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儲能系統成本的逐漸降低,工商業儲能系統的經濟性也越來越好。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4年1-6月,僅在項目備案方面,國內工商業儲能項目備案總數就超過4200個,規模達6.2GW/14.7GWh,投資金額超240億元,這表明工商業儲能市場存量非常大,業內人士預計2024下半年或2025年上半年,工商業儲能市場將迎來數量級增長。
浙江、廣東等地回本周期已降至3-4年
從分時電價來看,浙江、廣東、江蘇、重慶、海南、安徽、上海、湖南、湖北、陜西等省市可在理論上實現儲能電站每天“兩充兩放”,其中東部省份因工業用電需求高、峰谷價差更大,工商業儲能收益率及投資積極性最高,尤其在浙江、廣東等省份,目前回本周期已降至3-4年,其經濟性甚至高于2022年時的歐洲戶儲。
根據測算,在EPC成本降至1.2元/Wh后,浙江(大工業)回收年限小于4年;廣東各地區、江蘇、海南、浙江(一般工商業)、上海、湖南、冀北等地回收年限小于5年,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在EPC成本降至1.1元/Wh后,浙江(大工業)、上海(大工業)、珠三角五市、江蘇回收年限小于4年,投資價值顯著。湖北、重慶、河南等地也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除上述地區外,安徽、山東、天津、黑龍江等地回收年限小于6年,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此外,中國儲能網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截至今年6月,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超49萬個,私人充電樁超61萬個,充電樁的數量、充電的電量都是全國第一,對儲能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例如,硅翔長安超充站是廣東東莞首個企業自投自建搭載華為全液冷超充產品的超充場站。該站去年11月開業,目前擁有12個充電車位,至今年6月,總充電量突破11.2萬度,日均服務車輛高達190輛,每度電僅需0.37-0.39元,該站4個月時間累計收益近20萬元。
另據深圳南山熱電張宗毅統計,僅在廣東省深圳市,用電量500萬度電以上的工業企業就高達684家。2023年,深圳虛擬電廠實現了30次需求響應,單次價格3.5元/Kwh,而且深圳的虛擬電廠精準響應可以具體到某個街道或者臺區。2023年年底,年用電量500萬Kwh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原則上都要直接參與市場交易,說明電價波動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昂貴,預計2024年深圳虛擬電廠的需求響應將會達到上百次。從這一點來看,虛擬電廠將是工商業儲能是否能破局的關鍵。
對于工商業儲能投資的難點,有專家指出,從投資端來看,最大的挑戰就是電價差波動性。因為工商業儲能資產的定價邏輯就是服從于大的新型電力系統轉型趨勢,以及作為轉型支撐的電力市場化交易趨勢,在這兩個大的趨勢下,分布式能源資產的收益率波動將是常態,不再是收益率絕對固定的資產。
歐洲工商儲市場即將爆發
近年來,海外工商業儲能始終保持高速增長。有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全球工商業儲能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69%。
目前,海外工商業儲能主要集中在歐洲市場,當地電價政策和補貼政策都鼓勵用電大戶形成“自備電廠”,采取光伏+儲能自發自用能夠顯著降低電費。而且歐洲還時常出現負電價,在風電或光伏發電高峰期,電網的電壓、頻率高,負電價意味著用電反而能獲得收益,往電網倒送電反而會被罰款。
據了解,歐洲的電價主要由購入電價、網絡費、能源稅、增值稅構成,新能源可以帶來一定比例的能源稅減免,購入電價∶網絡費∶能源稅的比例大約是1∶1∶1,光伏配儲自發自用能夠節省網絡費。隨著歐洲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新能源發電量大的時候上網電價低,儲能就可以發揮能量時移的巨大作用。除荷蘭等少數國家買入和賣出電價是1:1之外,其他歐洲國家的買賣電價比例非常大。
同時,由于歐美發達國家電氣化發展較早,電網老化更加嚴重,隨著大量風電、光伏的接入,電網規模小、設備老舊、連接不足等問題日益嚴峻,但電力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的進度仍比較緩慢,變壓器擴容排隊時間長,工商業儲能可以及時解決問題。
對于歐洲市場來說,在解決區域電力平衡的問題上,工商業儲能是戶儲的重要補充和部分替代。由于戶儲產品較為成熟,目前海外市場存在不少把戶儲產品用于小型工商業場景的情況,但戶儲用于工商儲場景并不具備成本優勢,未來兩年,海外工商業儲能市場將會回歸到真正的工商業儲能產品。
工商業儲能十大難點亟需解決
在工商業儲能市場規模突飛猛進的同時,潛藏的市場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其存在的經濟性、安全性與政策變量等多重因素,始終在掣肘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工商業儲能面臨的十大難點問題亟需解決。
一、分時電價政策轉向的不確定性。
由于國內工商儲盈利主要來自于分時電價下的峰谷套利,而分時電價的機制往往是由宏觀政策制定,但政策的轉向是終端電力用戶不可預知的,這也導致了很多的業主在一次性購買設備時持觀望態度。從工商儲機柜以10年質保、15年的設計壽命的生命周期來看,項目建設時的分時電價機制是否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延續是一個最大的未知數。目前,儲能并不存在一種類似于分布式光伏的確定性的盈利模式,來計算長期收益率。
二、監管政策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電站建設成本無法計量。
因為偶有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電網還是政府部門,不斷對儲能電站的驗收標準提出新的要求。國家級相關部門正醞釀儲能電站的消防安全隱患排查,由于業主對儲能的安全性較為擔心,很難下定決心投資儲能。同時也會讓投資方持幣觀望,究竟要建成什么樣的電站才符合標準?索性就繼續觀望。
三、工商業用戶的用電規律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用戶負荷的不確定性,無論是負荷的增加、負荷的減少、用戶負荷曲線的峰谷時段變化,都與儲能的收益率密切相關,這都無法通過鎖定合約時段和價格去規避風險。
四、工商儲機柜并未經過長時間運行驗證。
不同于大儲和戶儲,當下在市場內流通的工商儲機柜從出生至今,多數沒有超過三年,沒有經過大量裝機和長時間的運行驗證,其故障率仍是一個行業內避而不談的未知數。
五、電芯的循環次數不等于系統的循環次數,暗中存在著巨大隱患。
例如電芯廠家會說我們要求恒溫運行25°,沒有達到的話后續責任不好劃分。可現實情況很難做到始終保持恒溫運行25°,運行平臺能否做到把每一次的充放電都記錄下來,能不能檢測到每個電芯。
六、儲能資產很難流通交易。
在工商業儲能領域真金白銀的資方并不多,不少投資方是通過“收路條-建電站-賣電站”的模式實現資金周轉的,但是現在這條路還沒走通,儲能資產不像光伏一樣可以很好的流通交易。
七、非技術成本不斷推高。
當下不斷出現的儲能項目安全事件,正在導致各地方對儲能項目施工建設要求的不斷收緊,從而衍生出項目建設的非技術成本不斷被推高的現象,比如說額外的消防設施、額外的站房設置等,各種非技術成本的疊加甚至直接增高項目成本2毛每Wh。而目前的工商儲項目投資測算中往往忽略了各種非技術成本,在項目的具體執行中容易導致成本“失控”。
八、居間亂、設備亂,讓業主盲目上儲能。
隨著工商業儲能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各路“神仙”也蜂擁而至,導致居間費用層層加碼,而且嚴重耽誤項目落地效率。一些不專業的設備商/投資商為了賣設備/上項目,讓業主盲目上儲能,有些方案使得儲能柜在充電時突破了企業需量上限,峰谷套利省的錢還沒有要交的需量電費多。
九、收資難也是一大問題。
據了解,工商業儲能項目完整的資料需求超50項,涉及土地產權、管網基建、電力設施、歷史用電、政策補貼等多個維度,線下管理極易發生缺漏。同時,項目涉及多輪收資與分析測算,線下管理項目資料形成信息孤島,導致信息不透明、傳遞時延長、進度管理難度大。此外,各企業清單內容標準不一,導致收資清單不明、標準不清、版本混雜。
十、工商儲配光伏的收益無法支撐大規模應用。
工商業的應用場景往往是白天的用電負荷大,光伏在白天的發電基本被自發自用掉了,配套個儲能機柜將多余的光伏發電存起來的邏輯顯得有些牽強。而工商儲配光伏的邏輯顯然是更能說得通,但當下工商業儲能存在最主要還是因為峰谷價差,配光伏去走光伏度電成本低于市電的邏輯并不是出發點,整個模式的收益也無法支撐工商業儲能的大規模應用。
工商業儲能十大發展趨勢
工商業儲能的爆發與用電需求、政策刺激以及盈利的商業模式密不可分。盡管工商業儲能市場正處于從0到1的階段,市場格局尚未成熟,但隨著政策的穩定性以及盈利模式的逐步清晰,工商業儲能將成為儲能行業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未來幾年的十大發展趨勢也漸漸明朗。
一、工商儲賽道要求越來越嚴,將逐步抬高行業門檻。
據統計,當前國內工商業儲能企業超過300家,多數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區域,以鋰電池/3S企業/集成企業為主,同時跨界者眾多,給這個賽道的原有格局帶來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工商儲賽道要求越來越嚴,隨著專業化集成商的出現和發展,將逐步抬高行業門檻。一些地區或將持續加碼安全要求,這也對企業品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工商儲市場從卷價格加速向卷服務、卷方案轉變。
與大規模儲能市場不同,工商業儲能市場是逐步開發出來的,而不是預先規劃的。由于工商業用戶較為分散,且不了解儲能的潛在收益,因此需要有廠家去開發項目,并與之溝通儲能的收益空間。未來幾年,工商儲市場將會持續提升軟件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能力。
三、工商儲投建模式有望加快切入業主自投模式。
在當前工商儲運用場景中,峰谷套利是主要“玩法”,EMC模式為主要的投建模式。需量管理、電力現貨交易對于儲能運營商的要求較高,需要結合企業用電負荷、光伏出力等做出短期負荷預測,通過預測的企業負荷情況控制企業儲能設備的充放策略,甚至要構建起一個小型微電網系統,儲能作為調節源,讓整個企業的用電負荷曲線更加平滑。隨著業界對需量管理、電力現貨交易等重視,未來,工商業儲能核心競爭力將從渠道、價格等向軟件、服務等轉變,而投建模式有望加快切入業主自投模式。
四、工商儲設備10年使用壽命是標配,15年將是加分項。
從工商業儲能設備來看,目前10年以上使用壽命的工商儲設備已經成為標配。業界人士表示,10年使用壽命是工商儲設備的“標配”,且承諾使用年限越長產品競爭力越大,15年使用壽命將是加分項。
五、風險和痛點倒逼“差異化競爭力”快速涌現。
盡管高速增長成為2024工商儲賽道的一致“預判”。但業內人士認為,工商儲賽道存在分時時段、電力市場改革等風險,工商儲設備存在硬件方案大同小異的核心痛點。在高度內卷的環境下,如何走出差異化路線成為工商儲賽道的核心競爭力。
六、工商儲的經濟性會繼續提升。
當前,國內已有近30個省/市制定了需求響應相關政策,各地用戶側專項補貼政策全面出臺,進一步提升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專項補貼形式主要以容量補貼、放電補貼和投資補貼為主;補貼方向以鼓勵用戶側儲能在分布式光儲、工業園區、數據中心、光儲充/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多場景應用為主。其中,浙江、廣東、江蘇、安徽、重慶等省份地區政策出臺密集,浙江溫州、江蘇溧陽、重慶市銅梁區等地方政策支持力度較大。未來幾年,工商業儲能收益仍會進一步提升。
七、虛擬電廠將成為工商業儲能破局的關鍵。
虛擬電廠可通過信息技術和軟件系統,實現分布式電源、儲能、可調負荷等多種分布式資源的聚合和協同優化,其電力管理協調作用的有效發揮需要高質量的儲能系統參與協作,這也將成為工商業儲能是否能成功破局的關鍵。
八、存量光伏工商業的儲能滲透率將逐漸提升。
根據BNEF預測,全球2025年新增的工商業光伏配套儲能裝機容量為29.7GWh。其中在存量光伏工商業中,儲能滲透率會逐漸提升,2025年全球存量的工商業光伏配套儲能裝機容量可達12.29GWh。
九、因地制宜的產品多樣化。
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等領域的細分應用場景,正在基于不同的需求邏輯和應用變化,為儲能系統集成企業孕育出更多細分領域生機。因此,根據不同應用市場的發展情況及細分賽道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多樣化的產品方案策略,將成為工商業儲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十、工商業儲能更需要智慧運維。
從運營角度來看,工商業儲能運營的痛點是要控費,把成本、預期值做有效比對,安裝儲能系統后,若不對需量進行主動跟蹤和儲能充電算法控制,用戶月度最大需量值增加,則用戶繳納的基本電費將增加。一個正常運營的工商業儲能系統并非獨立存在,而是與用戶微電網系統緊密耦合,還要與分布式光伏、用電負荷等各類電力元件相融合,并根據內部負荷曲線和外部價格曲線實現最優化套利。未來這種差異化還將更多地表現為軟件與數字化、智能化層面的差異化,而工商業儲能設備的智能化、后續運維的數智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