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即使在諸多變數與挑戰疊加下,光伏產業依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光伏迎來“大跨步”式發展。一時間,更多的資本從其他賽道蜂擁而至,近年來,不少來自電子、材料、互聯網、房地產、教育、家電、航運、食品等領域的企業入局光伏。
其中有企業勇立潮頭,成為光伏第一梯隊的“大佬”,也有企業“敗走麥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過,總擋不住后來者前仆后繼,不斷加入戰局,企圖靠著光伏盈利止損。
2023年10月,藍豐生化也躋身光伏賽道,此前其3年虧11.4億,遭股民索賠7000萬,已經有些“自顧不暇”,當“農藥大佬”變成“光伏萌新”又將會激起什么樣的火花?
農藥“大佬”入局光伏賽道
藍豐生化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江蘇省新沂農藥廠,該藥廠在1990年正式更名為藍豐生化,2010 年上市,主營業務為農藥及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研發、銷售等。
本來農藥賣得好好的,咋就想起來轉行了呢?
說起藍豐生化的跨界步伐,其實可以追溯到2015年,在2015 年,公司完成收購方舟制藥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業務已經從單一的農藥向外擴展,2016年-2020 年,公司主營業務為“醫藥健康+農藥化工”雙主業。
在2020 年末,公司完成方舟制藥100%股權的出售,公司主營業務由“醫藥健康+農藥化工”雙主業回歸為農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放棄醫藥健康業務后,藍豐生化繼續在跨界的路上進行探索,在2023 年 10 月,公司完成收購安徽旭合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51%股權,正式進入了光伏的賽道,公司主營業務由“農藥化工”單主業轉變為“農藥化工+光伏新能源”雙主業。
其實,根據藍豐生化以往的業績可以看出,最近幾年該公司一直呈現出虧損的狀態。最近三年里,其2021年虧損-4.9億,2022年虧損-3.2億,而2023年虧損-3.3億。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藍豐生化2023年10月才正式入局光伏賽道,但2023年其光伏營收依舊很亮眼,僅憑光伏產業,藍豐生化營收9000多萬,占藍豐生化總體營收54.3%。
今年新增3個新能源公司
可能是看準新能源發展的大趨勢,藍豐生化在光伏產業的投資也是大手筆,收購旭合科技之后,今年藍豐生化又設立了3個子公司。
2024年4月12日,其公司控股一級子公司旭合科技和全資子公司藍豐進出口,擬以自有資金共同對外投資設立二級子公司通遼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通遼旭合”),注冊資本為 5,000 萬元人民幣。
公司控股二級子公司新加坡旭合擬以其自有資金對外投資設立三級子公司北鎮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注冊資本為 100 萬美元。
5月20日,其“關于子公司對外投資的公告中”顯示,公司控股二級子公司旭合清能擬與廣西廣西博堃共同投資, 在安徽設立安徽旭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以合資公司為平臺,開展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等業務。合資公司注 冊資本為500萬元人民幣,其中,旭合清能以自有資金出資 255 萬元人民幣,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 51%;廣西博堃以自有資金出資 245 萬元人民幣,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 49%。
頻繁設立子公司,表明藍豐生化進軍光伏的決心。
虛假陳述 股民索賠7000余萬
但藍豐生化這邊光伏業務開展的如火如荼,那邊卻又麻煩不斷,官司纏身。因為證券虛假陳述,目前已經有不少股民團結在一起向其發起索賠,累計金額7000余萬元。
根據2024年6月4日,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關于投資者訴訟事項的進展公告,2023 年 7 月,藍豐生化收到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應訴通知書》,12名投資者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向南京中院提起訴訟,要求公司賠償其投資損失。南京中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代表人訴訟程序進行審理,而近日又新增 172 名自然人投資者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對公司提起民事訴訟,其中 168 人參加普通代表人訴訟程序,4 人未參加普通代表人訴訟程序,訴訟金額共計人民幣 76,510,149.60 元。目前案件處于一審階段。
不僅面臨大量的訴訟,藍豐生化也背負著大量的擔保。根據其最新為控股子公司提供擔保的進展公告,世紀新能源團隊了解到,為滿足日常經營和業務發展的資金需要,藍豐生化擬為藍豐進出口、藍豐有限、安旭合科技、云南旭合融資事宜提供總額不超過人民幣 30.5 億元的擔保,其中為旭合科技擔保額度為25億元,可謂是“包袱”不輕!
出售子公司 靠政府補助回血
企業要發展,資金是關鍵。因為持續虧損,2023年12 月 25 日,藍豐生化發布了關于出售全資子公司 100%股權的公告,來“止損”。
其公司表示鑒于近幾年來寧夏藍豐長期持續大額虧損,對公司的經營發展帶來沉重負擔,為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公司擬將持有的寧夏藍豐100%股權以人民幣 2,050.00萬元轉讓給河北網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聯農業”),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寧夏藍豐股權。
除了賣掉不賺錢的子公司,政府補貼也是其“回血”的重要途徑。
在今年5月8日,該公司收到了3000萬補助、5月21日收到3000萬補助、5月30日收到2000萬元的補助。
6月18日,藍豐生物發布關于控股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根據公司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與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新蘇滁(滁州)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的《“10GW超高效N型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補充協議書》相關條款,旭合科技收到滁州市中新蘇滁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發的固定資產投資補助款人民幣1,081.32萬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42.87%。
截至目前,本年度旭合科技收到上述政府補助資金共計10,732.20萬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425.52%,上述補貼款系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旭合科技已收到該筆款項并確認為遞延收益,目前該筆政府補助具有可持續性。
這些補助資金,是2022年11月,旭合科技10GW超高效N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落戶安徽滁州瑯琊區的固定資產投資補助款。據了解,2023年11月,旭合科技年產10GW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一期)部分投產。
藍豐生化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該公司凈利潤虧損3051萬元,而本年度旭合科技獲得政府補助資金共計7,650.89萬元,由此可見該公司一季度已經及時“止損”。
但回頭看看藍豐生化的現狀,恐怕這筆錢也是“杯水車薪”!光伏行業恰逢周期,不知道這位“農藥大佬”最終能否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