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精準普查風光資源底數,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面向6個試點省份提出4項工作內容和5項具體任務,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一、資源普查墊基石,能源安全展宏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能源工作,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要求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既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近十年來,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增長近10倍,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預計到2060年我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將是目前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的5倍左右,新能源開發需求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在能源安全新戰略實施十年、“十五五”規劃工作起步的關鍵之年,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是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恰逢其時,非常必要。《通知》提出的試點內容圍繞風電和光伏發電,覆蓋陸上、屋頂、海上,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拓展至光熱、海洋能等;選取了6個試點省份,建設條件包括平原、高原、山地、海上等領域,開發形式涉及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近海和深遠海開發、分散式(分布式)風光開發等,覆蓋全面、代表性強。普查試點將為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工作總結經驗,全面的普查成果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保駕護航。
二、順應技術新趨勢,資源普查助布局
當前,我國風電光伏產業已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引領全球新能源技術發展。從風光技術發展態勢來看,風電和光伏主要設備正向大型化、高效化方向演變,陸上主流風電機組額定容量從1.5~2MW提升至6~10MW及以上,海上風電機組更是達到15MW及以上,風輪直徑從100米左右提高到200米以上;光伏組件功率從300Wp提升至700Wp左右,國內量產組件效率由18%左右提升至23%左右。同時,風電、光伏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體系,核心技術水平大幅提升;風電運輸及吊裝、海上基礎及海纜等施工安裝技術不斷升級;技術條件、建設條件均具備良好的基礎。
本次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是以新能源技術和開發利用的迭代進步為基礎,對新能源發展潛力進行的一次全面摸底行動。《通知》要求全面摸清開發現狀、建設觀測網絡,深入調查風電光伏開發現狀、發電能力、用地用海現狀、土地綜合利用現狀等,運用大數據、數字化等先進技術對工程建設條件、用地條件及規模、發電特性等進行科學評估。普查成果將為新能源“十五五”規劃及中長期戰略布局提供有力支撐。
三、協同保障齊并進,和諧共融促發展
新能源發展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在確保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促進風光等新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土地治理、綜合利用及鄉村振興相互協調、緊密融合,同時探索新能源發展的合理空間需求。近年來,沙戈荒基地、水風光流域一體化基地、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穩步推進,農光、林光、草光互補,光伏治沙等土地綜合利用模式不斷創新,對可利用土地資源分布及潛力的協同需求日益凸顯。
本次普查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六部委共同組織,國家與各試點地區統籌實施,充分發揮各試點地區能源主管部門和政府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高效發揮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氣象局公共服務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互補優勢,從組織形式、數據基礎、技術支撐、經費保障等多層次多維度確保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普查工作將從頂層設計、統籌兼顧角度出發,協同全國第三次國土調查、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林草劃定等數據成果,基于風光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明確建設條件,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普查工作平臺和工作流程,旨在明確風電光伏開發的建設條件,摸清可開發利用的區域,分級評估各試點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技術可開發量,確保資源普查成果有理有據、扎實可靠,全面支撐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雙碳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