鼎立”之勢。
然而,今年以來,在鋰電池價格持續下行和政策持續放寬對鉛酸電池限制的“左右夾擊”下,鈉電池的規模化之路受到不小的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眼光的企業,堅持推進鈉電技術路線,持續推出新品、優化技術、提升產品性價比、建設產線、拓寬應用,在鋰電池和鉛酸電池的市場“夾縫”中不斷創新突圍,鈉電池的商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
近段時間,國內外涉足鈉電的企業表現活躍。在應用端,雅迪再次推出鈉電兩輪車新車型;在產品研發端,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科技、超威集團、南都電源、力神電池、比克電池等,分別透露出了各自在鈉電產品方面的最新研發進展;在資本端,多家投資機構下場布局鈉電,鈉科能源、天鈉科技先后獲得融資;在產能端,鈉能時代落戶中國長沙、Natron在美國擴產,寧德時代、博鈉新能源等加碼產能建設。在產業鏈和資本的綜合助力下,鈉電產業不斷完善,技術快速迭代,應用逐漸豐富,鈉電產業迎來真正的“起勢”時機。
01
鈉電新車/新電池發布
主機廠方面,在電動汽車領域,近一年內,搭載寧德時代鈉電池的奇瑞車型、搭載孚能科技鈉電池的江鈴車型、搭載中科海鈉鈉電池的江淮車型已陸續下線,并向市場交付。
在電動兩輪車領域,雅迪繼去年3月攜手旗下華宇新能源共同發布其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極鈉1號”,及其配套兩輪車——雅迪極鈉S9后,近期又推出一款鈉電兩輪車——飛越FN5 Lite 暢行版。
據介紹,該車型搭載一款400W電機,匹配48V24Ah極鈉1號鈉離子換電電池,15分鐘可充電至80%,支持換電功能,滿電續航里程達80公里左右。
電池研發方面,10月12日,超威集團發布其新一代鈉離子電池。據介紹,該款電池運用行業前沿的復合焦磷酸鐵鈉技術;無論是針刺穿透、極限過充、熱沖擊與傳導測試,還是0V極限過放測試,均能滿足行業高標準;具備儲量大、性價比高、耐高低溫、安全性高、壽命更長、支持快充六大性能表現;可應用于電動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低速車、儲能等領域。
資料顯示,2023年1月,超威集團攜手璞鈉能源聯合發布了其鈉離子電池;今年7月,超威“年產1GWh電動自行車用高安全寬溫域鈉離子電池”項目備案獲批,預計將于今年12月開工。
截至目前,超威已和雅迪、愛瑪、臺鈴、新日、綠源、立馬和金彭等多家頭部整車企業,就鈉離子電池相關事宜達成戰略性合作。
還有多家企業透露了其鈉電進展。今年9月,曾毓群表示,鈉離子技術現在已經相當成熟,寧德時代已小規模供貨給車企;目前寧德時代正在開發其第二代鈉離子電池,將在初期階段替代小型車或短續航車中20%到30%的磷酸鐵鋰份額。
10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比亞迪申請了名為“一種硬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負極材料、鈉離子電池及用電設備”和“補鈉隔膜、制備補鈉隔膜的方法、鈉離子電池和用電設備”的專利。
今年1月,比亞迪(徐州)鈉離子電池項目已開工建設,規劃年產能30GWh,項目今年將量產能量密度105Wh/kg的鈉電池,遠期目標將量產超130Wh/kg鈉電池。
10月9日,南都電源在其互動平臺上透露,面向輕型動力和儲能市場,公司開發了20Ah和240Ah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140Wh/kg,循環壽命3000次,支持空電存儲、低溫和5C充放電,可以滿足現有應用需求。
02
鈉電布局“熱火朝天”
據公開報道,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超威集團、中科海鈉、眾鈉能源、傳藝科技、鈉創新能源等多家電池企業,已在鈉電池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還有一大批產業鏈企業也在持續加碼。
1. 鈉電企業融資傳來新消息
近期,無錫鈉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將加速推進其在鈉電與新型鋰電正極材料領域的研發及產業化布局。
9月,武漢天鈉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該資金將主要用于產線建設,以加速天鈉科技在鈉離子電池材料領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截至目前,其累計獲得的融資金額已超億元。
2. 鈉電產能建設緊鑼密鼓
據市場消息,上述表格中寧德時代項目擬建設正極、負極實驗線共3條,其中包括新型鈉電池相關材料的實驗線。
陽光產業園-博鈉新能源鈉離子電池項目規劃投資30億元,包含年產5萬噸級正負極材料、10GWh鈉離子電池及儲能系統集成產線。
另據介紹,鈉能時代年產1000噸生物質基蘆葦硬碳負極中試線項目已投入中試,中試產品已送樣至廣汽埃安、海辰儲能等國內知名企業且通過驗證,具備產業化落地條件。
不只國內企業,美國企業Natron 新工廠規劃年產能24GWh,將使其當前產能擴大40倍。其密歇根州荷蘭工廠在此前已開業,年產能600MWh。
03
鈉電市場攻堅關鍵期仍面臨多重障礙
需要提及的是,盡管鈉電項目推進“熱火朝天”,但是其商業化仍面臨多重障礙。
從電芯能量密度看,目前,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在140Wh/kg-200Wh/kg之間,鉛酸電池為30Wh/kg-50Wh/kg,鈉電池在100Wh/kg左右,雖然鈉電池的能量密度比鉛酸電池高不少,但較鋰電池還有不小差距。
在制造層面,鈉電?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仍存在容易產氣、良率低、批次一致性不理想等痛點。
正極材料上,氧化物、聚陰離子類、普魯士類等材料在電池首周充電比容量、循環穩定性、合成方法,以及規模化制備等方面還有較大挑戰。
但業界普遍認為,降本仍是目前鈉電商業化的關鍵突破。業界預計鈉電大規模量產后的理論成本在0.3元/Wh左右,在此過程中,仍有生產難點需要研究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