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型儲能,上半年發展勢頭強勁,連創多項“世界之最”。這一勢頭能保持多久,其發展空間有多大,受到廣泛關注。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技術。官方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中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超過380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達到2.2小時,12個省區裝機規模超過百萬千瓦。
不僅裝機規模快速上升,新型儲能新技術也不斷涌現,技術路線“百花齊放”。
4月30日,山東肥城國際首套300兆瓦(MW)/1800兆瓦時(MWh)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并網發電成功。這個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性能最優、成本最低的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被稱為“地表最強空氣充電寶”。
6月26日,全球最大新型儲能基地在山東啟動,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體量3060兆瓦新型儲能基地、世界最大規模鹽礦定制造腔儲能基地和世界首臺(套)單機功率6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6月30日,全球最大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在湖北全容量并網發電,實現了鈉離子新型儲能技術在全球的首次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這些“世界之最”背后,有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
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紀律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新型儲能各項相關技術經過長時間積累后已日益成熟,具備了產業化及工程應用的條件。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快速發展,市場對于儲能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新型儲能建設周期相對較短,因此裝機規模不斷擴大。
紀律還提到,國家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儲能相關支持政策,明確釋放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的決心,也是新型儲能發展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
強勁起步之后,中國發展新型儲能這條路能走多遠?業內認為,該產業具備較大空間。
一方面,新型儲能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具備了商業化運行的條件。當前,包括鋰離子電池儲能在內,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都在快速發展之中。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中國有多個30萬千瓦等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10萬千瓦等級液流電池儲能項目、單體兆瓦級飛輪儲能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重力儲能、液態空氣儲能、二氧化碳儲能等新技術也在落地實施。
此外,市場推進是新型儲能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層面也已開始著手推動。中金公司研報指出,隨著中國電力市場改革推進,儲能有望受經濟性驅動而迎來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能源局已專門印發通知,明確新型儲能的功能定位、規范并網管理、完善調度機制、明確技術要求,著力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饒宏看來,必要的政策支持對于促進儲能行業起步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一舉措有望完善新型儲能參與的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市場機制,不斷豐富交易品種,拓寬新型儲能獲得多重市場收益的渠道,為新型儲能全面參與電力市場提供良好環境,推動新型儲能健康有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