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生產、開工、交付……陸上10MW風機很忙。
近日,在新疆能源集團達坂城50萬千瓦風電項目現場,由金風科技生產的10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在這里完成了首批機組吊裝,風電龍頭10MW布局全面拉開。
而該項目僅是近期頻繁吊裝的10MW風機項目中的一個,據風電觀察不完全統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就有不下6個項目迎來吊裝方面的新進展。
風電在沙戈荒場景的新局面正在打開,整機商對10MW機組的市場的爭奪也已硝煙彌漫。有業內分析指出,10MW機組有可能成為繼1.5MW和2MW機組后的又一代爆款機型。
從數據來看,10MW無疑是陸上風機的“必爭之地”。
不到兩年,10MW風機快速上馬
在布局10MW機組之路上,整機商腳步有快有慢,不過,沒有整機商會放棄這次機會。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初整機商就在推動10MW機型下線,當年2月,遠景能源、三一重能先后發布EN-220/10MW、8.5MW~11MW陸上平臺。
2023年5月,明陽智能自主研發的MySE10.X-23X陸上風電機組正式下線。同月,中國海裝H230-10MW陸上風電機組在甘肅敦煌下線。
到年底,中車株洲配套開發的11MW陸上風電機組、運達股份陸上10MW機組先后下線。
與此同時,整機商也開啟了10MW首吊示范。今年1月24日,運達股份WD230-10MW風電機組在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的鑒衡牡丹實驗風電場成功完成樣機吊裝,并展開測試。
3天后,中車株洲所10MWD230陸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同一天,聯合動力海陸共平臺10MW-236風電機組在山東完成吊裝。到3月,華銳風電10.X/230陸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10MW風機的熱度進一步拉升。
自此,在2024年上半年,我國陸上風機已經集體邁進10MW級別,并從年初的樣機吊裝測試和少量招標,到年中,招標規模進一步擴大,更多10MW項目已開啟批量吊裝工作。
整機商的狂飆,離不開業主單位的強力推動。
超2300萬千瓦項目推進,蒙能撐起半壁江山
從業主方面看,10MW機組在招標市場的首次出現是在2023年11月黑龍江華電寧安風水山風電項目中,該項目正式拉開了批量使用單機容量10MW機組的新時代。
在此之后,蒙能阿魯科爾沁100萬風儲基地的中標結果公示,電氣風電、明陽智能分別以1315元/kW和1308元/kW的價格中標,該次招標成為我國首個公開招標的陸上10MW風機風電項目。
根據業內媒體統計,截至9月,我國已有超過2300萬千瓦采用10MW陸上機組的項目正在推進,確定整機供應商的項目接近2100萬千瓦,占陸上風電市場總招標量的17%左右。
通過以上數據,足見10MW風機的聲勢。
目前10MW機組項目多數位于內蒙古,占比超80%,還有少部分位于新疆、云南等地。而其中,承擔起內蒙古絕大部分招標的當屬內蒙古能源集團(下稱蒙能)。
根據官網信息,蒙能集團于2021年9月由原蒙能、能建重組整合而成,是內蒙古自治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截至2023年12月底,集團資產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14.55億元,同比增長48.96%。公司成功進入千萬千瓦級能源企業行列。
蒙能目前發電仍以火電為主,占比達90%。2023年發電量499.5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85.65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452.9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79.64億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46.5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63億千瓦時。
2023年是蒙能加大力度布局新能源的一年,其在春季集中開工了67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推進了四個1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實現年內開工年內并網。
在此背景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內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是蒙能的使命所在。
今年8月,蒙西電網、蒙能集團“一把手”互調,原內蒙古電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宏光擔任內蒙古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
在履職一個月后,閆宏光作為蒙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在《中國電力報》發表署名文章。
他提到內蒙古能源集團方向明確,責任重大。他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一條中指出:
·全面落實新能源倍增計劃,重點發展風電、光伏及各類儲能項目。
·推動新能源與電網的深度融合,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
·吸引更多頭部企業在內蒙古布局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形成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
·內蒙古能源集團2024年開工建設的新能源風電項目,全部采用10兆瓦陸上最大風機機型,帶動了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提檔升級。
有以上目標和計劃在前,今年蒙能發展10MW腳步如此之快就不難理解。此外,蒙能既然能下定決心全面推進10MW風機,經濟性的測算更是重中之重,蒙能應算過這筆賬。
超長葉輪直徑使得機組捕風能力更強,進而發電能力更強;超大單機容量,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節省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這是如今大風機狂飆的降本增效邏輯。
如今年3月,蒙能集團3.5GW風電項目EPC開標。有15家電力設計院參與投標,最低報價為2.134元/瓦,再破新低,EPC均價在2.3元/瓦左右。
除蒙能之外,華能、京能、國家能源集團、華電、粵電力等也在進行10MW風機的招標,僅看第三季度,有:
華能北方公司在7月份對察右中旗靈改配置新能源810MW項目與錫盟特高壓外送新能源三期基地200MW項目進行招標,共計將安裝101臺10MW風機。
京能電力8月份公布蒙西區域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消納1018MW新能源項目及錫林郭勒盟特高壓外送新能源三期40萬千瓦項目招標公告。
同月,國家能源集團發布了國電電力內蒙古新能源雙良包頭市60萬千瓦園區綠色供電項目的招標公告,計劃采購42臺10MW陸上大風機。
而早先已完成招標的華電巴州混合儲能+100萬千瓦風電一體化項目也已于八月底正式開工,該項目計劃將安裝51臺單機容量為10兆瓦的風電機組和58臺單機容量為8.5兆瓦的風電機組。
除以上央國企,東方電氣、中船海裝、金風科技等整機商也在投建的項目中布局有10MW風機。
如東方風電木壘100萬千瓦風電項目已于去年年底開工。中船風電哈密十三間房二期50萬千瓦風儲一體化項目也于今年上半年動工,為批量化安裝應用的10MW做準備;該公司還在今年6月與額敏縣簽約投資風電項目130萬千瓦,擬安裝130臺10MW風機。
金風科技第一個10MW陸風項目為金風科技塔城地區托里縣80萬千瓦實驗風電場項目,45臺GWH221-10MW風電機組將在這里安裝。
總體來看,隨著業主單位的大力推動,包括明陽智能、東方電氣、電氣風電、三一重能、運達股份等整機商在內,在手10MW風機訂單已超1GW,其中一些企業訂單量甚至超過2GW、3GW。
全產業鏈狂飆,陸上風機還會更大
10MW風機正在快速擴展著市場版圖。通過企業布局來看,10MW不是陸風機組容量的終點。
2023年,整機商推出的大型陸上風電機型單機容量基本在10~11MW。除此之外還有12MW、15MW及16MW,如三一重能曾推出海陸共用的15MW機型。
據風能專委會的統計,在2024年上半年,一些整機商已經啟動陸上15MW級風電機組的研制工作。以運達股份為例,該公司開展的16MW“沙戈荒”大功率風電機組相關研究項目納入了內蒙古自治區低碳能源領域“揭榜掛帥”科技計劃,成為新能源領域的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借助海陸共用策略,三一重能與運達股份的產品研發將我國陸上風電機組的主流單機容量直接由10~11MW拉升至15~16MW。
也就是在今年7月,一則來自新疆的新聞進一步落實了整機商的15MW布局,據報道,新疆御風新能源有限公司40萬千瓦風電項目將批量裝機15MW風機,該項目開發商由伊吾縣城市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運達股份共同出資組建。
另外,金風科技于1月針對新疆2個實驗風電場EPC進行的招標,其規定的風機單機容量分別為5.6MW~20MW及9.1MW~20MW,將風機最大容量拓展到20MW。
風機之大,究竟多大為邊界,市場又能接受多大的,整機商也在探索。
回頭看現階段的大風機產業鏈,可以清晰地看到,隨著容量的提升,作為降本與提升發電效能的關鍵部件,葉片長度也正隨著10MW+風機飆升。
在今年1月,三一重能宣布在內蒙古巴彥淖爾下線了131m陸上風電葉片,創造了最長陸上風電葉片的紀錄。而此前陸上葉片最長為105米,由明陽智能制造。
根據企業公開信息來看,陸風葉片最長紀錄從105米直接躍升至131米,這一幅度不可謂不大。
不過,根據三一重能介紹,其SY1310A風電葉片將應用于三一重能15兆瓦機組。目前的10MW機組不需要這么長的葉片,正吊裝的風機葉片長度有107米或108米。9月,明陽智能宣布公司112米葉片量產,并明確該葉片為10MW233型風機配套葉片。
插個題外話,相較陸風,海風葉片長度更為“夸張”。今年,時代新材、明陽智能、金風科技等企業已經分別下線或測試了長達131米、143米、147米的葉片,這意味著我國風電葉片的設計和制造也在同步躍升,甚至在向超300m風輪直徑邁進。
“牽一發而動全身”,機型的迭代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包括風機的安全性,超大型風機、葉片運輸的風險及成本問題,風機供應鏈建設等都在考驗著風電產業鏈上的企業,新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仍需要時間來滿足、來驗證。
根據規劃,一部分正在吊裝的10MW風機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并網發電,10MW風機的能力與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