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改期,記者終于見到了崔建業。剛從外地拜訪完客戶的他,臉上略顯疲態,但在受訪過程中依然十分健談、思路清晰。身為三一重能的一名營銷技術經理,崔建業早已適應了“到處跑客戶”的緊張工作節奏。即便難免會有疲憊之感,但崔建業每次都極力調整自己,以最佳狀態去面對每個客戶,用心傾聽他們的聲音,努力在公司和客戶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8年來,崔建業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持續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逐步由技術端轉向市場側,成為“有技術”“懂營銷”的復合型人才。
保持求知心態
談及剛進入三一重能的那段日子,崔建業覺得自己是“痛并快樂著”。
當時,依靠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畢業后進入一家風電開發企業從事過一年風電場運維工作積累的經驗,崔建業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風電機組技術儲備。然而,由于入職三一重能后從事的是營銷技術工作,它要求既具備風能資源評估及解決方案制定的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這給崔建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那個時候,我對風電機組各個部件有所了解,但風能資源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我對此知之甚少,拿到測風數據或資料并不知道怎么計算,感覺十分迷茫。好在求知欲很強烈,覺得只要沉下心去學,沒有學不會的。”他向記者回憶道。
靠著這股沖勁,遇到不懂的地方,崔建業就向同事請教,或者上網查找文獻資料自行學習。那段時間,崔建業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這幫助他在工作崗位上堅持下來,逐步具備了獨立實施項目的能力。與此同時,崔建業也慢慢摸清了與客戶溝通的訣竅。
“要帶著腦子去提問題,多摸索。遇到不懂的,應該多嘗試各種方法,自己多思考,有些東西可能就想明白了?!彼f,“弄清楚后,會很興奮,終于學到課本之外、比較新鮮的東西,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促進我努力去學習?!?/p>
在此后的職業生涯中,崔建業始終保持著這樣的心態。
由于工作的需要,崔建業曾經常到項目現場進行踏勘,足跡遍布內蒙古、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山東等二十多個省份。
眾所周知,由于風電場往往地處偏僻,踏勘工作不僅十分考驗體力,也充滿危險,酷暑、暴雨、嚴寒、蛇蟲叮咬、無人區失聯……風險無處不在。
“雖然很辛苦,也有風險,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這是比較有意思的經歷。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方面,通過實際走訪、與當地人交流,可以了解各地的地形地貌、文化、風土人情等,有助于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另一方面,欣賞沿途的美麗風景,能夠陶冶情操。”他說道。
在崔建業看來,上述積累對自己開展工作同樣大有裨益?!氨热纾谂c客戶交流過程中,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很好的談資,有助于我們更快地與客戶建立關系,交上朋友。”
正是樂觀的精神和強烈的求知欲,幫助崔建業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讓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從營銷技術專員成長為營銷技術經理。
走在客戶前面
進入三一重能后,崔建業參與或主導過國家電投內蒙古通遼大基地、華能隴東能源基地、華能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京能國際238萬千瓦風電大基地等多個項目的前期宏觀選址、測風塔方案、風能資源評估、微觀選址等工作。
對于風電項目而言,前期工作做得扎實與否,將直接決定其在20年生命周期中的運行表現好壞。這促使崔建業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對客戶負責”?!耙欢ㄒ咴诳蛻舻那懊妫瑒e等業主提要求,而是應該想想自己能夠提前做哪些工作?!?/p>
他以國家電投內蒙古通遼大基地為例介紹說,在該項目尚處于前期階段時,三一重能即獲知了相關信息。由于項目裝機規模大,三一重能高度重視,希望將之打造成公司內部的一個標桿案例。
當時,設計院已經對機型和機位點進行了初選,但尚未開展現場踏勘工作。在拿到初步方案并征得業主同意后,三一重能迅速組建團隊,到現場對初選機位點進行逐一踏勘,并結合項目現場的限制因素排查情況,以及風電機組技術的進步,對機型和機位點排布進行了優化,制定出新的方案。
“業主感觸非常深,沒想到我們能跑完上百個機位點,把工作做得那么細致,而且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的改進建議?!贝藿I回憶說。
與初選方案相比,三一重能的優化方案減少了20個機位點,幫助業主減少征地約6600平方米,節約設備采購、建設、運維成本約7500萬元。項目并網后,機組運行穩定,截至2024年4月底的平均可利用率達到99.6%。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華能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該項目是我國首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項目之一,以及華能集團首個“風光火儲”基地型綜合能源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其中,采用了120臺三一重能的5MW風電機組,成為該公司首個百臺以上全部使用單機容量5MW級機組的基地項目。
在項目開發建設的前期階段,三一重能迅速組織崔建業所在的團隊對設計院初選的機位點進行了現場踏勘,發現部分機位點因靠近居民區、樹林、信號塔等而需要被排除,這勢必會影響項目的整體裝機規模。三一重能及時向業主反饋了問題,建議采用更大單機容量的機型,被后者采納。
“裝機規模越大的項目,各項工作越要提前去做,越要做得更細致?!贝藿I認為,“設計院、整機商應共同參與其中,攜手為業主制定最優的風電項目設計方案,最終將每個項目打造成標桿項目。”
目前,崔建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與客戶和設計院的交流上,為公司的營銷工作和解決方案制定提供支撐。這相當于在公司與客戶之間架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對外,深入了解客戶的需要,利用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對內,及時傳遞客戶的真實需求,推動相關部門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每次拜訪都要帶著目的性,通過多次溝通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增進互信。這樣,業主和設計院才會認可我們的專業性,對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抱有信心。”崔建業表示。
路正越走越寬
從業以來,崔建業見證了三一重能的逆襲,以“黑馬”之姿躋身國內第五、全球第八;看見了我國風電產業的成長與成熟,以及技術的長足進步。
“有幸與產業共同成長,經歷行業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諸多新工具和新方法被引入進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贝藿I說。
以微觀選址的踏勘環節為例,無人機的使用日益廣泛,不僅有效減少了踏勘人員的工作量及面臨的安全風險,更大大提高了踏勘效率。只需要在無人機中輸入坐標點,它就會自動去拍攝初選機位點周邊的情況,從而為排查限制因素、生成全景影像和三維實景模型、判斷建設條件等提供支持。
諸如此類的點滴進步,猶如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驅動著我國風電度電成本不斷下降。過去20年,我國陸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從約1.5元/千瓦時降到0.15元/千瓦時,下降了88%。海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的降幅達到74%,降至0.33元/千瓦時。風電已經成為最便宜的電力。
在這背后,是產業鏈上下游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崔建業所在的三一重能更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來,依托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迭代、強化自有關鍵部件供應能力、推進數智化技術應用等,三一重能在大容量風電機組及長葉片研制、成本管控等方面實現引領。
成本的持續降低,為風電不斷打開新的應用空間奠定了基礎。通過供應綠色且便宜的電力,以及借助“PowertoX”模式生成綠氫、綠氨、綠色甲烷、綠色甲醇、綠色合成燃料等,風電有力支持著電力、鋼鐵、化工、航空、海運等領域脫碳,成為了構建零碳社會的“能源底座”。這正是風電行業追求更低度電成本的初衷。
風電產業的蓬勃發展之勢,讓崔建業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愈加充滿信心。
“未來,我們的客戶將日益多元化,這要求我必須進一步打開自己的工作思路,更多地去了解與風電相關的現貨交易、制氫、制氨、制甲醇等方面的知識,帶領團隊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他向記者表示,“我將更加深入一線,加強與客戶、設計院、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交流,全面了解市場情況和客戶需求?!?/p>
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新型電力系統,風電仍需提速提質發展,這需要全體風能人接續奮斗,而崔建業已然大步踏上了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