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確定張家口市等25個城市、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10個園區為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有10個地區正式出臺國家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并在氫能領域提出具體的目標和任務。
在發布的政策中涉及氫能的內容如下:
江蘇省
《國家碳達峰試點(蘇州工業園區)實施方案》
積極探索氫燃料電池的多場景、多領域商業性示范應用。
鼓勵企業聚焦光伏、氫能、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開展低碳關鍵技術示范應用。
《國家碳達峰試點(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方案》
加速氫能產業培育和應用。聚焦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可再生能源制儲氫系統裝備和燃料電池整車系統等領域,圍繞電堆、雙極板、膜電極、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儲氫罐閥等關鍵零部件,積極引入優質鏈主類企業。強化氫能領域技術和標準研究,圍繞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和碳紙、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關鍵材料創新,加大氫能產業研發平臺引培,依托中汽創智、航天晨光等龍頭企業,在氫燃料電池系統、整車集成方面打造優勢產業鏈,強化車用大功率金屬極板氫燃料電堆研發力度,加速液氫儲運等技術研發。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新技術、新車型、新模式的示范應用。
壯大新能源交通規模。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等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更新換代。
《國家碳達峰試點(鹽城)實施方案》
以“風光氫儲”一體化融合發展為重點,持續做強風電、光伏兩大地標產業,聚力布局氫能、儲能兩大未來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世界新能源產業城市名片。
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海洋能開發利用,加快布局培育儲能、氫能等產業發展,鼓勵綜合能源站建設,支持開展海上風光漁、海上風光氫、海上能源島等未來能源開發利用示范,開展氨能利用前期研究。
堅持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產業新賽道,推動未來產業與新興產業有效銜接、融合互促。
鋼鐵行業加強源頭控碳,把握鋼鐵產業布局調整、轉型升級、綠色發展趨勢,合理合規布局產能,提升行業集中度。實施過程控碳,大力調整工藝結構(非高爐煉鐵,提高電爐鋼比例)、改善原料結構(提高廢鋼比和球團比)、優化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氫冶煉)。
積極擴大電力、氫能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低碳化建設,加快推動充(換)電和加氫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綠色、智能、生態化改造。
聚焦“5+2”新興產業和23條產業鏈,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重點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新一代高效光伏電池、海上風電直流輸電、海上風電耦合制氫、近海漂浮式光伏、節能環保、未來能源、環境治理修復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圍繞能源結構優化和能源高效利用,依托鹽城市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技術攻關目錄,重點突破風能、光能、火電、天然氣、氫能、電化學儲能等相關技術,加大對風電制氫、漂浮式風電、半直驅風電機組技術等風能利用技術的研發應用,實現風能技術關鍵材料及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加快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裝備和產品的研發制造及應用推廣,強化高效碳捕集、燃料電池、綠色能源制氫等領域前沿技術的超前部署。
針對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需求,以脫碳減排和節能增效為重點,研發高性能電動、氫燃料電池車船等低碳能源驅動載運裝備技術,提升新能源載運工具技術水平。
打造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建設風電、光伏、氫能、儲能、零碳、海洋經濟、現代農業等7大科創中心,圍繞長柔葉片流固耦合、大功率海上風電整機設計、鈣鈦礦光伏電池技術、氫燃料電池系統集成、電池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智能化碳監測、碳匯交易、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洋信息與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推動江蘇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探索建設海上風電試驗場,打造公共研發試驗平臺,全面開展風電機組整機試驗、數字化海上風電場構建、風電制氫、漂浮式光伏、規模化海上風電場智慧運維等技術創新工作,支持爭創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清潔能源的金融支持。
河北省
《國家碳達峰試點(唐山)實施方案》
推進風光儲氫協同發展,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構建“風光水火儲氫氨”多能互補新能源格局,全力打造綠色產業體系。
推進原材料綠色替代,采用天然氣、焦爐氣等原料代煤生產氫氣用于合成氨、尿素、甲醇等產品制造,從原料消耗方面實現減污降碳。
推進氫能“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發展。完善新型電力系統能力與體制建設,建設智能化電力調度運行體系,加快電力調峰、調頻和調壓等能力建設。
推進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等非高爐煉鐵等低碳冶金技術示范,推廣鑄軋一體化、低溫軋制技術等煉鋼、軋鋼節能減排工藝技術;鼓勵鋼焦化聯產,探索開展氫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等試點示范;提高高爐爐料球團礦配比,推進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高爐“低焦比、高煤比冶煉技術”應用,強化能源管理的信息化、集約化。加快實施裝備升級改造項目,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積極發展氫能。統籌推進氫能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發展。制氫環節,充分利用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化焦爐煤氣、化工尾氣變壓吸附制氫工藝,降低制氫成本,加速推廣工業副產氫純化技術及應用,打造全國工業副產氫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大力開發綠氫,積極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能資源,布局光伏制氫、風電制氫等綠電制氫項目。儲運環節,提升氫氣的儲存運輸能力,積極發展低溫液態、固態、有機氫載體等技術應用,推進高效、智能氫氣輸送管網的建設和運營,形成多元化氫氣儲運格局。加氫環節,適度超前布局,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探索與油、氣、電多站合一,并配套高標準休閑驛站的建設模式。鼓勵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用氫環節探索氫能在工業生產、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眾多領域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動港口、化工園區、示范線路等重點領域氫能重卡氫能叉車、氫能牽引車、氫能船舶的推廣應用。到2025年,致力于打造兩區兩線(海港經濟開發區和遷安市兩個氫能示范區,遷曹線唐港線兩條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線)示范區域,建成加氫站30座以上,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以上。到2030年,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氫氣制取、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建成加氫站58座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實現加速增長。
合理調控油氣消費。持續控制交通領域成品油消費,加快推動交通領域燃料替代,實施以電代油、以氫代油,提升終端燃油產品效能。
逐步采取天然氣、焦爐氣、綠氫等清潔能源作為原料用于合成氮、尿素、甲醇等產品制造。轉變行業用能方式,逐步淘汰燃煤鍋爐,推動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加大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支持推廣力度,推動公路運輸工具裝備能效水平持續提升。加快氫燃料電池重卡推廣應用,夯實氫源基礎,建立工業副產氫為主、可再生能源制氫為輔的多元制氫體系,搭建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場景。積極探索油電混合、氫燃料、氨燃料、甲醇等動力船舶應用。推進低碳作業裝備應用,加快淘汰老舊港口作業機械,大力推廣港作機械和運輸裝備應用電能、氫能等綠色能源,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加快船舶受電裝置改造,新建碼頭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岸基供電設施。力爭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達100%,唐山港使用電能、氫能等綠色能源的港作機械和車船數量達到50%以上,50%以上碼頭具備岸電供應能力,港口5萬噸及以上專業化泊位(不含危化品泊位)岸電覆蓋率達到80%,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在滿足來港船舶使用需求條件下應接盡接。
在氫能制運加、新能源汽車能效提升等方面,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快前沿技術謀劃布局,有效推動“風光氫儲”產業培育和迭代升級,形成創新發展新動力。深入推進電網、光電轉換效率提升、氫能、儲能等技術裝備研發和規模化應用。加快低成本氫氣制取、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
《國家碳達峰試點(承德)實施方案》
加強氫能戰略研究和布局,發揮區位優勢,推動與首都北京的氫能跨區域合作,形成“綠電制綠氫,綠氫進北京”的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新能源。立足承德優勢產業和優勢資源,合理規劃布局清潔能源產業,構建“風光氫儲”能源體系,形成多元互補、高效穩定的新能源供應體系。建設風、光、水三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大力推進風電、光電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儲能作用,加快推進電化學儲能等儲能規模化應用。大力推動氫能與“風光儲”耦合發展,重點在豐寧縣、圍場縣規劃一批綠電制氫項目,打通氫能“制取—儲運—運輸—加注—應用”關鍵技術環節。積極加快清潔能源配套電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落地,適時謀劃啟動新的電力輸送通道,全力保障我市清潔能源電力送出。
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區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創新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加大高爐噴吹富氫(或純氫)等氫冶金技術研發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力度。
加強傳統建材行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提高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綠氫、綠電等清潔能源替代技術推廣應用,積極推廣窯爐純低溫余熱發電、光伏和風電等節能技術應用。
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
穩步推進充電設施、加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網絡化布局。適度超前布局氫能制備、氫燃料電池和加氫設施。
《國家碳達峰試點(張家口)實施方案》
保持成品油消費增速在合理區間,加快推動交通領域燃料替代,實施以電代油、以氫代油等。
拓展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氫能與飛輪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應用示范,鼓勵數據中心運營企業推進用戶側儲能示范項目,推動氫燃料電池替代柴油發電機試驗示范。
推動氫能產業化應用。推廣“可再生能源+氫能”模式,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全面布局建設綠色制氫基地,立足沽源縣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崇禮區風光耦合制氫項目、康保縣風電光伏發電綜合利用制氫項目等,積極創建規模化的近零碳制氫基地。加大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開發力度,推動電解水關鍵裝備本地化和“風光氫”耦合發展,以河北建投、中智天工等公司為依托,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技術集成耦合應用示范,打造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并舉的全方位、多元化氫氣供應體系,構建綠色制氫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互補發展的創新模式。以自建和合建方式推進加氫站布局,形成規模適度超前、設施先進、智能高效的氫能供應網絡,立足本地氫能供應,積極開拓京津冀市場,成為區域綠色氫能供應基地。到2025年,氫能產能爭取達到2.5萬噸。
以風能、太陽能、氫能、儲能為重點,加快布局新能源產業,全力打造現代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加快發展氫能儲制運加、燃料電池系統、整車和創新平臺等,形成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以吉利整車、極光灣發動機、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制造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以汽車零部件、整車制造為重點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積極推進河鋼集團宣鋼公司轉型升級,支持張宣高科科技公司實施富氫氣體零重整豎爐直接還原氫冶金示范工程。
積極推動電力、氫能、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在交通領域規模化應用,推廣氫能商用車等交通運輸設施。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換車輛原則上采用新能源汽車,強化引導社會乘用車領域電動化發展;推廣清潔燃料重型貨運車輛、工程車輛,加快推進氫能源公交線路示范應用,開展氫能物流車示范推廣。在場區等短途運輸和固定線路運輸等場景推廣應用新能源重型卡車。到2025年,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達到1500輛。
加快加氫站布點建設,以加氫站為主、移動加氫車為輔,合理布局加氫設施,支持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服務區、城市主干道和交通樞紐開展加油站、加氫站、充電樁一體化建設,建成一批集運氫、儲氫、加氫為一體的示范加氫站。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園區充換電、加氣等配套設施。打造“氫能城際高速公路”,在京張高速沿線服務區建設加氫站。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力爭達到14座。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園區充換電、加氣等配套設施。
實施風光氫儲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氫能發電等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積極打造綠色智慧交通,大型活動運行出租車、公交車應全部使用電動車或氫能車。
浙江省
《國家碳達峰試點(杭州)實施方案》
積極探索氫能、地熱、水源熱泵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加快氫能布局和應用。積極探索開展海上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依托杭甬“雙城記”,探索打通海上綠氫水陸運輸通道。依托相關企業引進和培育氫燃料電池及其關鍵零部件項目,布局綠色制氫、儲氫和運氫裝備項目。探索氫能示范應用,加快重載貨車、工程車輛、特種車輛、冷鏈物流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發展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內河運輸船舶,爭取加入浙江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區(點)和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完善加氫站布局,鼓勵利用現有加油(氣)、充電以及綜合供能服務站等場址實施加氫站改、擴建工程。
推動用戶側儲能發展,開展水系電池、液流電池、氫儲能新型儲能技術示范。
落實推進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做強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新型能源產業。
《國家碳達峰試點(湖州)實施方案》
鼓勵相關企業在安全可控前提下開展氫(內燃機)、氨、非糧食原料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和可再生合成燃料船舶試點。
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電化學儲能、CO2化學與生物轉化利用等方向,開展新材料、新方法、新機理研究。
依托浙能、天能等優勢企業重點研發可再生能源制氫、高壓氣態和液態儲氫、固態儲氫、氫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
加強新能源技術轉化,積極部署氫能、儲能等領域先進技術。
推進工業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白馬湖實驗室長興氫能基地、德清縣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綠色低碳安全儲能技術創新中心等“雙碳”創新平臺建設。聚焦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領域,鼓勵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湖州師范學院等院校創建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到2025年,建設綠色低碳領域市級科技創新平臺20家以上,爭創省級科技創新平臺5家以上。
聚焦氫能、儲能、CCUS等領域,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依托西塞科學谷,開展低碳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機制創新,舉辦碳達峰碳中和高端論壇。
以燃料電池及氫能裝備為核心,謀劃布局氫能產業,推進浙能長廣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打造氫能裝備產業集聚區,重點在液氫制備、儲運、加注和應用的全產業鏈上攻關示范。
積極發展固態儲氫產業,延伸發展氫能產業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國家碳達峰試點(克拉瑪依)實施方案》
由以油、煤、氣等化石能源利用開發為主,向石化能源和氫能、風能、光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轉變。
圍繞“風光制氫、石化用氫、氫電供能”產業鏈,提升制氫裝備制造能力,建設氫能產業示范園區,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成長速度快、技術較為成熟的氫能領域裝備制造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積極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氫能裝備制造板塊落戶克拉瑪依。拓展氫氣在石油化工行業的應用空間,推進重油改質、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領域氫氣應用,不斷提升改質原油在石油化工品類中的比重。推進綠氫+精細化工應用示范,積極引導駐市央企由灰氫工藝向綠氫工藝轉變,擴大綠氫替代灰氫在化工領域應用規模。加快氫能與數字經濟結合,依托氫儲能調峰電站一體化項目,推動“風光制氫+數據中心綠色電源”創新應用,探索以氫能為核心的分布式儲能供電模式,打造全疆首個純綠電零碳數據中心。重點建設氫儲能調峰電站一體化項目,利用克拉瑪依現有發展基礎,發展離網供電、綠電冶金,在條件成熟的區域建設“零碳示范區”。
廣東省
《國家碳達峰試點(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施方案》
鼓勵引進和開發先進氫燃料電池,推進氫燃料電池產業建設,打造形成從電解液、復合聚合物、電解質膜、電池芯、電池殼、電池保護電路、配套充電器到整車電池組產品的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產業鏈。
推行電能、氫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級相關補貼政策,研究制定區級優惠政策,調動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意愿。
加快肇慶高新區內物流配送綠色發展,加速推廣大型貨車電氣化,積極配合省、市氫燃料電池技術在貨車運輸物流領域的運用。
加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基礎科學和機理研究,加強氫能冶金、二氧化碳合成化學品、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等研發,
支持本地企業和院校在氫燃料動力車輛、新能源運輸裝備和設施設備、LNG和生物質燃料等領域開展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