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寧沿江高鐵線上,復興號列車以300多公里的時速,從全國百強縣市張家港的城鄉間呼嘯而過。離滬寧沿江高鐵不到1公里的一座加氫站,透露著氫能產業在這個百強縣像高鐵飛馳一般的發展速度。
嘉化氫能港城加氫站位于張家港市高新區,是蘇州地區面向社會商用的首座加氫站,能滿足日常的加氫需求,其容量通常在10噸/天以上,可供應公交車、出租車、運輸車輛等中小型氫能車輛。
位于蘇州市張家港市的嘉化氫能港城加氫站。(5月31日攝)新華網 李然 攝
在張家港,每天約有70多輛公交車到港城加氫站加氫。同時,這里還為張家港和常熟區域內的燃料電池物流車、公交、大巴車等車輛提供商業化加氫服務。
有需求有市場才有產業。前期,國內許多城市在發展氫能產業時遭遇了挫折,除了技術不成熟等因素外,最核心的制約是市場需求沒有起來。而從張家港這座略顯繁忙的加氫站記者隱約看到了一條氫能產業鏈的不斷完善。
5月31日,一套液氫工廠解決方案及儲運容器演示模型在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里展出。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與加氫站一墻之隔的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加氫站核心裝備的制造商,也是張家港氫能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國富氫能總經理王凱說,公司在氫能全產業鏈的高端裝備環節進行了產品布局和技術儲備,已經打通了從水電解制氫、氫液化、儲運配送到終端利用的氫能全產業鏈。
產業成鏈的關鍵是核心裝備的重大突破。2023年4月,國內首臺套10噸級氫氣液化裝置在國富氫能下線,目前已應用于國富氫能與齊魯氫能(山東)合作的氫能一體化項目。國富氫能研究院院長王朝說,這款產品的成功研發和應用,突破了高效的氫循環膨脹制冷、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核心工藝部件“卡脖子”環節,打破了大規模氫液化產品的國外長期壟斷,有力促進產業的自主創新。
乘勢而上,國富氫能迅速向全國拓展。目前,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加氫裝備及供氫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填補了高壓加注、大容積車載供氫系統、大規模液氫制儲運裝備的空白。
5月31日,一名工作人員在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儲氫罐生產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調研中,記者走訪了國富氫能的智能化工廠。在車載儲氫系統智能化車間,從鋁管到鋁瓶,從瓶體刷漆到纏繞,智能化機械精準控制著儲氫瓶的生產,實現品質、安全性與性價比之間的精準調和。當有記者現場表示社會上依然對氫能的安全性有疑慮時,王凱笑著說,應用碳纖維纏繞等技術,同時經過嚴格的試驗,公司生產的儲氫瓶若遭遇意外的劇烈碰撞,即使發生事故也是可控的,不會發生爆炸,也不會對周圍環境帶來破壞性影響。
在電解水制氫裝置智能化車間,全長380米的產線,僅需15個工人,90%的工序都由機器操作完成,省了40%的人力,但產能卻是傳統產線的3倍。智能制造讓國富氫能的產能規模快速擴大,目前國富氫能的儲氫瓶年產能可達9萬只、水電解能力每年達到2.5GW。
不僅建鏈補鏈,還要強鏈延鏈。國富氫能戰略總監魏蔚介紹道,國富氫能生產的電解水制氫裝置已獲得歐盟CE認證,成為國際一流水平的產品。國富氫能正積極走出去,為新加坡等國家提供包括電解水制氫和氫液化在內的氫氣制儲運加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以張家港為例,當地實施“氫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幫助企業加快技術攻關、裝備研發,圍繞交通、船舶、冶金等當地傳統優勢制造業豐富氫能應用場景。“依托長三角完備的產業基礎,蘇州正努力形成全域多場景聯動的氫能產業發展布局,打造比較完善的氫能產業鏈,全力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并搶占產業制高點。”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系主任吳璽比說。
目前,張家港已有涉氫企業共有40余家,擁有相對完整的制氫、儲運加裝備及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條,涉氫企業年產值超百億。