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運通科技此次擬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29億股。公司已經形成光伏設備制造業務與晶體硅生長和晶片業務互補發展的業務格局。2008-2010年公司營業收入7.37億元、4.75億元、11.3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05億元、1.01億元、3.37億元。
上會前客戶搖身變股東
據投資快報報道,在上會前,京運通科技的主要股東情況較為簡單,第一大股東京運通達占絕對性地位。申報稿顯示,京運通達持有京運通科技287,005,952.00 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77.59%;另外,凱普投資、蘇州國潤等投資機構也持有京運通科技的股份。還有韓麗芬、范朝杰等多名自然人也入了京運通科技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京運通科技的一名法人股東--江西賽維。申報稿顯示,2010年9月,京運通達、京通達科技與江西賽維就400萬股股份轉讓事宜簽署《股份轉讓合同》,合同約定:“京運通達向江西賽維轉讓其持有京運通的400萬股股份,整體轉讓價格1元。”而在上會之前,江西賽維也是持有京運通科技400萬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1.08%.
資料顯示,江西賽維全稱為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成立于2005年,主營業務為太陽能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公司2007年6月1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硅片生產企業之一。2009年產量達2,000MW,硅片市場份額為18%.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別實現硅片銷售收入149,503.40萬美元、94,500.90萬美元和152,292.50萬美元。
白送股權背后的“利益輸送”
招股說明書披露,京運通科技的第一大股東京運通達公司在2010年9月以1元的總價向江西賽維轉讓了400萬股股票,即便是以當月向一名副總經理兼核心技術人員轉讓股票的價格計算,該筆股權仍然價值1472萬元;而如果以短短10個月之后京運通科技計劃發行價格15元計算,則該筆股權價值更是高達6000萬元。這相當于京運通科技2010年凈利潤33766.27萬元的17.77%,和2010年末未分配利潤38371.9萬元的15.64%,可見針對這個重中之重的客戶,京運通科技的大股東可謂“不惜血本”。話又說回來,倘若沒有江西賽維在2009年的“照應”,京運通科技的營業收入將憑空被“砍”掉一半,利潤則更是會被吞噬殆盡,能不能順利上市都兩說。從這個角度說,京運通科技的大股東倒也是“知恩圖報”。當然,也不能忘了在這之后還有一筆461臺鑄錠爐的業務“大餅”掛在面前,京運通科技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將就”的。
證券市場紅周刊分析,在中介機構的“專業咨詢服務”和保薦人的“盡職調查輔導”的簇擁下,京運通科技當然不會把這層關系擺在桌面上。因此這時候便需要“包裝”,這個“殼”便是最難進行實體價值評估的知識產權。
招股說明書披露,“江西賽維同意雙方合作所產生的工藝及設備設計改進的知識產權全部由京運通科技所有,作為對技術研發投入的補償,江西賽維可獲得京運通科技400萬股股權”,可見價值6000萬元的有價證券的對價,便是這個“合作”產生的知識產權。但截止到2010年末,京運通科技已有的27項專利和3項在申請中的發明專利合計原值卻僅為400萬元,若不是京運通科技大股東被上市的“財富效應”沖昏了頭,便是其中必然存在著“貓膩”。
現實的“血汗工廠”
招股說明書披露,該公司2010年末共有職工1182人,當年向職工支付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發生額為3428.84萬元,再扣除約為員工工資40%的社保及住房公積金費用后,歸屬于員工的工資收入為2449.17萬元。其中包括披露的13名高管人員合計264萬元薪酬后,普通員工拿到手的工資(稅險前)僅有2185.17萬元,由此計算人均工資收入僅為1.87萬元/年,折合月工資1558元。
對此,證券市場紅周刊認為只存在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京運通科技是一個現實的“血汗工廠”,通過壓榨員工利益來賺取超額利潤;另一種可能便是公司財務其他方式,例如由大股東、關聯方等對公司施行勞務輸出并承擔人力成本,借以降低京運通科技的費用水平來粉飾利潤。
上會前客戶搖身變股東
據投資快報報道,在上會前,京運通科技的主要股東情況較為簡單,第一大股東京運通達占絕對性地位。申報稿顯示,京運通達持有京運通科技287,005,952.00 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77.59%;另外,凱普投資、蘇州國潤等投資機構也持有京運通科技的股份。還有韓麗芬、范朝杰等多名自然人也入了京運通科技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京運通科技的一名法人股東--江西賽維。申報稿顯示,2010年9月,京運通達、京通達科技與江西賽維就400萬股股份轉讓事宜簽署《股份轉讓合同》,合同約定:“京運通達向江西賽維轉讓其持有京運通的400萬股股份,整體轉讓價格1元。”而在上會之前,江西賽維也是持有京運通科技400萬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1.08%.
資料顯示,江西賽維全稱為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成立于2005年,主營業務為太陽能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公司2007年6月1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硅片生產企業之一。2009年產量達2,000MW,硅片市場份額為18%.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別實現硅片銷售收入149,503.40萬美元、94,500.90萬美元和152,292.50萬美元。
白送股權背后的“利益輸送”
招股說明書披露,京運通科技的第一大股東京運通達公司在2010年9月以1元的總價向江西賽維轉讓了400萬股股票,即便是以當月向一名副總經理兼核心技術人員轉讓股票的價格計算,該筆股權仍然價值1472萬元;而如果以短短10個月之后京運通科技計劃發行價格15元計算,則該筆股權價值更是高達6000萬元。這相當于京運通科技2010年凈利潤33766.27萬元的17.77%,和2010年末未分配利潤38371.9萬元的15.64%,可見針對這個重中之重的客戶,京運通科技的大股東可謂“不惜血本”。話又說回來,倘若沒有江西賽維在2009年的“照應”,京運通科技的營業收入將憑空被“砍”掉一半,利潤則更是會被吞噬殆盡,能不能順利上市都兩說。從這個角度說,京運通科技的大股東倒也是“知恩圖報”。當然,也不能忘了在這之后還有一筆461臺鑄錠爐的業務“大餅”掛在面前,京運通科技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將就”的。
證券市場紅周刊分析,在中介機構的“專業咨詢服務”和保薦人的“盡職調查輔導”的簇擁下,京運通科技當然不會把這層關系擺在桌面上。因此這時候便需要“包裝”,這個“殼”便是最難進行實體價值評估的知識產權。
招股說明書披露,“江西賽維同意雙方合作所產生的工藝及設備設計改進的知識產權全部由京運通科技所有,作為對技術研發投入的補償,江西賽維可獲得京運通科技400萬股股權”,可見價值6000萬元的有價證券的對價,便是這個“合作”產生的知識產權。但截止到2010年末,京運通科技已有的27項專利和3項在申請中的發明專利合計原值卻僅為400萬元,若不是京運通科技大股東被上市的“財富效應”沖昏了頭,便是其中必然存在著“貓膩”。
現實的“血汗工廠”
招股說明書披露,該公司2010年末共有職工1182人,當年向職工支付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發生額為3428.84萬元,再扣除約為員工工資40%的社保及住房公積金費用后,歸屬于員工的工資收入為2449.17萬元。其中包括披露的13名高管人員合計264萬元薪酬后,普通員工拿到手的工資(稅險前)僅有2185.17萬元,由此計算人均工資收入僅為1.87萬元/年,折合月工資1558元。
對此,證券市場紅周刊認為只存在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京運通科技是一個現實的“血汗工廠”,通過壓榨員工利益來賺取超額利潤;另一種可能便是公司財務其他方式,例如由大股東、關聯方等對公司施行勞務輸出并承擔人力成本,借以降低京運通科技的費用水平來粉飾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