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經的“三頭在外”到如今“三項世界第一”,光伏逐漸成為“舉足輕重的主力能源”。但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光伏遭遇內外部多重嚴峻挑戰,來到冰火兩重、意義深遠的歷史性節點,面對新困局,中國光伏向何處去?
10月12日,央視《對話》欄目聚焦“中國光伏的信心在哪里”,首次邀請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正泰新能源董事長、正泰新能董事長兼總裁陸川等行業領軍者齊聚,共話光伏未來。
直面“成長的煩惱” 光伏行業仍處“青春期”
中國光伏產業在全世界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當前中國制造實現產業逆襲的典型代表之一,無論是2011年、2018年還是2023年的行業底部,都有“組件價格戰”“海外貿易政策不明朗”“行業融資收緊”等標簽,然而最終憑借智慧和韌性,實現了觸底反彈。
陸川認為,光伏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的20年,如果類比成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從20年的時間跨度來看,現在面臨的這些挑戰是“成長的煩惱”。
“當前,光伏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主要源于產能與需求的錯配。”陸川分析,制造業的周期性是正常現象,但光伏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其產品并非消耗品,而是長期固定資產。因此,光伏企業不能簡單地通過短期虧損來期待市場的自然回暖,而需要更加注重長期戰略規劃和成本控制。
變革創新 多元化業務驅動高質量發展
持續挖潛技術迭代、上下游協同……盡管身處行業周期低谷,正泰變革創新的腳步卻未放緩。
陸川在對話中表示,正泰之所以能夠在行業周期中保持穩健發展,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對未來市場的精準判斷。在過去兩三年里,正泰就已經考慮到了行業周期性布局,進行多元化業務發展。另一方面,正泰始終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性價比和競爭力。
在光伏產業上游生產端,正泰布局了從硅料、拉棒、切片到晶硅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儲能系統等光伏產品生產制造能力;在光伏產業下游應用端,正泰則可提供電站設計、開發投資、EPC 建設及運維等全生命周期服務,為政府、工商業、家庭等各類用戶提供一站式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通過上游生產、下游消納,正泰拉通了上下游產業,減輕了產品在應用場景方面所面臨的限制。
正泰40年來,從艱苦創業到跨越式發展,穿越了一次又一次周期,是創新的受益者,更是實踐者。面對上游成本波動、下游需求變化等因素,企業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韌性,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
穿越周期:行業未來不在“卷”而在“新”
行業自律對于加快光伏行業穿越周期至關重要。陸川提出,行業自律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需自我約束,合理控制擴張速度與定價,避免價格戰導致的虧損加劇;二是行業包括協會與主管部門等,進一步推動組織產能布局與價格機制等方面的引導性方案,以加速行業穿越當前嚴峻周期。
一方面,企業應從自身做起,合理把握擴張速度和定價機制。這種自我約束不僅是對企業自身負責,更是對整個行業生態的維護。因為“內卷式”的惡性競爭,其根源在于市場增長空間的有限性。當存量市場難以支撐更多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時,低層級的競爭便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然而,這種競爭模式不僅無法帶來行業的整體進步,反而會導致資源錯配、創新受阻,最終損害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但是,光伏行業的未來,不在“卷”,而在“新”。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價格只是光伏企業競爭的一個維度,技術創新、產品品質、產品質量、優質服務等方面多維度的競爭,才能決定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想在競爭中突出重圍,必須增強核心技術優勢,打造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優質服務。對行業來說,要加強對行業自律的有益探索,倡導公平有序的競爭秩序、抵制“內卷式”惡性競爭,讓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另一方面,周期調整下,需進一步發揮行業包括協會和主管部門在引導行業自律方面的推動作用,積極組織企業參與討論,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產能安排和定價方案,為企業提供引導和支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促使企業形成相對清晰的共識,共同應對行業周期的挑戰。
在《致光伏的一封信》中,陸川表示,光伏行業的每一次起伏都是周期性的律動,是前行道路上的磨礪,有躁動,有不安,更有期盼和希望,人很多時候不是有了希望才會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有希望,征途漫漫道阻且長。在光伏這道函數里,信心是關鍵變量,愿時代繼續澎湃,愿我們跨越山海、滾燙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