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3日上午,由韓國警方等組成的“韓國電池廠大火”事故調查組發布事故調查結果。涉事企業(Aricell)在電池生產過程粗制濫造、疏于管理,最終不良電池產品發生起火燃燒釀成慘劇。
事故回顧
6月24日上午10時31分,京畿道華城市西新面的Aricell工廠三樓發生火災,事發地存放著3.5萬多個鋰電池成品。
據參與韓國京畿道華城市電池工廠火災現場救援的消防部門負責人介紹,經分析現場監控視頻等初步調查,當天發生嚴重火災的鋰電池廠內在起火時,鋰電池冒出大量濃煙且快速燃燒。從冒出白色煙塵到劇烈燃燒,再到煙氣充滿整個作業空間,僅僅耗時15秒。
后期公開的現場監控視頻顯示,事發時,位于廠房二樓堆放鋰電池成品的區域突然冒出白煙,15秒內煙霧充滿整個作業空間,20秒內工廠外部被濃煙籠罩。期間察覺到異常的現場工作人員隨即開始尋找冒出白煙的電池組,然而就在發現白煙并挪動電池組的過程中,鋰電池堆放區域開始燃燒并發生爆炸,煙霧瞬間大量蔓延。
而且從現場視頻來看,第一次爆炸發生12秒后工人們開始清理易燃材料,第一次爆炸25秒后又發生兩次爆炸。工作人員曾試圖用干粉滅火器撲滅火情,但未能成功。大量煙塵伴隨著又發生了一連串爆炸,火光吞噬了整個車間,位于二層的工作人員最終未能及時逃出。
事故發生后,韓國總統尹錫悅于當天晚上前往火災現場查看。尹錫悅在現場向事故遇難者及家屬表示哀悼,并要求徹查事故原因。
調查結果
據了解,發生火災的電池工廠儲存著3.5萬個鋰電池成品,據韓國消防部門25日通報,起火建筑是該電池廠驗收和包裝一種軍用鋰電池成品的場地。韓國國防技術質量院發布的資料顯示,這種軍用鋰電池是韓國軍方在上世紀90年代為一種對講機而開發制造。
公開資料顯示,Aricell Co.Ltd.專注于生產鋰電池,是鋰亞硫酰氯電池生產制造頭部企業。
鋰亞硫酰氯電池(Li/SOCl2)是一次電池,即不可充電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自放電率等優點,但功率密度偏低、不能充電,因而應用場景有限。
而韓國警方調查發現,早在2021年,Aricell開始向韓國軍方提供相關電池產品時,就一直采取調包檢測用產品等欺瞞方式以通過安全檢查,并偽造數據欺騙韓國國防技術品質院。
從2021年12月至今年2月,Aricell用這種掉包方式共向軍方提供4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06萬元)的貨品。2024年,Aricell同韓國軍方簽署3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72萬元)的鋰電池供貨合同,截至2月底已完成8.3萬塊電池供應,原計劃到4月提供8.3萬塊電池。
但在今年4月的質檢中,Aricell產品首次被判為不合格,調包檢測用產品的事實曝光。
由于規格檢測不達標,4月供貨產品需要重新生產,隨著6月供貨期臨近,Aricell在5月10日設立“日產5000塊電池”的目標、啟動超負荷生產。而5000塊電池則是平常日均產量的兩倍。
為提高產量,Aricell還從人力派遣公司臨時聘用53名工人。由于這些人員沒有經過充分培訓便投入主要電池制造工序,導致產品不良率大幅上升。但Aricell仍選擇繼續生產。
在火災事故發生兩天前,6月22日,Aricell工廠曾有一塊電池在經過電解液注入作業后爆炸發生火災,但廠方并未叫停生產,也未采取特別的措施。直至6月24日,該電池廠發生慘案。
現場監控視頻顯示,事發之初,廠房內堆放電池成品的區域突然冒出白煙。
工作人員隨即開始搬運成品區內未發生異樣的電池,試圖防止火情擴大,并嘗試用干粉滅火器滅火。
但這些應對措施并未奏效,堆放電池的區域進一步發生了起火爆炸,煙霧在廠區內彌漫,隨之整座電池工廠陷入火海。
不僅如此,Aricell對于緊急逃離出口等安全疏散工作以及事故應急培訓也沒有實施。對于火災的發生,工人們不清楚在電池爆炸后應隨即疏散的安全方針,從而錯過了最初爆炸發生后的“37秒黃金時間”,最終釀成慘劇,導致23人身亡。其中包含17名中國公民。6月25日上午8時48分左右,在經歷22個小時的滅火工作后,火勢被完全撲滅。6月25日,火災事發時的監控錄像公開。
警方在火災事發后組建調查部門,對Aricell等3家企業共13處進行調查,并對火災現場進行了4次聯合勘查,同時調查了犯罪嫌疑人及證人共103人,其中18人被立案。地方檢察廳針對Aricell首席執行官樸順寬(Park Soon-kwan)申請逮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