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韓國能源研究院(KIER)宣布,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在-20℃極寒條件下工作的二次電池陽極材料(二次電池又稱為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名為“SKIER-5”的創新材料是通過將基于噻三嗪化合物的有機配體與鎳金屬離子結合而產生的。
由劉正俊博士、金賢旭博士和林康勛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浦項加速器實驗室的X射線結構分析證實,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顯著提高了負極材料的容量。該研究成果于7月12日作為《材料化學雜志A》的封面論文發表。
石墨是鋰二次電池最常用的負極材料,但在零下溫度下,其性能面臨巨大挑戰。其能量密度會急劇下降,并且在充電過程中會形成枝晶,帶來安全風險。相比之下,新開發的SKIER-5材料即使在-20°C下也表現出比石墨高5倍的放電容量。此外,在室溫下,使用SKIER-5的放電容量高于石墨,經過1,600次充放電循環后,放電容量增加了約1.5倍。
與石墨相比,SKIER-5的活化能更低,因此在低溫環境下也能保持穩定性能。KIER 表示:“即使在極寒條件下,它也能穩定進行充放電,因此可應用于電動汽車、大型儲能系統 (ESS) 和無人機等溫度變化劇烈的環境中。”
SKIER-5的開發解決了鋰離子電池領域的一個關鍵挑戰,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等設備,在極寒條件下可靠運行的能力為這些電池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氣候惡劣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在開發SKIER-5時使用了金屬有機骨架 (MOF),MOF是由金屬離子與有機配體配位而成的化合物,可形成一維、二維或三維結構。它們以高表面積和可調特性而聞名,非常適合包括儲能在內的各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