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8月電池新能源行業投資擴產項目大幅縮減,18個項目合計投資額僅有244.76億元,甚至不敵高峰時期的單個項目投資額,與前兩年相比,鋰電產業鏈企業投資熱情正呈現出明顯的減退趨勢。
伴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及儲能需求的放量,電池新能源賽道行至關鍵節點,不管是市占率、技術發展亦或是話題熱度,從哪個維度來看,2024年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都遠超想象。
不過,細數今年電池行業變化,雖然整體局面一片向好,但市場競爭加劇、內卷持續升級,2024年上半年,中國電池產業鏈企業業績正在經歷罕見的大面積虧損,其中不乏一些昔日風光無限的細分市場巨頭們。
而且,產業鏈整體擴產步伐放緩,項目終止風波不斷。
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8月電池新能源行業投資擴產項目大幅縮減,18個項目合計投資額僅有244.76億元,甚至不敵高峰時期的單個項目投資額,與前兩年相比,鋰電產業鏈企業投資熱情正呈現出明顯的減退趨勢。
日前,瑞銀一份研報中稱,寧德時代已決定暫停其在江西的鋰云母業務,而這一消息也被市場解讀為產能出清的一個重磅里程碑信號。
尋求新增量!電池產業鏈扎堆出海
進入2024年之后,雖然行業整體向好,但隨著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下跌、企業內卷等多種因素,新一輪行業洗牌已經開始調整,“賺錢難”已成為常態。
對于各家企業來說,行業增速放緩,企業營收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情況,而如何平穩渡過業績停滯時期是重中之重。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戰略研究報告(2024年)》指出,中國鋰電產業面臨近期“結構性”產能過剩和“中期”產能過剩態勢,因此加快海外布局成為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電池網注意到,8月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當中有多個海外項目官宣。
8月28日,野馬電池公告,公司擬計劃投資金額約3.35億人民幣在越南投資建設鋅錳電池生產基地,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金額為人民幣2.25億,二期投資金額為1.10億。
8月16日,贛鋒鋰業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與YIGIT AKU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土耳其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合資公司計劃投資5億美元(35.83億)在土耳其建設年產5GWh的鋰電池項目。
8月16日,隆揚電子公告,公司全資孫公司隆揚電子(泰國)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泰國復合銅箔生產基地項目,投資金額不超過1.2億元。
8月13日,貝特瑞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貝特瑞地中海負極在摩洛哥投資建設年產6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額不超過人民幣26.18億元,本項目選址摩洛哥丹吉爾科技城,項目建設期約2年。
8月2日,廈鎢新能公告,歐洲廈鎢擬與Orano PCAM在法國合資設立法國廈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10,000,000歐元,其中Orano PCAM持股比例為51%,歐洲廈鎢持股比例為49%。合資公司擬在法國上法蘭西大區敦刻爾克建設年產40,000噸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擬為315,991萬元人民幣。
相比于國內市場,目前國外市場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以及準入認證,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本土電池產業鏈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競爭環境要比國內市場更為優異,且海外市場產品回報率要求高,對于產品質量更為看重。中國企業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以及成本優勢,可以實現更為優異的毛利水平。
目前部分頭部企業已將業務布局逐漸轉移至海外,從而實現更為可觀的營收。同時,也開始在海外投資建廠以及研發中心等布局。
EVTank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6月,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公布的海外總投資金額達到5648億元,其中歐洲是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主要出海目的地,占比達到37%,其次為東南亞地區,而美國受地緣政治影響,投資額占比僅10%,其他地區中,如摩洛哥在產業基礎和政策利好下,或為“借道出海”提供選擇,受到中國企業青睞。
“若三至五年之內建立不起國際化的隊伍,那么中國市場一旦飽和,我們將坐以待斃。”二十多年前,華為總裁任正非曾在2001年歡送海外將士出征大會上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這句話,也成為當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真實寫照,這場將席卷全球的新能源之戰已經打響,誰能更快完成全球產能布局,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
EVTank也指出,未來中國鋰電產業國際化發展,將逐步由貿易為主變成海外投資本地化發展為主,逐步由出口轉變為出海。當然,面對復雜的全球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尤其是中歐“競爭中合作”和中美“競爭中博弈”態勢將在中長期,中國電池產業出海是“逆風出行”,將面臨更多挑戰。
探尋新技術!新型電池項目快速上量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和滲透率不斷提升,儲能市場應用逐步爆發,近一兩年來,電池在各個應用場景下的“內卷”不斷加劇,從技術到特性再到價格,包括各種新型電池技術創新研發的腳步也逐步加快,為產業格局的重塑帶來一股新變量。
據電池網統計,8月份,也有多個新型電池技術項目簽約落戶。
遼寧固鋰擬在遼寧阜新投資20億元建設2GWh固態電芯+PACK+儲能系統項目;藍廷新能源擬在湖南臨武投資8億元投建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生產項目;普臺新能源擬在江蘇徐州投建普臺新能源總部及鈉離子Pack電池項目;廣東容鈉擬在四川自貢投建10萬噸/年鈉電材料及配套生產基地項目......
2023年,固態電池/鈉電池的投資擴產項目還多是一些中試線、測試項目,而2024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際產能逐漸建設落地,產品應用也將提速。
關于電池創新,比亞迪CTO孫華軍近期表示,要持續加強下一代電池研發,比如固態電池和新型材料,“硫化物固態電池是方向之一”,硫化物固態電池將在電池壽命、快充等領域實現突破。孫華軍預判,2027年到2029年是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示范期,主要針對中高端電動車;從2030年到2032年,硫化物固態電池會進入拓展期,將運用到主流電動汽車。
此外,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在近期講到全固態電池方面的進展,研發全固態電池的關鍵,在于對材料和化學體系的研究,其中最難的就是“固-固界面”問題。如果用數字1到9,表示固態電池的技術和制造成熟度,1是剛開始涉及這一領域,9是技術成熟,可以投入大規模生產。
曾毓群表示,當前行業最高水平只到了4左右,只是做出了一些器件樣品,進行一些實驗驗證。這些器件的使用,有很多邊界條件,如要在6000個大氣壓下,才能實現較高的低溫性能等,這意味著這些器件還無法投入市場應用。寧德時代目前的研究進展也處在4左右,但是對比全世界的情況,公司的研究應該算是領先一大步。
電池網注意到,8月26日,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印發《深圳市光明區關于支持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鈉電池及固態電池等重大項目再獲真金白銀支持。
措施指出,針對鈉離子電池、鈉鹽電池、液流電池、半固態/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薄弱或缺失領域及儲能電池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金氧半場效晶體管(MOSFET)、數字信號處理(DSP)等關鍵元器件的重大項目,按實際投資的20%,給予最高5000萬元資助或按不超過計劃投資的30%、最高2億元申請光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股權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8月的投資項目當中,還包括石墨烯、鋅錳電池、鎂離子電池等多種電池技術路線項目簽約。
新型電池蓬勃興起的背后,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兩個新興市場的快速擴張。而圍繞鋰電池及其替代技術的研究,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擁有從原材料到電芯到應用市場等各個環節均具備短期內無法被超越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正逐漸匯聚成產業發展的巨大潛能。
結語
未來,隨著海外電池產能逐漸落地,以及基于新技術、新工藝的電池需求快速釋放,將為電池產業鏈提供新的增長周期。從目前來看,真正的產業競賽才剛剛開始,從國內到海外,電池企業技術策略的調整,戰略執行的快慢等都將對未來產業格局產生較大影響,誰勝誰負,或許還言之過早。
一邊是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一邊是企業供給的持續放量,如何穩步擴產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保障多元化穩定供應,又如何在規模生產與技術革新的發展機遇中找到平衡點,是之后每個電池產業鏈企業都應該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